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历史在等待温总理的选择 ---------------------------------------------------------- 中共中央正陷于权力斗争公开化的阶段,薄熙来被双规,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朋友热切盼望薄熙来的垮台会犹如“粉碎四人帮”那样,带来中国政局的焕然一新,开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些朋友更把这种期盼寄托在温家宝身上。 薄熙来事件的离奇情节已经超越了一个大胆的编剧的想象,不必再添油加醋,都可以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大片。它彻底宣告了中国当前政治体制的腐朽污秽深入骨髓,难以为继。中共理应幡然悔悟,图新求变,此际开启政治改革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中共能做到吗?温家宝的政改言论将付诸行动吗? 答案必须根据中共中央的权力决策机制来分析。 中共的核心权力运作机制,对于外界还是个谜团。政治局的九个常委,目前没有个一言九鼎的人物。胡锦涛在常委里,有点真像是个“总书记”,只是一个协调人主持人的功能。我们按照常理推测,政治局常委犹如一个董事会,采取多数决定制。至于是与会的多数还是全体的多数,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立了规矩(当年64的时候,这还是个糊涂账)。 六四的戒严决议,当政治局常委5人形成僵局的时候,邓小平拍板通过了。今日退休的元老,如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是否还有参与决议的权力?江泽民这两天又露面讲话了,他在权力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胡锦涛为什么在江泽民面前还是如同一个小媳妇一样?我们不是很清楚。但基本而言,中共的决议,总还得有政治局常委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政治改革对于中共来说很难,难在哪里?中共建党90多年,当权60多年,干的坏事太多了,罄竹难书,积重难返。这些一直都靠谎言捂着,靠暴力压着。政改,首先意味着公民权利的落实,包括言论自由的开放。言论一开放,就形同洪水决堤,一泻千里,彻底埋葬中共专政。政治改革难,因为中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根本矛盾的。 当权的红色贵族,或为了维护革命家庭的“光荣历史”,不允许先辈被鞭尸;或为了维护现有的经济特权,不愿沦为平头百姓,都不会期望这种自我埋葬的改革。这就是为什么,中共现今当权接班人中有越来越多的太子党、红二代、红三代等,这样共产党被“出卖”的机会才小。道理也就是邓颖超所说的“江山还是交给自己的孩子放心”。 即使不是太子党,如胡锦涛、温家宝这种长期在权力的阶梯爬上来的、无数次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宣誓效忠过的、久经考验的同志,他们的思想深处有深深的奴性。 可以说他们都是平庸之辈,不会担当什么鼎新革故的历史重任。何况,若不是交过投名状的或者同流合污的,党如何敢把大位托付给他们?胡锦涛的手上沾有掌权西藏期间的镇压血债,而其它所谓的开明领导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特权换取的财富。他们有大公无私的襟怀让自己被清算吗? 中共领导人中的佼佼者,如朱镕基那样,在位期间就自许最高的理想就是将来被人民誉为“清官”,他就心满意足了。这位朱清官,后来不也没能免掉由贵而富的俗套?境界最高的是赵紫阳,关键时刻撂挑子,束手就擒,如此已经誉满天下了。 纵使我们相信温家宝仰望星空而感动到要革共产党的命,又岂敢幻想中共政治局常委里的多数有一样的襟怀和担当?如果中共政治局投票决议政治改革,本质上形同一帮土匪的子孙自愿向人民请罪、一群贪污犯未被缉拿前集体自首,这是白日梦。套句时髦话说,中共若政改,母猪会上树的。 如果不是社会失序的关头,欲求中共改革,只有一个途径:绑架中共,绑架它的决策机制,也就相当于政变。 不要一说政变就谈虎色变。共产党津津乐道的“粉碎四人帮”,就是一场政变。 政变就是绑架决策机制。1976年毛泽东翘辫子后,当年的政治局常委只有三人:叶剑英,张春桥,王洪文。如果通过组织程序投票表决,何日可以否定文革?1989年5月20日,赵紫阳在常委会之外被撤销职务,那也是一场政变。当然是坏的政变。我们不能只允许坏蛋搞政变嘛。 如果中共的权力核心真地出现一个有野心(雄心)、有手段的角色,或有历史使命感,或假戏真做,他惟有通过绑架中共权力核心的手段,才能独派众议,开启政治改革。 分析了这一大圈,算是给眼巴巴盼着温家宝政改的朋友们一盆冷水。你们眼中的胡锦涛或温家宝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即使斗垮周永康,软禁江泽民,就愿意政改,并可以获得政治局常委的多数支持? 温家宝的政改论,我一向就不看好。我们对于政治人物的评判,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的动机,外人岂能洞明?犹如许多毛粉为毛泽东的文革辩护,说他的出发点是好的。那是废话。除了上帝,谁能鉴查人的动机?政治人物干了恶事或者纵容了恶事,就该遗臭万年。 如果温家宝说的话是真诚善意的,但他不能推动,便都落得空话。作为位高权重的一国总理,老是说空话,岂能怪他人送他“影帝”之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温家宝同志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如果不想当影帝,就应该好好借鉴王立军同志的经验,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出奇制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