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英语新词叫Chinglish,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去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更是热闹了好一阵子,有人还专门出过书,大赚了一笔。据说北京市奥组委还发起了一场运动,清理公共场所不规范的中式英语。 当时一位老外朋友也给我寄来不少他发现的Chinglish例子,不过我并不以为然,还曾在一个论坛里严肃认真地和几个洋人辩论过几场。我认为,Chinglish 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它正好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开放的心态。英语是一种世界lingua franca,既然要和国际接轨,不用英语怎么行?暂时用得不准确也是正常的。没准儿将来有一天Chinglish 也会成为一个正式的英语地方变体呢!实际上有些Chinglish 已经被英语吸收,成为标准英语了,而且汉语词语正源源不断地被英语吸收着呢。最典型的当属 “long time no see ”( “ 好久不见”) ,现在谁也不会再说这是一个Chinglish 词语了。再说,换个角度看问题,若让讲英语的老外说点儿写点儿复杂一点的中文,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会词不达意,闹的笑话会更多。 不过,话虽这样说,我也承认,既然要用一种语言,应该尽量用好用准确才是。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第二语言学习者必须努力掌握,否则就会造成误解,甚至闹笑话。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文件、告示牌,英语一定要标准。据说在北京国际机场的紧急出口处有个指示牌,上面一行英文写着:“No Entry on Peacetime”,翻译过来就是“和平时期不得入内”,隐含的意思就是“只有战争的时候才能入内”。这就让人笑话。北京中华民族园挂着这样一块招牌“Racist Park”,吓得人目瞪口呆,“种族主义公园”?想干什么?中国的民族问题还不够严重吗?这些地方是中国的脸面,还是应当特别注意才是。北京有那么多知名的英语教授,这么点儿事情还做不了吗? 至于街头、小巷、河边、山林里泛滥的Chinglish,我认为则无伤大雅。比如 “小心坠河”下面的英文“Carefully fall into the River”,有哪个老外看到这个招牌,会傻到小心翼翼地一头栽进河里淹死自己呢?在宾馆房间里招牌上温馨提示“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 恐怕没有谁会故意在湿滑的地上小心翼翼地摔上一个跟头吧。这些提示当然有些词不达意,但是如果明白carefully (小心)在中文中的特殊用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非紧急情况请止步”英语怎么说?Exit at Emergency only? 小心地滑--Wet floor, be careful! 但是什么是 "a ground of towel"? 不过话又说回来,Chinglish在中国说还可以,也可以理解,到了加拿大、美国等说英语的国家,咱们最好还是努力说标准的英文,这叫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否则就会误人误己。听一些同胞说英语,发现他们常犯一些很顽固的语法错误,比如总是混淆被动式的 –ed 和形容词性的 –ing。本来想表达“我对…很感兴趣”(I am interested in…),却说成 “I am very interesting”(我这个人很有趣);本来想表达“我烦了”,不说“I am bored”,偏要说“I am boring”(我很令人厌烦);本来想表达“我很吃惊(I was surprised)”,偏要说“I was surprising”(我很令人吃惊)。 最近发生在我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让我认识到,中式英语这件事其实忽视不得,弄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钱袋子。 前天接到人寿保险保险公司一封信,把我吓了一跳。我的保费从每月46元调高到96元!这份人寿保险已经买了十几年了,每个月都要交钱,反正每月也就几十块,花钱买个安心,所以一直就挂在那儿。上周该保险公司一位agent 曾到我家审查我的保单,双方同意保费从每月46元涨到50元。可这保险公司怎么突然给我涨到96元呢? 打电话到该公司总部,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弄错了!那个agent 是咱们同胞,英语表达恐怕大有问题。他大概想说 “increase to $50 per month” (涨到每月50元), 结果说成 “increase $50 per month”(每月涨50元)。一个 “to” 之差,意思差远了,害得我差一点每月多付几十块钱。幸亏发现及时,要不然这钱就直接从我银行账户划走了。 因此,我想建议那些在洋人公司里工作又想赚同胞钱的人,多花点时间把英语学好是正经事,否则于人于己都不利。 由这件事又想到一些同胞经常抱怨,在西人公司工作,华人遇到的玻璃屋顶问题。咱们同胞脑子都很聪明,做起事来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这是没说的。可是,不少人吃亏就是吃在这语言交际上,当然还有文化问题。印度人本事不一定比咱大,为啥就能做主管?就是因为他们的英语比咱好。要是像那位老兄一样,向老板汇报工作,连“increase to $50 per month” 和“increase $50 per month”都分不清,他怎么能得到重用呢?掌握一种语言不容易,但是不花大功夫、苦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语言天才毕竟是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