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席琳的博客
  日有所思夜有所記
我的名片
席琳
注册日期: 2021-09-16
访问总量: 2,795,80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老织锦画 之 上海和平饭店
· 终于知道为什么普鲁士蓝也被称为
· 他山之石 之 赖襄的唐论
· 他山之石 之 赖襄的宋论
· 韩刻版 之 旸谷诗稿
· 印度的印刷术
· 为什么美国西点军校也要学雷锋?
友好链接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溪边树下:溪边树下的博客
· 漫漫求索:漫漫求索的博客
· 弓长贝占郎: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 雪窦:雪窦的博客
· 湮灭之城:湮灭之城的博客
· renweida:俯视百年
· 玉质:玉质的博客
· treebird:古树古羽
· 西石槽7号:西石槽7号的博客
· Siubuding:少不丁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渺茫山水:渺茫山水的博客
· 老礁:孤礁絮语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钱:老钱的博客
· 华蓥:华蓥的博客
· 一冰:一冰的博客
· 倩影:倩影的博客
· 自然:自然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李公尚:李公尚的博客
· 自由鸟:自由鸟的博客
· 幸福剧团:幸福剧团
· 东方安澜:东方安澜的博客
· 北极雪橇:北极雪橇的博客
分类目录
【人生雜談】
· 今天
· 七百九十九块美金,拯救美利坚灾
· 前车之鉴 之 金圆券
· 新朝笑谈 之 古有南霸天、今有大
· 新朝笑谈 之 第三次甲午战争的结
· 新朝笑谈 之 但凡能对韭菜好一点
· 新朝笑谈 之 从砸锅炼铁到砸锅卖
· 新朝笑谈 之 人的全身都是宝
· 孟加拉国人民的革命
· 死亡中的城市 - 郑州
【小小說】
· 终于知道为什么普鲁士蓝也被称为
· 为什么美国西点军校也要学雷锋?
· 为什么普鲁士蓝也被称为中国蓝?
· 汽车城的风波
· 这是庶民的胜利!
· 今天
· 今天投票了
· 我的房客死了!
· 丝瓜劫
· 王队长
【方寸之间】
· 当代水学 之 水浒印谱种种
· 老辈儿传奇 之 黄士陵印章洞庭男
· 一夜暴富 之 价值三亿六千万的钢
· 浮世绘中的日本铜镜
· 不合时宜每况愈下的林肯硬币
· 一只三足小锡炉
· 宝塔山和红太阳
· 明代科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來自西方玩泥巴的人
· 外國郵票上的中國古代科學家
【瓷之美器】
· 矾红的红
· 人生百年醉,三万六千回
· 荷兰的蓝
· 说一说中国黄
· 说一说中国白
· 说一说中国红
· 说一说植物蓝
· 说一说中国蓝
· 一叶知秋
· 说一说洋紫
【锦绣江南】
· 老织锦画 之 上海和平饭店
· 印度杂种 之 缅甸的漆器
· 福州漆皮枕
· 阳江漆皮箱
· 老织锦画 之 从新安江到钱塘江
· 老織錦畫 之 説不盡的頤和園
· 老織錦畫 之 這是哪一個地方?
· 猜一下这是广东的哪一座山?
· 二十年前的几张旧照片
· 几张杭州的旧照片
【雕版印刷】
· 韩刻版 之 旸谷诗稿
· 印度的印刷术
· 雕版印刷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技术
· 和刻版 之 赖山阳的《通议》
· 和刻版 之 科注原人论
· 韩刻版 之 八松封事附录
· 佛罗里达大学博物馆里的韩国雕版
· 日本浮世绘中的算盘
· 日本老算盘
· 和刻版 之 注维摩经
【博物館記】
· 博物馆里的瓦当
· 佛罗里达大学博物馆里的韩国雕版
·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里的中国茶壶
· 那一千七百七十七片流落海外的甲
·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里的毛塑像
· 濮阳博物馆 之 钱币通史
· 濮阳博物馆 之 汉俑荟萃
· 濮阳博物馆 之 名人书法
· 人头的盛宴 之 安阳博物馆
· 青岛那被消失了的历史
【星光大道】
· 刺客列传 之 百万军中取市长首级
· 刺客列传 之 蚂蚱腿是肉村支书的
· 刺客列传 之 生不逢时为母复仇的
· 刺客列传 之 一人做事一人当,偏
· 刺客列传 之 惊天泣地笑傲古今第
· 刺客列传 之 灭秦必楚的余鲁喻三
· 刺客列传 之 灭秦必楚的向惠江辉
· 两个初中生 之 从南张北齐到南刘
· 刺客列传 之 生当做人杰的黄文雄
· 出污泥而不染的盛世英雄 - 周小
【讀史小記】
· 他山之石 之 赖襄的唐论
· 他山之石 之 赖襄的宋论
·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一战成名
· 那些个曾经官场失意的大学校长们
· 当代秦桧 之 吴芝圃的追悼词
· 旧帖新发 之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 六个省饿死两千二百四十三万!
· 刘主席的河南劫
· 日本三毛从军记
· 康乾盛世 之 江浙两大狱记
【書評】
· 正骨匠的女儿
· 美国公路的起点
· 美国三毛从军记
· 我是你的泥儿
· 抗日神剧 之 一代匠师
· 从猪肉馅到《竺可桢日记》
· 诗人张嘉
· 李大姑娘
· 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
· 北美第一个中国女人?
【小不點兒】
· 小不点儿受邀参加全球教育峰会
· 又到藤校放榜時
· 攷私立高中!
· 從劉衛國到孫衛東 - 兼談小兒取
· 窮人的孩子早入學
· 触类旁通的全美数学竞赛
· 艺术高中、理科高中、和私立高中
· 家里出了个官迷
· 南京人和日本大坂的治安
· 考察日本陶瓷器
【垃圾站】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康熙仿伊万里瓷器
   

2024-4-9


大英博物馆里珍藏的一个康熙朝景德镇仿日本伊万里釉下青花釉上矾红和描金外销瓷盘:


  • Chinese imari plate with an English coat of arms. The large plate is decorated in Chinese imari style, in underglaze blue, red enamel and gilding, with a central medallion containing a coat of arms with elaborate fronds surmounted by a helmet and with an animal crest; this medallion is repeated four times on the rim, alternating with ruyi - shaped panels enclosing small landscape scenes, which are joined by an overall flower scroll. The base shows a lingzhi mark in a double circle. The arms are Martin. This is one of the Martin families of Worcestershire and London.


1.png

2.png



这是一个纹章瓷,传承有序,当初是为东印度公司的船长马修马丁(1676-1749)家族特别定制的。



Black and white print of Matthew Martin’s portrait 1712  | By courtesy of Essex Record Office


Black and white print of Matthew Martin’s portrait 1712



  • The animal which forms the crest of this coat of arms is believed to represent a marten, a homophone of the name Martin, the family to whom the coat of arms belongs. This dish as well as a covered jug (Howard, 1974, p. 176) formed part of a service made for Matthew Martin, Captain of the East Indiaman Marlborough, a ship known to have been at Canton in 1716; he later became a director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 This dish shows how in the Kangxi period standard export porcelain styles were adapted to fit a Western coat of arms harmoniously into a Chinese design. Various similar plates and dishes with floral motifs instead of the arms were exported to the Middle East and are preserved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 Turkey (Krahl, 1986, vol. III, nos. 2994-8). The same design was used again for another armorial service, made around the same time for Daniel Horsemonden of New York, a relative of whom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China trade and is known to have been in Canton in 1721 (Howard, 1974, p. 176. For a Chinese imari coffee-pot with the same armorial; Sargent, 1993, p. 208 and pl. 2).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也展览了一个景德镇专门为欧洲市场生产的清雍正时期(1725-1730)仿日本伊万里风格的瓷盘:


1712716021149471.jpg


DP-15122-065.jpg


  • The extensive use of gilding and the dark blue and red enamels illustrate the Chinese adoption of the Japanese Imari style. This style became popular in Europe in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when warfare in China disrupted the kilns at Jingdezhen. Once work there resumed, Chinese potters incorporated the Imari style in their repertory in order to appeal to the lucrative European market.


连代表日本皇室和大和魂的菊花纹,都照抄了下来:




江户时代日本伊万里瓷盘


3.jpg

4.jpg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里,也有一个江户时期的伊万里大盘,叫五彩樱花鹫纹大盘,除了相似的菊花纹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背后的樱花:


G-5855_E0027820.jpg


G-5855_E0027821.jpg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江户时代日本伊万里瓷盘


5.jpg

6.jpg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雍正伊万里外销瓷盘


在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也有一个康熙五彩盘,同样的花卉,日本叫樱花,中国叫樱桃花,英国人叫 prunus branches,都大差不差。


Dish top image


  • This saucer is painted with enamels of the famille verte colour palette with a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 of prunus branches and rocks, a popular design on export ware of this kind. On the base a mark shaped as a ding bronze vessel in a double circle is painted in underglaze blue.


历史上日本人学中国,中国人也学日本,彼此学习的能力都很强,这本属正常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近代。可不知为什么,眼下的中国人,大都夜郎自大文化自信一叶障目,不愿意承认后面这点。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