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1月2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春节茶话会,邀请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夫人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喜迎新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网友看了报道,吓了一跳,纷纷留言:
“见鬼!全国政协邀请已故知名人士茶话迎春”。
“吓死人了,邀请已故知名人士!”
“与鬼座谈。”“笑死人!”
“广场上那个用请去不?”
“人民日报今天头版:政协在和鬼说话吗?”
网友的惊讶不难理解,但也有人发现了问题所在,并称:“语法试题。”说得很对,这个句子在语法上是有歧义的。
简单说一下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全国政协”是句子的主语;“邀请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夫人迎春”是一个兼语结构,即“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夫人”既做动词“邀请”的宾语,又作动词结构“迎春”的主语。
“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夫人”是一个歧义结构,可作两种理解:
1.“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夫人”组成并列结构,因此“邀请已故知名人士”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交鬼;
2.“已故知名人士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修饰语限定中心词“夫人”。
新华社记者想表达的显然是第2种结构,但网友理解的恰恰是第1种结构。
所谓歧义就是一个句子的意思模棱两可,可做多种解释。汉语中这种语法歧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比如:“鸡不吃了”、“爸爸要开刀”、“这个人好说话”、“我想起来了”、“两个报社的记者”、“这张照片里是张三和李四的朋友”、“喜欢美国的漂亮姑娘”、“围剿敌人的部队”、“他刚到这个学校,连校长都不认识”、“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女人没有了男人就慌神了”等等,都有歧义,你能看出问题来吗?
消除歧义的方式包括对句子成分进行调整、增加词语以明确语境等。有人认为应该在中心语“夫人”前加一个结构助词“的”,我认为最好干脆把这个词组改为“已故知名人士的遗孀和党外全国政协委员的夫人”。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