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梦中不知身是客 |
|
|
本人拥有本博客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
|
|
|
|
|
最近讨论中国文明的延续性问题,其中牵涉到汉字的命运问题,特别是汉字改革问题。于是便想顺着这个话题说上几句。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有过中国文字这样的奇特遭遇,一会儿被捧到神坛,一会儿成了革命的对象,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完全确定自己的身份,也不清楚自己的前途究竟如何。
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识别一种文明的最重要标志。每一种得到公认的文明都必须伴有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书写系统。
早期人类文明盛行文字崇拜,而汉民族对文字的崇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汉字从产生之初就被一层神秘的光环笼罩着,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生有 “双瞳四目”,后人又给他安了一个“黄帝史官”的头衔。仓颉造字更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因此,汉字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盛行文字崇拜,汉字便被赋予了许多超自然的功能,如测字、符篆等预测功能。万维有位博客名人甚至能通过分析政治家的姓名来预测中国政治的未来走向,相当受人推崇。结婚喜典上,人们要张贴“喜”、“庆”、“吉”等字以求吉祥,而在吊唁死者的花圈上则书写“奠”字以示哀悼之情。在一些地方民俗中,至今还保留着敬祀字祖、敬惜字纸等风俗。据说在台湾还保留有许多“焚字炉”,所有废弃的印刷品或者写有文字的纸张,都必须捧到焚字炉焚烧。中国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人心生敬畏。
可是,到了近代,汉字开始倒大霉了,不但从尊贵地位上突然被人掀翻在地,变得灰头土脸,甚至头上还被扣上了屎坛子尿罐子,汉字成了“真正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毛坑”(瞿秋白语),成了阻碍中国文明发展的罪魁祸首,不但不可敬,而且可憎可恶,成了不祥之物,必欲除之而后快。
汉字的背运和中国文明在近代的没落息息相关。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步步紧逼,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 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一向傲视天下的中国人不能理解,“天朝盛世”何以眨眼间便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在坚船利炮的声威之下,中国被迫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沉重的赔款压得中国人喘不过气来,深陷苦难之中,尊严丧尽,苟且活命。于是,被打怕了的中国人不再抵抗,心态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从竭力维护传统文化转向彻底弃绝传统文化,开始积极地向一直被称为“蛮夷”的洋人学习,主张全盘西化。本来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突然变得走极端了,而且后来越来越极端。
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教育落后、百姓愚昧是中国落后的根源。欲振兴中华,必先振兴教育。而汉字的“五难”(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是普及教育的障碍。拼音文字只需要记住几十个字母,学习起来容易得多。日本用五十音图,欧美用26个字母,因而强大。中国要强大,也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于是, “汉字拉丁化”的呼声高涨。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指出,"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事实上,甩掉“包袱”,割断传统,正是全盘西化论者所追求的目标。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字替罪羊的身份得到了确立,被骂得狗血淋头,被批得体无完肤。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声称:“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鲁迅也撰文大骂汉字。他说:“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作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这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并在以后的革命运动中逐渐强化,形成了一种判别政治上正确与否的意识形态。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支持并积极推动汉字改革运动。所不同的是,国民党的努力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不太成功。第一次推行简化字是在1935年,不到半年就因为戴季陶等人的坚决反对,不得不通令暂缓执行。败走台湾以后,1955年,蒋介石再次提出,汉字必须简化才有前途,并授意人写文章进行鼓吹,又一次遭到民粹派强烈反对。1964 年3 月,大陆《简化字总表》发布,国民党当局开始将简化汉字斥为“共党阴谋”、“忘本卖国”等等。简化汉字成为两党政治之争。
在大陆,在毛泽东“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指示下,周恩来领导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做了三件大事:一、推动简化汉字,二、推广普通话,三、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三件事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汉字的拼音化却被搁置了。汉字简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在反右运动以后通过政权力量强行贯彻推行的结果。
汉字改革运动绵延长达一个世纪,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甚至动用国家政权力量,究竟达到了什么效果?回头看去,似乎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汉字还是汉字,并没有变成拼音文字。汉语拼音也只是学习汉字的“拐棍”,似乎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汉字。对简化汉字的功过是非争议最多。赞成者认为,简化字带来了学习的方便。笔画减少了,第一批公布的2235个简化字,平均每个字10.3画,而被取代的繁体字平均为16画。字数减少了,通过同音替代,减少了102个繁体字。反对者则认为,简化汉字得不偿失,简化字破坏了中华民族最大的统一基础--文字的统一,造成一国两字,严重损害祖国统一。有人认为,五十年来两岸三地的语文教育证明,简化字并不能缩短青少年识字、认知的年限(小学六年)。不知道这样的争论还要多久。
中国的文字改革运动初衷是好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创制拼音和推广普通话。这两项本来都是为了汉字拼音化做准备的,但是,汉字的拼音化大概永远也实 现不了了,因为它脱离了汉语的实际,是一种主观臆断的产物。“图画文字-表意文字-拼音文字”,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是一个假命题,居然引导无数人轰轰 烈烈搞了一个世纪的汉字改革,直到现在还有人要 “一条道走到黑”,搞什么“一语双文”,这就有点背离汉字改革的初衷,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味道了。文字改革的目的是减少记忆负担, 一种语言两种文字意味着记忆负担加倍, 只能证明这种改革纯属“瞎折腾”。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唯一载体,因此,对我来说,仅仅为了这个原因,汉字也不能拼音化。 必须承认,一个世纪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汉字拉丁化运动是失败了:此路不通。
陈梦家先生在“文革”开始不久被迫害含冤而死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他在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中被定性为“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的急先锋”, 被划为右派分子。但是,今天重读陈梦家1957反对汉字改革的理由,仍感到语重心长,句句实话,可惜在那个政治挂帅的特定年代,不会有人听得进去。特引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束:
“汉字是有好处的。(一)汉字是统一的,超方言的,不论什么地方的人写的东西大家都能看懂,不象拼音文字那样。(二)汉字在辨认上容易。(三)汉字有注音成分在内,如松、柏。(四)汉字的笔画很少,英文的one,汉字写作一;英文的man,写作人;英文的university这么一长串,汉字只“大学”两个字。我们对汉字的评价应该是公平的,不要光说自己不好。(五)中外各国的语言都是变的,但文字不能经常变,文字要定型,不能随便拼,不然就不能作为工具了。”“汉字虽然非常多,但是常用的并不多,普通人认识三千就可以了。……有了这三千字,就来研究怎么教。有人说汉字难学,我说不难,所以难,是教的人没教好。”
“用了三千多年的汉字,何以未曾走上拼音的路,一定有它的客观原因。中国地大人多,方言杂,一种统一的文字可以通行无阻。汉语单音缀,有声调,而各地声调多少不一,同音语多,用了拼音文字自然引起许多问题。”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