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人 來美國前,只是聽說沒有見過印度人,更談不上交往了,來美國後,要買小酒莊,才對印度人有所了解。New Haven有個固定的說法,一般不接印度人的生意,開始我沒搞懂,現在想來確有道理。印度人可以說精得不能再精了,他們認為做不下去的事,你想再接着往下做,多半是以失敗告終。我算走運,遇到了一個兄長般的印度老人。 在美國這個金錢世界,我交了一萬元定金後老闆才讓我進小酒莊與他的雇員印度老人自由交談。我仔細觀察了老人幾天,發現他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像中國人一樣關心愛護千方百計地培養自己的兩個兒子,他把所有掙的錢都拿來供兒子讀書;二是精明,懂得生命的重要,對自己的身體極為愛護。試想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都不知保養愛護,怎麼能算得上精明呢。十年前,當人們還不知道酸奶是最好的天然防癌保健品的時候,他就開始每天必喝三次自己做的酸奶。他將此秘訣告訴了我,很可惜,當時我不屑一顧。 作為一個初到美國的中國人,儘管是進到一個小酒莊,也會感到像進到迷宮一樣,在老人的引導下,我開始了酒的世界漫遊。老人說,酒看起來品種繁多,實際上很簡單,貼上標籤分類擺好,美國人來了自己就會取的。一般一個酒莊要分三個大區:啤酒區,葡萄酒區和烈酒區。老人說,現在酒莊的現狀只有啤酒區和烈酒區,你將來接手後再能把葡萄酒做起來,不要多賣,一天賣上五瓶,那你會做得很不錯的。 我對啤酒比較熟,像Budweiser,Heineken在國內時就喝過,還有“藍帶”啤酒。來美國不久聽說國內槍斃了一個縣委書記,他一頓飯要喝兩瓶“藍帶”,服務小姐稱他為“藍帶書記”,我一看酒莊裡賣“藍帶”(Blue Ribbon)很便宜,價格只有Budweiser的三分之二,我一直在想,喝“藍帶”啤酒也不至於被槍斃吧。老人說,你說的那種“藍帶”,可能指的不是啤酒,而是一種頂極威士忌,不過咱們店裡還沒有。這事兒我一直覺得新鮮,接店後進過幾瓶,進價為一百五十美金,十年只賣出過兩瓶。 這個老人對我很好,他希望我每天一開店就來,然後一直呆到他關店,儘量在店裡多學一點。可我沒有這樣,在店裡呆了一兩天后就不耐煩了,那點酒有什麼好學的。老人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知道你很聰明,也很有勇氣,挑了一個中國人不敢幹的行業,買下了一個別人不敢買的店,但告訴你,你買的是個好店,你會前途無量的,我願意把所知的一切都告訴你。作為一個印度人,有此胸襟實在難能可貴,當然我也恩恩相報,臨分別時送他一個高級旅行箱。 印度人有長期在西方看店的祖傳經驗,店裡的貨再多,他們大多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老人年輕時就在香港看服裝店,可以說經驗豐富。每一個顧客走後,老人都要沿着顧客走過的路線走一圈,只要顧客動過的酒瓶,他都要重新擺放一遍,如果發現有少的,他就會記住這個顧客的特徵,下次再來就要嚴加防範了。老人說,美國偷酒的人不少,你不加強盯梢,偷走一瓶,這一天就白干。老人的話對我後來開酒莊幫助不小,美國還真怪,各民族的偷法還不同。白人喜歡偷貴重的酒,黑人則不同,只偷他們喜歡喝的。還有黑人對藍顏色非常敏感,我常在一些顯眼的地方,放一些藍顏色的假酒,幾年下來被偷去不少。我只見過一次父親帶着兒子來偷酒的,那是發生在波蘭人身上。那天父子倆剛參加完婚禮,穿得整整齊齊來到店裡,父親買酒砍價吸引我的注意力。他們剛離開,按老人教我的方法檢查,發現一瓶名貴的德國雷司令不翼而飛,我立馬追了出去,發現父子倆正坐在車裡欣賞那瓶酒的商標呢。 老人再三提醒我,一個人開店最重要的是安全,遇到偷酒或搶劫,一定要防止矛盾激化,發現顧客偷酒,沒有確實把握,不要追出店外,下一個顧客來,多算點就行了。印度老人的思想接近於西方的價值理念,普遍認為生命最重要,其它都是拿錢可以買來的。美國又是一個通情達理的社會,一旦顧客發現你多算錢了,只要你說明原因,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麻煩。我接店不久就遇到一次重大搶劫,警察來後看到有搏鬥的跡象,警察也提醒我不要反抗,下次來搶,錢箱子打開,隨便拿。印度人在美國開加油站酒莊,多是單兵作戰,被搶的次數概率都很高,但很少聽說有傷亡的,相反中國人開餐館傷亡比例要高些。 回憶過去,每當人生的關鍵時刻,給我最好的指點的是父母和老師,這位印度老人的指點也不例外。接店後我對啤酒和烈酒沒有太上心,因為那個小店一直有穩定的客源,我開始專攻葡萄酒,在短短的三年內我能記住上千種各國葡萄酒品牌,我一點點進貨培養客戶。之後我又學會一種獨特的品酒定價技術,我的品酒感覺與酒的實際銷售價格誤差很小。再往後我又對滯銷酒開始感興趣,這也是常規酒莊不敢做的事,換句話說從煤灰中扒出金子,然後一筆兜光,再以合理的價格整箱整十箱賣給Greenwich銀行家,New Haven古董商,Yale大學教授,還有眾多的打工夥伴。 我接店後,印度老人等於失業了,他沒有嫉妒,而是高高興興回到印度鄉下,臨走時,他再三祝我好運。 後來他又兩次來美國看兒子,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他一定要說服家人來New Haven看看我。每次來,他幾乎無話,先看看架子上的酒,再看看我,接着說告辭了,我們還得趕路。 06/2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