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七集)【日期】2014/10/3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六十頁,倒數第三行,第二科,「念佛功德」。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 這是阿難尊者見到世尊放光現瑞,這一次的放光是阿難為侍者多年所沒有見過的。這一次放光特別殊勝,佛說法,顯示這一會必然是無比殊勝的妙法。這個光瑞從哪裡來的?想必是念佛。這一點阿難很清楚,一切法門裡頭,念佛的功德無比殊勝,想必是佛佛相念,但是不知道世尊是念哪一尊佛。我們學習經教,希望得佛力加持,讓我們了解佛的真實義,就像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要得佛力加持。佛說法也不例外,同樣的,佛很謙虛為我們做出好榜樣,也啟請十方諸佛菩薩加持,讓自己講得透徹、講得清楚,讓聽眾聽得明白、聽得清楚、聽懂了,這是加持的意思。有效嗎?有效。為什麼?大乘教裡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心清淨,我們的心至誠恭敬,就能感得三寶威神加持。實際上,是我們自性真心般若智慧流露。這是感應道交的原理。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都有感應的。所以念力不可思議。在講經之前,顯示出釋迦牟尼佛他心裡頭念什麼?他今天開這個會,我們講法會,開這個法會,法會就是教學,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心想什麼?肯定是想阿彌陀佛。我們有理由相信,阿難尊者知道,他這個問是代我們問,明知故問,這一問一答,讓我們這些凡夫,業障深重的眾生,也能夠明白事實真相。這是慈悲到極處。 我們看下面的註解,念老的註解。「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這就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佛相念」這些話,一直到「光瑞殊妙乃爾」,像今天大眾所看到的。嘉祥法師《無量壽經》註解上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者」,這是說明「三世諸佛皆有化眾生之念」。這句話什麼意思?諸佛如來通達明瞭,也就是證得遍宇宙,佛門的術語說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天稱它作全宇宙、整個宇宙,就這個意思,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有佛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佛出現,必然有眾生,眾生有感,佛則有應,眾生希望佛來教我們,佛就現身教導我們;眾生歡喜菩薩教我們,佛就現菩薩身教我們。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永遠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怎麼想,他就怎麼變現。 這個地方一定要明瞭佛這個字的含義,佛是覺,徹底覺悟,所以他現的相是佛菩薩。用我們現代人的術語來說,他所現的是正,不是邪;所現的是善,不是惡;是正面的,不是負面的,眾生的真誠、善心、善願所感得的。如果這個地區,眾生的心行不善,他的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屬於負面的,這個世間的眾生所感應的不是佛,不善的感它有應,誰來應?魔來應,妖魔鬼怪來應。二千五百年前,跟孔子同時代,左丘明說過,這個話在《左傳》,他這一句名言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道、是德,是正面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簡單明瞭,這五種德稱之常。常的意思,永恆不變,二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個時代管用;再往上面推二千五百年,三皇五帝的時代還是管用;二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這個社會管用;往後三千年還管用,永恆不變這叫常。哪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叫五常,這是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 仁者愛人,為什麼要愛人?因為眾生與自己關係是一體的。我愛我的身體,我愛我的耳目,我愛我的手足,為什麼?跟我是一體,分不開的,這是人人都知道。可是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我們是一體,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佛知道,菩薩知道,阿羅漢也知道,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也知道。老子曾經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大乘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老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有沒有佛在?有,能說出這兩句話的,這個人就是佛陀。中國人尊重聖人,所以佛出現在中國,以聖人的身分出現。像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聖賢身得度者,他就現聖賢身,老子、孔子是聖,孟子、莊子是賢。中國人對聖賢非常尊重,他們知道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所以生起同體的慈悲,慈悲就是愛心。同體大悲,悲是憐憫心,看到眾生在受苦,就像自己在受苦一樣,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心叫悲心,叫大悲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快樂,這叫慈心。慈偏重給他樂,悲偏重救他的苦,統統是愛心,真誠的愛心。五常裡頭,頭一個仁是仁愛,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別人跟我同體,仁代表這個意思。 義代表循理,人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不可以違背自然,這叫義。父子有親,這個親是義;夫婦有別,這個別是義;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是義,朋友有信是義,沒有義,人何以立足於社會?所以義是循理,要遵循道理,不能夠違背道理。道理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一年的四季,是自然規律。人的心行與自然規律相應,就得到幸福、自在。我們從出生到二十歲,這是人的春天,春生,要把做人的道理、做人的義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的悲心。在佛法講菩提心,在世俗一般講,就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發這個心,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比這個意思廣大,都是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眾生範圍比人民大多了。十法界裡頭人民是人道,除人道還有九法界。眾生呢?九法界全部包括了,從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緣覺,下面諸天、人道、畜生、餓鬼、地獄,整個合起來十法界。十法界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大乘佛教教人要發這個大心,全心全意為十法界眾生服務。十法界裡面特別是六道,六道迷而不覺,六道裡面最讓人憐憫的是三惡道,這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思要深、要廣,發廣大心。 仁義下面是禮,禮是禮節,禮節非常重要。有禮節整個社會有秩序、有規矩,男女老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規矩。規矩從哪裡來的?從自然法則裡頭來的,不是某一個人設計出來的,不是某一個人的學術,不是的,大自然的規律,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自性是什麼?在本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真心是平等的,沒有動搖;真心永遠覺悟,不會迷惑。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一切道理都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大乘佛教學什麼?恢復我們本有的清淨平等覺而已。恢復一個清淨心,清淨心現前,在佛教稱你作阿羅漢;能夠恢復平等心,比清淨更高一層,平等,這個人叫菩薩;再提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這個人叫成佛。你看經題上,阿羅漢的清淨,菩薩的平等,諸佛如來的大覺,都在經題上,這從修因上說的,從學習上面立的不同的階位。經題的上半段是從果上講的,就是你能夠證得大乘,大乘是智慧,是自性本有究竟圓滿的智慧;第二個無量壽,無量壽是講德能。德能裡頭最重要的、最殊勝的,叫第一德,就是壽命。如果壽命沒有了,一切全都落空,壽命是諸佛菩薩到九界眾生最重要的第一德。下面一句是莊嚴,莊嚴就是美好,莊嚴就是《大學》裡頭所說的「止於至善」。 《大學》,佛教沒到中國來,我們老祖宗、古聖先賢他們隨順大自然而悟出來的道理,把它做為我們學習的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大慈大悲就是親民,親民就是普度眾生,四弘誓願裡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親民是大慈大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依據什麼理論發出這個大願?這個理論就是眾生與我是一體。所以明心見性之後,這自性裡頭的一個願望自然生起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從明明德流出親民,「親民」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止於至善」是落實,看到結果,眾生怎麼樣?真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那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止於至善。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所以佛法是教育。 釋迦牟尼佛見性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一輩子。他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悟開始教學,從三十到七十九歲,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用現在人的話來說,他是什麼身分?現在人說的多元文化義務工作者,他是這麼個身分。他是教師,我們稱他為本師,我們自稱弟子,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弟子是學生,這要搞清楚。現在人講多元文化,那什麼意思?他教學不分國籍,不管你是哪一國的人,不管你是哪一個種族的人,也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統統沒關係,你只要肯跟他學習,他統統收你做學生。做佛的學生,不必改變宗教信仰,在佛經上很多,諸如婆羅門教,婆羅門是宗教,他們的信徒許許多多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稱釋迦牟尼佛為老師,自己是學生。因為他不是宗教,所以他勸別人不必改變宗教信仰。學佛,像這些地方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明白了,自己能自度;沒有明白,跟佛學習。明白之後,自己度自己,不難!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佛陀教育裡面第一個學位拿到了;再勇猛精進,放下分別,你是菩薩,菩薩是第二個學位;最後再放下起心動念,你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第三個,最高的學位。所以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將來都會作佛,他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要不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無從學起,從哪裡學?佛教不迷信,佛教是破迷起信,它的信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它不是迷信,它不是盲從。 今天釋迦牟尼佛啟建這一個法會,用現代人的話來說,他今天要開一門功課,老師在學校開這門功課,這門功課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心裡面歡喜。因為八萬四千法門,需要的條件很多,我們在這一生都做不到,修那些法門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還要繼續修。來生後世能不能得人身是大問題,得人身能不能聞到佛法又是大問題。淨宗這個方法簡單,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從博學多聞的,今天講博士學位,佛法講的是菩薩,法身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每個人都能學。而且在一生當中,你能夠懂得方法,一門深入,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佛歡喜!佛歡喜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是佛最歡喜的一樁事情。作佛好,作菩薩好,天天教學,天天提升自己,天天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這個工作無比的快樂!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都是純淨純善。 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惡人,不善,怎麼說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是從性德上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一點都沒有說錯。不善是習性造成的,習性是他向外面學來的。現在這個社會不善的多,他全學會了,小孩都學會了,誰教他的?電視教他的、電腦教他的、電動玩具教他的。這些科學的工具本來是好的,人把它錯用了,沒有用它的正面,完全用它的負面,所以把人教壞、把社會教壞、把世界教壞了。我們學佛、學傳統文化,對於這樁事情怎麼應付?我在年輕時候,老師把這個東西的利害給我講得很清楚,我完全聽明白了。我用什麼方法?不接觸,我五十多年沒看過電視,沒看過新聞、報紙雜誌、電視,娛樂場所沒去過。每天讀聖賢書,念阿彌陀佛,每天天下都太平,發生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所以我的身心居住在太平盛世。許許多多負面的,我沒有看到、沒有聽到,我所看到的是經論、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好的,沒有一樣不好,我用這種方法成就自己。 淨宗學人修普賢行,我們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還是屬於序品,還不是正宗,由此可知,淨宗學人的榜樣是誰?普賢菩薩,是我們的好樣子。中國人知道淨土宗,淨土宗的祖師是誰?他有各個不同的階層。我們先要說法界,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提倡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的是誰?法界初祖,諸位知道嗎?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法界初祖。娑婆世界的初祖是誰?這就小了,單一世界,這一個大宇宙,包括多少個星球,祖師大德們依照淨土三經一論,為我們說出娑婆世界淨土宗初祖,大家都公認是普賢菩薩。《華嚴經》上突出顯明了,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時候,第一部說的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定中講的,不是在人間,人間聽不懂,這部經全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義理太深了。閻浮提洲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地球上的人雖然也很聰明,對這部經他看到眼裡茫然無知,太深了。但是有淺顯學習依據的理論,這個不難。雖然相信,信心可以建立,距離真正的成就,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不過這一段距離,如果有好的環境、好的善友,幫助你可以彌補,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決定得生,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頭,找不到跟這個法門平等的法門,沒有了。所以,持名念佛就變成佛法裡面頭等大事,沒有能跟它相比。佛要講這個經,你看他放光,所放的光明奇特殊勝,從來沒有任何的放光能夠跟釋迦牟尼佛今天放的光來對比。今天放光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平常放不出來,就是發心講這部經,感動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感動了諸天天人,感動了我們無量劫以來的老祖宗,這還得了!這樣的殊勝沒有言語可以表達,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契入境界,古人所謂冷暖自知,說不出來。喝一杯水,這水是溫的還是燙的,沒人能說出來,為什麼?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最好的方法,你喝一口,冷暖自知,你就很明白。你很明白,你也說不出來,因為你的標準也不是別人的標準。 但是說一個法門,要與這個法門相應的,得大成就者,他修這個法門成就了,跟他相應那就方便多了。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就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我們學這部經就容易懂、就容易契入,就這麼個道理。佛要講這部經,或者我們發心為大眾來講一部這個經,你怎麼樣?你要念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看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放光現瑞,念阿彌陀佛加持,他才能講得這麼好。如果不得佛加持不行,這一定要知道,要謙虛,要恭敬。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就是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你聽到、讀到能入一分;你有十分真誠恭敬,你能得十分;你要是有萬分真誠恭敬,你就得萬分。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的真誠恭敬心有多少分,一點都不錯。沒有真誠恭敬,阿彌陀佛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你也不得利益。 我們知道在現前這個時代,講這部經人不多,聽這部經,真正聽懂的人也不多。什麼原因?現在人喜歡懷疑,現代人不老實,總要在經文裡頭挑出一點毛病出來,雞蛋裡頭去挑骨頭,他有這麼一個反常的心理,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就難了。他不知道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一體,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他不知道,所以得益就不多。最大的利益他得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有一個阿彌陀佛的種子,有一個淨土極樂世界的種子。這個種子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滅,來生後世再遇到,他會歡喜這個法門,得佛力加持,他要是真正信願持名,他就成就了。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歡喜、接受、不懷疑、老實念佛,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的善根,這一次才成熟了。這一次沒有成熟呢?不要緊,再繼續加溫一點,來世成熟。總而言之,功不唐捐,它是真實的利益,不管有沒有根性遇到都好,都非常值得讚歎、值得歡喜。 「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釋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中有釋迦牟尼佛,心心相應就通了,這就是所謂加持。我念一個人會跟這個人有感應,最常見的,古時候有,現在也有,母子連心。母親時時刻刻想著兒子,尤其兒子很小,三、五歲的小孩,無論到什麼地方,她那個心都掛念她小孩。那小孩有感應,小孩也想媽媽。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念佛、念菩薩、念古聖先賢、念老祖宗,念我們心目當中最嚮往、最佩服的人,都會起感應。如果對方也念,感應就很明顯;我念他,他不念我,我這裡感應有,他那裡感應不能現前。要彼此相念,感應就很明顯,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開經之前要念三皈依,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來念三皈的願文就能得佛加持,把這一會的經講清楚、講明白。很多講經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有這個感應,不是假的。心愈虔誠感應愈多,你在講的時候,講出很多意思出來,不是你預先準備的,你沒有準備這麼多,到時候怎麼會自然出來了,講完之後問你不知道,叫你再重複講,講不出來,得加持,對自對他有真實利益。所以這叫相念。 《甄解》說,「去來現佛等」,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舉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佛都念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個沒有漏掉。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是從法性上說的。我們稱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從相上說的;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從性上說的。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梵文音譯過來的,要是照梵文翻譯,阿翻作無,無的意思,彌陀翻作量,阿彌陀就是無量,佛翻成覺,或者翻成智慧,這個意思就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這個人就叫做佛,所以他是通稱。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不是無量覺?統統是。所以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諸佛名號全包括了。你念諸佛名號掛一漏萬,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念到了,一個也沒有漏掉。《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阿彌陀佛,多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個個都是無量覺、個個都是無量智,這一點不假,明心見性就入這個俱樂部。所以《甄解》裡頭舉三世佛相念,想必今佛所念。現在釋迦牟尼佛在宣講這部大經之前放光現瑞,明顯得到諸佛如來加持,佛加持佛,讓他這個瑞相格外的殊勝,前所未有。與會大眾見到了,對佛的信心充滿,不再有絲毫懷疑,這是放光現瑞的作用,幫助人起信心。 下面再舉《合贊》,這全是日本的,「《合贊》曰:我以三世諸佛相念,類知」,比類而知,「得無今佛亦念諸佛?」既然三世諸佛是相念的,常常念到的,想必今佛也念諸佛。「現此奇相,有何故耶?」現這樣殊勝奇特的相好,是什麼緣故?「經云:威神顯耀,光瑞殊妙」,這佛在經中常說的這兩句。下面黃念老居士給我們解釋,「表所現色相,光顏巍巍」,巍巍是形容其廣大,「威神難測,放光現瑞,殊勝絕妙,十方寶剎映現光中,是故《合贊》稱為,超過諸佛也」。大乘教經上常說「佛佛道同,無有高下」,真正是平等法,為什麼能超過諸佛?這是稱讚的話,也是老實話,這個稱讚不是虛讚,確實有事實。最特殊的是十方諸佛如來剎土,在世尊這個光中都能看得見,這個確實非常稀有奇特之相。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中講的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這是真的,這是說自性,也包括法相。為什麼?相裡頭有性,性裡頭有相,性相分不開,性是體,相是性所現的,我們講體相用,確實是一體。我們動個念頭,周遍法界,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念佛還是念人,這一念都周遍法界。說明什麼?法界是一體,自然就周遍。第二種「出生無盡」,第三種「含容空有」,這三句都是形容性德。自性不可思議,自性裡頭沒有迷悟,悟的人有,迷的人也有,只是悟的人起作用,他清楚、他明白;迷的人起作用,他不清楚、不明白,如是而已。 我們真正學了大經,知道這個境界是宇宙的真相,佛經上名詞叫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常說一切法的真相。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會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十方一切諸佛都知道。我們念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歡喜,為什麼?諸佛如來度眾生,這一法是最重要的一法。就因為你不相信,才給你說別的法門,別的法門給你種善根,幫助你慢慢的引導你入這個法門。你看《華嚴》,《華嚴》像網一樣,《華嚴經》是個網綱,下頭是網目,這網撒開,整個範圍都在這個綱上,《華嚴經》是綱。綱到最後怎麼樣?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什麼意思?你要把這個意思看明白、看懂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什麼東西你都會放下了。縱然你學,縱然你聽,就跟善財童子一樣,我聽懂了、聽明白了,我可不學你這個法門,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絕不動搖。 愈學得多,你的信心愈堅固,為什麼?都沒有出這個總綱,都沒有出,掌握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掌握一切。叫你廣學多聞幹什麼?你了解事實真相,原來沒有一法離開阿彌陀佛的,才真正相信信願持名功德無量無邊。我們得不到這個功德是什麼?我們念佛有懷疑,我們不知道它有這麼大的能量,是用輕慢心去念佛,不是真誠心,所以你念的功德有限。那個有限功德也很殊勝,也很了不起,你自己完全不知道。所以臨命終時一念迷了,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叫真可惜。有一等善根深厚的人,臨終迷了又到人道來,在人道這一生沒遇到佛法,在這個世間染上許許多多煩惱習氣,臨命終時遇到佛法,他的善根現前,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他往生了。這種人有,不是僥倖,幸運是他臨終遇到增上緣,他的根深,過去宿世的根很深,只是被煩惱習氣迷了,臨終一念放下他就往生。這個放下,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他得過去無量劫所供養的一切如來以威神加持他,不是僥倖。佛法裡頭沒有僥倖成就的,你要知道他前因後果,完全明白了。 所以這三種周遍,替我們解決這些疑惑。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也重要,決定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那就完全錯了。含容空有是心量,本來是這個心量,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就是萬法,心量要能包容。這是什麼?這是自性原本的心量,不是學來的,是自己本有的。一切眾生都是這個心量,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從這上說的。學佛沒有別的,把心量找回來。在現前沒有不能包容的,尤其是逆境惡緣要包容,不能包容你會心怨恨,你會有怨氣、會有報復,那個事情就麻煩,就會招來來生後世冤冤相報。如果沒有緣分遇到佛法,這個冤冤相報愈報愈殘酷,愈報愈嚴重,苦不堪言。雙方都苦,不是說對方苦你享樂,沒有,雙方都苦,錯了,真錯了。 我們看下文,「阿難因現睹光瑞,前所未見,歡喜慶幸」。阿難尊者,因為現前佛正在放光現瑞,他看到了,過去也看到,沒有今天這麼殊勝,今天太殊勝、太奇特了。所以阿難自己在想,「今日世尊現希有之光明,顯難睹之瑞相」,很不容易見到這樣的瑞相,「故知世尊必入大寂之定,住奇特之法」。這是阿難心裡想的,沒想錯,確實是如此。底下三句非常重要,「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三句,這個定是念佛三昧,此法就是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真正能引導眾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稱之為導師。所以導師對誰稱的?對佛陀、對祖師大德,不是對一般人稱的,這是非常尊重的。在佛門裡頭,中國佛教,現在沒有小乘,只有大乘八個宗派,這八個宗派的祖師稱導師。小乘有兩個宗,俱舍宗跟成實宗。這兩宗的大師也了不起,他能引導你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但是他沒有辦法讓你得究竟樂。他把你引導脫離六道輪迴進入四聖法界,就是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在四聖法界裡頭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只能幫助你到此地。這是離苦得樂,不是究竟。如果他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那是導師之行,得究竟樂。世尊今天為我們宣講的,是大乘《無量壽經》,是引導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是導師之行。所以淨土宗的老師,可以稱導師,可以稱大師。大師也不是隨便稱的,大師是引導一個人成佛的,跟導師的意思一樣。不能教我們成佛的不能稱大師,所以一般稱法師、稱大法師,大師的名號不是隨便稱的。 這個法門確實是能幫助人一生成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在本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往生極樂世界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包括一心三輩的人。一心三輩是什麼?不是專修淨土的,學其他宗派,乃至於學其他宗教,學得很好,把你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信願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淨土法門太不可思議,法門真的是廣大,真能包容,真實慈悲。別的宗教,不是我的信徒,上帝不保佑你。阿彌陀佛不是的,不是他的信徒,臨終求他,他幫助你,他不分的。過去生你是宗教信徒是個好人,他一看到你歡喜,你想到極樂世界,他就幫助你去。換句話說,凡是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彌陀的學生,諸佛菩薩尊重,你要到他方國土去拜佛,佛對待你是特別優遇,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一定要在前面座位讓給你坐。這是什麼?阿彌陀佛的面子大,沒有不尊敬的,諸佛菩薩都尊敬,天神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要到色界天、到欲界天,那些天主都出門來迎接你,彌陀弟子還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一定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對於淨宗會死心塌地,再不會有第二個念頭,再不會動搖,這一生決定生淨土。生淨土的好處,這部經上所說的,你統統都得到了。決定不欺騙你,你得要相信。 念佛三昧是念同佛,導師之行是行同佛,決定幫助這個人一生成就無上道。最勝之道就是度眾生成佛之道。最勝道是什麼?信願持名,本經上的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這個道,這個道是最勝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的。我們這一生遇到,不但遇到了,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沒有絲毫再懷疑了。初遇到的時候是懷疑,通過這六十年的學習,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了。表現在哪裡?表現在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放下了,邊都不沾;佛法,放下了,我就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一部經幫助我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圓滿成就。千萬不能再錯過,如果再錯過,這一錯就是無量劫,那就太可怕! 我們再往下面看,「蓋以三世如來佛佛相念」,注意這三世,三世裡頭,過去世已經成就,現在世將要成就,未來世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我們這些眾生能稱諸佛、能稱如來嗎?能。為什麼?我們本性是如來。稱如來是稱性德,稱佛是從相上說的,相上是凡夫,如來的性沒變。諸佛念我們,我們沒念佛,沒法子起感應道交。現在明白了,知道佛念我從來沒間斷過,我今天要念佛,我也不應該有間斷。阿難從這句來推測,想必釋迦牟尼佛現在正在念佛,但是不曉得他念哪一尊佛。「故問曰: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若不是念佛者,何故今日佛之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這是到這種程度。 「威者,勇猛也。神者,不可測度也」,凡夫無法想像。「顯耀者,光麗也。佛光中映現莊嚴之十方寶剎,妙顯《華嚴》不可思議之玄門」。《華嚴經》上講的十玄,在這部經上全有,所以古人稱這部經叫中本《華嚴》,真有證據,不是隨便說的。十玄是《華嚴》獨有,這部經上有十玄。小本《阿彌陀經》上有十玄,蓮池大師《疏鈔》為我們舉出來,我們一般人往往都疏忽了,沒有留意到。正因為疏忽,你對這個經才懷疑,你的信心不具足、不圓滿,這部經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古大德把《華嚴》、《無量壽經》、小本《阿彌陀經》看成一本,大本、中本、小本,內容、境界完全相同,不可思議。說得最詳細、最清楚的是《華嚴》,大本,說得比較清楚一點是《無量壽經》,說得最簡單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便於做為早晚課誦,精要,內容完全相同,不增不減,說法有詳有略,文字有多有少。《華嚴》分量大,如果我們不著急、能相信,就可以採取小本,依《阿彌陀經》入華嚴境界,往生極樂世界就入了,因為它是小本《華嚴》。往生到極樂世界,《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的,你完全通達明瞭,這一通一切通,這一明瞭一切明瞭,再沒有障礙,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像諸佛如來一樣教化眾生,像觀音菩薩一樣殊勝,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能觀察眾生根機,知道應該給他說什麼法,他能接受,他能聽懂,他能覺悟,他能增長信心,依教修行,他有成就。這叫應機說法。 所以念老在這一段,給我們做總結上說,「妙顯《華嚴》不可思議之玄門,所現光瑞殊妙絕倫。」只有佛能做到,菩薩做不到。我們要把這部經介紹給同學,我們在講經之前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求佛加持,求佛法僧三寶加持,我們這一會,這兩個小時,沒有空過,沒有講錯,講的人歡喜,聽的人也歡喜。我們現在是用衛星網路傳播,在衛星網路上學習的同學,沒有兩樣,我們都能感受到三寶的加持。皈依佛,佛是覺悟,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淨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三寶是自性的覺正淨。用自性的覺正淨來聽聞佛法、來接受佛法,你就真得利益。我們學,得不到真實利益,我們就要想到心不清淨,就產生障礙,還帶著懷疑,甚至於還帶著煩惱習氣,這就是自己造成障礙,不能契入。如果沒有這個障礙,肯定契入境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講經之前,過去我們用祖師大德的開經偈,開經偈實在是武則天寫的,寫得好。我們用三皈依,實際是接受斯里蘭卡法師們告訴我,希望我在講經之前,帶領大家一起做三皈依。我覺得很好,這個建議好,我就接納了。我們每次講演之前做三皈,用覺正淨的心來聽,就能契入如來真實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