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是一个较有良知因而带有悲剧色彩的中共干部,关于他的争议很大。他多次公开提倡政治体制改革,但却没有付诸实施,老百姓就埋怨他是天桥的把式,
光说不练。有好事之徒还封他一顶"影帝"的大帽子。朝中同事们也不待见他,骂他破坏安定团结。他身边的亲信也看不惯,觉得他没事找事,劝他道:"为什么您一定要坚持政改?要是我早就疯了,您就是为了要青史留名吗?"温的回答很干脆,"你们哪里知道!我不是要留名,我是要留命!"他儿子温云松也说过类似的话。
谈论政改本不是温家宝份内的事。前苏联是由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在中国曾由胡耀邦总书记倡导。在他这一届政府,本来应该是胡锦涛倡导,他温家宝只是一位总理,在常委会内也只排名第三,他喊得再响又有什么用?
温家宝家庭贪腐问题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纽约时报》报料称,他的家族在他任期内赚了27亿美金。对此指控,温家宝矢口否认,并发表了致吴康民的信,
表示,"我从没有也绝不做以权谋私的事",但是支持薄熙来的毛左分子仍咬住不放,一口咬定温家宝贪污了27亿美金。中共内部贪腐成风,要人相信自己清廉是不容易的,除非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则难以服人。直觉告诉我,温本人不会是"当代和珅",但他的家人很可能曾借他的权势赚钱,这在权贵阶层稀松平常。
那么,大家都"闷声发大财",为什么偏偏温家宝成为众矢之的?这一点儿都不难理解,因为温家宝在党内树敌太多。他亲手把野心勃勃的薄熙来贬到山城重庆,并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批评薄的政治路线,由此导致薄的倒台,有人恨他恨得牙齿痒痒,自不在话下。既得利益集团更加讨厌温家宝,因为他倡导的政改对他们的利益是一个威胁。我认为,这恰好从反面证实了温家宝推动政改不是做戏,而是发自内心,不管是为民、为名还是为命,反正他觉得政改势在必行,要不就晚了、完了。如果你还不信,我再给您举个例子,温家宝为政改甚至闹出了人命,活活骂死了上门当说客的原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这是小道消息,但有很大可信度。
丁关根原来只是铁道部一个中层干部,只因为打得一手好桥牌,部长吕正操把他介绍给邓小平当牌友,从此青云直上。六四后有十年之久,他曾是中国的意识形态沙皇,新闻自由的杀手,打击异议人士不遗余力,被人称作"盯、关、跟"。他曾要求民主党派领袖排队听自己训话,而且还要求这些老人事先"演习",87
岁的周培源不甘受这位不知深浅的暴发户的羞辱,大发光火,要拂袖而去。
丁退休后也不闲着,发挥余热,东跑西颠,相当活跃。可是,2012年7月23日,新华社突然发表了一则讣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22日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至于死因则语焉不详,只说"因病",到底因啥病,则没有明说。讣告中不提病因也就罢了,悼念文章中也没有人提到究竟死于什么病,就有些不正常了。
后来传出小道消息,丁关根竟然是被温家宝活活骂死的,这太富有戏剧性了,整个儿就是诸葛亮骂死王郎的现代版啊!
据《三国演义》记载,当年诸葛亮在阵前大骂王郎,酣畅淋漓:"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这段话,言辞犀利,撕心裂肺,"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温家宝和丁关根一向关系还不错,他为何大骂丁关根呢?都是因为十八大的卡位战。温家宝一再呼吁政改,甚至发誓"至死方休"。十八大要召开,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温家宝真急了,又数度高喊政改,言辞急切,让胡锦涛颇为头疼。无奈之下,胡总便托丁关根当说客,登门劝温收敛一点,不要添乱。
丁关根年逾八十,亲自登门游说,温相即使听了不受用,也应该照顾客人脸面,隐忍不发才是。没想到,平素温文尔雅的温突然发飚,恶言相向,拍桌痛骂,一会儿说"历史性审判",一会儿说"亡党亡国"的危险,反复提及六四、法论功、官商勾结,贪腐遍地、遍地怨民,等等,而且迅速把矛头对准了为虎作伥的无耻说客,还反复借用刘少奇为大跃进饿死百姓吓唬老毛的那句话"历史会记上一笔的" (刘说的是“要上书的”)。
丁关根哪里见过这阵势啊!温家宝描绘的一幅可怕景象令他不由得心惊胆战,仔细思忖,自己也曾干了不少坏事,罪责难逃,于是一下子精神崩溃,浑身颤抖,瘫坐在沙发上,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温家宝正在劈头盖脸痛骂,忽然发觉异常,忙呼唤人把丁送医院治疗,但丁缓过神来后,坚称无事,只求回府。回到家中,上床静卧休息,家人前来询问,半晌无声,突然说了一句,"头有些疼",便陷入昏迷。家人急送医院抢救。一周后去世。
据报道,丁关根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丁关根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