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木屋的博客  
小酒庄走出的故事是我一生的天方夜谭  
我的名片
老木屋
注册日期: 2013-05-11
访问总量: 630,51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阅读建议
最新发布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五》金色的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四》哪吒
· 细细地碾磨岁月《二十三》同样的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二》写在5.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一》2018世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潘涌五月
· 静静地碾磨岁月《十九》选项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细细地碾磨岁月】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五》金色的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四》哪吒
· 细细地碾磨岁月《二十三》同样的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二》写在5.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一》2018世
· 静静地碾磨岁月《二十》潘涌五月
· 静静地碾磨岁月《十九》选项
· 细细地碾磨岁月《十八》人是命写
· 细细地碾磨岁月《十七》群聊
· 细细地碾磨岁月《十六》群聊笔记
【豆腐块】
· 惊险一幕
· 山中宰相
· 乔治进医院了
· 人要过得开心
· 我的菜园
· 空军后代小熊
· 文人和小偷
· 阿大葱油饼
· 人类的灯塔
【走向终点】
· 走向终点(8)再写几句
· 走向终点《7》大选随笔
· 走向终点《6》人会做梦
· 走向终点《5》应运而写
· 走向终点《4》顺时而生
· 走向终点《3》收摊
· 走向终点《2》温和的嵇康
· 走向终点《1》翻开新的一页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31》重游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30》旧地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9》榜样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8》饺子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7》新年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6》感恩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5》芥菜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4》诗情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3》品酒
· 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二十二》静
【过客系列】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三》天津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二》淡定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一》盐世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平静像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九》包容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八》放飞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七》改良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六》美国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五》心灵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十四》聪明
【商海浪虽深】
· 老不炒楼,少不炒网
· 冬天来了,大家都喝糊辣汤
· 从阶级“烙印”到时代“烙印”
· 从传呼机的兴衰谈起
· 老板的心
【中国现代史谜团解析】
· 饭局的意义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八》《完》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七》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六》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五》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四》
· 知白守黑,强国留言《三》
· 知白守黑,强国网留言《二》
· 知白守黑,强国网留言《一》
·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和不要论断人
【我的小酒庄】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四》遗产
·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六十五》幸福
· 谁是美国抢险救灾的中流砥柱
· 救灾直升机消失之谜
· 蓝山咖啡蓝山心《六》《全文完》
· 蓝山咖啡蓝山心《五》
· 蓝山咖啡蓝山心《二》
· 谈史论今---兼和我的小酒庄庄主
· 过五逢十,从纪念到怀念
· 行业有变迁,人间有沧桑
【无花果】
· 有儿常思念,有情上碧霄
· 母校,母亲和人生最好的投资
· 思儿最是月圆时
· 又见密西根州大的雪松河
· 从口吃到演说家
· 激情未必都在燃烧
· 一件难忘的往事
· 二十一岁是花季
· 孝子
· 情商EQ《二》
【安徽大学】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 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
· 写作灵感: 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 写作灵感:潘涌2007在同学网上的
【空军大院】
· 黑鹰,你在哪里?
· 黑鹰直升机在空陆航最初的飞行岁
· 雕盼青云睡眼开,望着黑鹰高高飞
· 大黑子,我儿时的好伙伴
· 宁生,我的大哥!
· 茅台酒的联想
· 潘顾问在西安空军通校《下》
· 潘顾问在西安空军通校《上》
· 空军大院的父债子还
· 空军大院的高山流水
存档目录
11/01/2018 - 11/30/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八》师级干部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八》师级干部


最近,“大师”称呼多了起来,首先自己讲话写文脱口而出。我的评判标准很简单,综合几个相同的方面,感到这人比我强,就是大师。一般地说,交谈说话随便些,写成文章称呼要正式得多。我今天的问题是,大师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但这个问题谈不好很容易成为毛泽东林彪当年关于林立果争论的继续。这里假设,大师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对于文学的宏篇巨著人们常用简写本方式将复杂描写简单化,甚至还会出现内容梗概或内容提要,说明文学可以做到将事件简单化。数学看问题就更清楚了,几乎都要通过归纳合并的方式,才有可能透过外表看到本质。现代任何科学研究也都证明,人的大脑是一部十分复杂无可量化的智能机器,这里我们再次将问题简单化,把人的大脑看成一部像水库一样的存储器。关于头脑体积大小历史上也有人争论过,人们发现,不少科学巨匠的脑袋比常人的要小些,爱因斯坦的脑袋重量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二。现在问题很清楚了,大师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人的脑袋重量也不能断定是否聪明,反而让人觉得“头大”不聪明。那么大师级人物的明显特征在哪里,又如何朝这个方向追求呢。


社会文明发展需要有公平考试合理选拔人才,中国也会永远记得那些没有考试的岁月曾造成了了各个领域极度混乱。各国的传统考试都不约而同地定格在对本国语言和数学的掌握,很明显,通过对语言和数学的考试会大致测量出一个人的大脑空间,考试结果分数高,说明聪明智商高。美国的高中升学考试更是拘泥于此,如今,要想上耶鲁哈佛之类的名校,英语和数学要求几乎满分。很明显,学耶鲁哈佛的文科,要求数学分也是至极,学理工科要求英语分也是至极。美国升学考试可进行多次,又增加了合理性,但最后的分数没有太大的差别,很多情况下第一次考试成绩最好。


美国名校为什么这样挑选人才呢,反过来回答,因为多数孩子达不到这个高度。语言可以看成一条线性思维线,数学可以看成另外一条思维线,线是由一个个点组成的,一个孩子在学到第一个点后,很容易在这个点的基础上建立第二个点,一步步走下去,产生了惯性,形成了方向。语言一个点,数学一个点,只有不间断地学习发展才有可能出现两条光滑的直线,形成了两维结构。也许校方就这么认为,具有两维结构的孩子一旦受到名师点拨,才有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最后的教育结果也证明,这些名校出了众多名人,成了美国社会的宝贵财富。


那么,为什么多数孩子达不到这个高度呢?一条线最怕出现断点,断点的造成有可能是社会原因,但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的疏忽,比如一旦发现孩子用左手写字,一定要尽快纠正过来,而不应看成是一种时髦。同龄孩子是一组长跑群,开始不可特殊,最佳位置应该是跑在中间。我观察过许多中国和美国孩子,天资都相当不错,但忽视了早期平稳建点,导致后来没有形成光滑的线性。二零零九年耶鲁大学有1300余名本科毕业生,在该期毕业校报上,校方特意注明,1300余名本科生中,国际学生120余名,因父母耶鲁毕业特招生120余名,纽黑文10名,近1200学生英语数学都是至极(meridian)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过断点的折磨和考验。后来的岁月也证明,语言教育可以通过自学慢慢补救,一旦数学教育出现断点想补救根本是不可能的。在从事飞机可靠性和维修性研究的时候,我曾做过尝试,想补一下数学,不求做出题,只求看懂理解,即使想做到这一点也很难,稍微把题目换个花样就像坐上了翻滚过山车。可以设想,由于网络的出现,今后的教育会明显地消减地域和师资的差别,数学不会失为挑剔人才的重要手段。


现代家庭一般都想通过音乐启蒙教育,开发子女智力,很多音乐家的天资在启蒙期得以发现。但启蒙教育应该有别于长期培养,有条件的孩子都应获得音乐启蒙,只有那些有天资又酷爱音乐的孩子适合接受长期培养。不少美国名校在招生的时候也参照孩子的音乐特长,但条件是不可用音乐来缝合英语和数学的断点。音乐是一种抽象语言,大多数人稍微经过训练点拨可以用音乐来理解客观世界,不过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够达到音乐思维,这就是我们说的天资。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只考语言没有数学,前面也说过,语言断点可以后期补救,数学断点很难补救,那么科举考试又是怎样合理地挑剔人才的,毫无疑问,科举筛选出了大批精英国家栋梁,特别是进入前几十名的只靠背文章的书呆子并不多。在没有数学的情况下,中国书法形成了有别于语言的另外一条思维线,一个字有点线面,一篇书法又出现了格局,天资差异出现在这里。中国古代有一生只练一个字的人,是写那个“福”字,每逢过春节也能挣不少钱,但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被选到朝廷做过官,因为他脑中没有格局,没有格局就没有全局思考。龚自珍不服气,为此骂起了街: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过去长时期闭关锁国,不要说别人就连我自己对美国也一直有着极大的神秘感。开放几十年后,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感觉,美国人从整体上说没有我们过去想像的那么聪明。我这里是比较而言,也许美国人还一直保持了历史上的那种聪明和智慧,许多世界级的重大发明都在美国,不少出自本土出生的美国人,那么,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思维朝前发展了,再回过头来看美国人,反而觉得他们不够聪明。对这种新出现的自然感觉又怎样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呢?我个人觉得中国近几十年来注重了双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这样既保持着原有的汉语思维线外,又无意多了一条英语思维线,而美国人一直是单语教育,第二语言处在可有可无地位,绝对没有像中国人那样重视英语。


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能够开始用英语思维了呢?我认为掌握了几十个正规的英语句型,又能够不加思索地用这些句型交谈,就算进入英语思维了。胡移风说,学英语要练习用英语思维,久而久之如果能说出英语梦话,那算把英语学到家了,不过很多人达不到这个高度。作为母语是中文,常年习惯于中文思维,后来又学了英语,在思维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写作上会出现出现什么新的特点呢,我举一个非常微观的例子,希望能表明这些差异。


胡移风是我们同学公认的英语学习出类拔萃的师级干部,她对英语的掌握上既有天分又有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多次向我表明,她爱英语,爱到至极,她用了两个漂亮的英语否定句型表达出心里的真实感受:Nothing  pleases me more than being able to express myself adopting the sheer elegance and  gra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t affords me the kind of joy few other hobbies can match. 中文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表达爱,可以写出爱到天边,爱到永远,但绝对不会用否定句型来表达,英文正好相反,当对一件事爱到至极的时候,最完美的表达方法是否定式。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只有放到美国英语世界去检验。


我的小酒庄旁有个美国文人俱乐部,每月活动一次,爱好音乐的弹弹自己喜欢的曲子,喜欢写诗的读读自己的新作,我是每次思考一个主题,到了那里即兴开讲,时间长了,对那里的人和物都有了感情,因为他们喝的酒都是我卖的。看到胡移风的表示至极大爱的否定句型,我稍微修改了一下:Nothing pleases me more than being able to come here to express myself talking about New Haven, fly-fishing. It affords me the kind of joy few other hobbies can match.成了这次我即兴而谈的开场白。刚一读完,我留意对面的听众,个个点头微笑,主持人立刻回应,潘先生,希望你今后用英语写作,我们都愿意看你的文章,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了解纽黑文。


美国总统尼克松七二年访华后我开始接触自学英语,虽不是童子功,但也算耳濡目染。是不是我的中文写作也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呢,仔细思索一下,应该能找到感觉。中文常用的句型是因果句,既表达原因在前,最后写明结果,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中文母语思维。我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有时会蹦出果因句型,让我自己感到奇妙,时常回味。在前面的《过客》系列中,我描写过两位女性,描写那位女律师:律师费五千,收费人是位温柔女性,按工作找福建人了解情况,福建人继续带领员工每天收款营业,好像还是没有老张什么事;描写女主人娇妮:女主人娇妮每年挣五万美金,你也不能一聊天就问你那五万是怎么用做家庭一年开销的。我一直等着汉语句型专家评论这两个句子,不知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可能是自作多情。


十几年前我到美国的时候,在教会碰到一位中国妇女带着一个两岁的女儿,妇女在教女儿英语。我感到好奇,随便问了一句,你怎么不教女儿说中文啊,这位妇女回答也很简单,我们就是不想让女儿说中文。早期的中国移民追崇“香蕉型”概念,他们把在美国出生的孩子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有别于大陆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皮肤仍然发黄,但有一颗白心。


四年前儿子刚来美国读书的时候,纽黑文修车的老李夫妇专门为儿子开了一个欢迎会,请来了在耶鲁读博士的浙江高考状元,也请来了哈佛二年级女生,席间女主人一再问我,今天是不是给足了面子。那位哈佛女生的母亲对我说,她的女儿两岁到美国,随便同她用中文交谈,没有任何问题。


让我这么一分析,大师还真是后天培养的,但能否成为大师还有一个机遇问题。不过,大脑中能有双语两条维,数学一条维,从三个不同角度解释说明攻击一件事物,不是大师也是大师了。



                                                            07/30/2009

《未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