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莉雅
我在澳洲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艾坪区的一户人家当baby-sitter。他们叫我周六上午去interview,但必须得赶在十点钟之前到,十点之后他们全家人要出去。
那时,我来澳洲才两三天,对悉尼的交通不熟悉。由于换错了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我却用了两个小时。幸亏出门早,在我最后找到那里时,时间刚好差二分钟到十点。那次我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的最后一名应聘者,这家的女主人已经见过5名应聘者了,正在等着第六名的出现。经过大约十五分钟的interview之后,她明确地告诉我下个星期一来上班,也就是说,六名应聘者中她录取了我。第一次出征,旗开得胜,它增强了我的自信。我对孩子一直有种特殊的喜爱,所以对得到这份工作感到非常高兴。她说她选人很小心,当见到我第一眼就感到她能信任我,白天他们夫妻上班,把一个家交给我她可以放心。随后,她带我参观了她的家,并把我介绍给了她的二个孩子,伊利莎白和亚力山大。然后向我交代了今后我应该要做得工作。伊利莎白的爸爸每天送她上学,妈妈负责接她回家,在此期间,由我来照顾亚力山大。
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四口人之家。一对夫妻,一双儿女。女主人生得清秀白静,那种东方人才会有的细腻皮肤,让我想起了中国产的精美瓷器。或许对自己的美丽还不满意,或许通过化妆能给自己再增添一些色彩吧,她的眼睛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兰眼圈并且头发也被漂染成棕色。她不会说中文,一口地道的英语,一听就知道她是国外出生的。她好像是中国清政府什么大臣的后裔,现在某律师行作一名律师。男主人名字叫约瀚,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他是个典型的英国人,金黄色的头发,白种人的皮肤。约瀚先生从来不出声,家里的一切都听女主人的指挥。他们的大孩子伊利莎白是个女孩子,当时只有5岁。亚力山大是男孩,刚满二岁半。全家除了女主人有些声音外,在就是那只永远不关的收音机里传出地轻轻的声音。
白天亚力山大喜欢一个人玩,他雪白的皮肤,淡褐色的头发,淡褐色的眼珠,胖嘟嘟的,真讨人喜欢。这孩子从不哭闹,但就是爱跟我捉迷藏。只要我稍不留意,他就会躲起来,叫他也不吭声,有时害得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他。后来,当我发现这孩子是跟我闹着玩的,他再躲起来我就装作无所谓,也不去找他,几分钟后,只见他不声不响地站在我面前,抬着头望着我。多可爱的孩子呀!我总是蹲下来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然后把他抱起来。
这个家有个非常大的游乐室,各种各样的玩具堆积如山,这是亚力山大最喜欢去的地方。开始由于对亚力山大不了解,他的习性还真把我吓得不轻。记得第一天上班时我去厨房倒了杯水,转眼的功夫就不知道这孩子去了那里。我喊着孩子的名字到处找,就是没人答应我。这家人住的房子非常大,后面的院子里还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这也是最让我揪心的地方。我赶紧跑出去找,还是不见孩子的踪影。亚力山大不见了,那还得了,我再满屋子地看,到处去找,可还是找不到。我叫着他的名字,他就是不答应,急得我满脸滚烫,汗水顺着面颊流淌,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一二十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他的身影,出于无奈,我只好用有点发抖的手指拨通了女主人的电话,用带着明显焦虑的声音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女主人倒是很镇静,她叫我去游乐室再好好找一找,她说那是亚力山大最喜欢去的地方。我放下电话马上来到游乐室,可是还是看不到他。我呼唤着他的名字,也没人搭理我,我进去再仔细地找,终于在一个巨大的滑楼梯玩具的楼梯背后的底部看见了他。他靠着那儿坐着,好像正聚精会神地拿着玩具玩,我走近再一看,原来他手里拿着玩具睡着了。谢天谢地,孩子找到了,我深深地嘘了口气,蹦到嗓子口的那颗心被我重重地咽回到肚里。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孩子抱到床上后,方觉得自己双腿发软,扑通一声坐到了沙发上。我知道孩子跟我还不熟,他当然更喜欢游乐室,那才是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地。从那以后,我格外小心谨慎地看护着亚力山大,尽量不让他离开我的视线。下午4点左右伊利莎白被送了回来,姐弟俩一起来到游乐室安安静静玩着自己的玩具。
屋子里除了外面树上的鸟儿不时传来的几声喳喳叫声外,整个屋子显得那么恬静。看着他俩安安静静玩着自己的玩具,我的脑子又飞回到远在中国的女儿身上,想象着她放学回家的情景。她回到家一定会向平时一样,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放,迫不及待的飞奔下楼,开心的跟一大群邻居的孩子们在满院子里你追我赶,叫着,笑着,乐着。。。。。。 慢慢的,从孩子身上我又想到了小时候的我自己。我们小的时候哪见过什么玩具,偶然看到有谁手里拿着个布做的娃娃,还羡慕得的不行,眼睛都会盯着看上半天呢。那时除了跳绳,皮筋外,我们都是用双手做咱们自己的玩具,像自做的小沙袋,猪拐骨做的小骰子什么的。我们用智慧创造咱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说官兵捉强盗,跳方(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大方块,再在大方块里平行画几个小方格,把块瓦片或小石头用单脚从一头的小方格踢到另一头的小方格里去),砸沙袋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游戏和所谓的玩具,虽然\"玩具\"是土式的,自制的,同样感到快乐无比。那也是我人生中最感到幸福的一段时光。中国的孩子,不管我们小的时候,还是我们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在群体中成长,沐浴着集体的阳光。
看看伊利莎白和亚力山大他们俩,成天面对一屋子的玩具,放学以后,他们却没有跟邻居的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玩耍的感受和体会。外国的孩子大多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安静的幸福吧。但是,环境往往能够造就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往往又能决定一个人今后的一生。我常常担心久而久之这种寂寞的环境会不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的心理烙上点什么印记,有的孩子性格会不会变得比较孤僻。当然,孩子生长在这种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对孤独产生出一种抵抗的能力,这种抵抗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抗体,那是一种对孤独的免疫能力。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那是有一天放学以后,伊利莎白的妈妈递给伊利莎白想要的一本书,伊利莎白接过书后什么也没说就准备打开书来看,她妈妈立刻上前制止了她,叫女儿对她说谢谢,女儿不吭声,妈妈逼着她\"say thank you, Elizabeth, you must say thank you\"一定得说谢谢才行,她们相持了一两分钟后,女儿终于向妈妈开口说了声\"thank you, mummy\",她妈妈这才允许女儿继续看书。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伊利莎白的妈妈逼着女儿对她说谢谢的严肃神情,至今还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与学校有关而且与家庭教育也有关;父母不仅是自己孩子的家长,而且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mentor)。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接人待物与否和父母对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影响都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伊利莎白的妈妈当时对女儿确实很严厉,但从那以后,女儿却形成了有礼貌的好习惯。一句谢谢看似简单,却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付出所给予的应有的尊重与肯定,不管这个别人是谁。澳洲人说\"谢谢\"和\"请\"实在太普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