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寡言博主发文《中国历史上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墓地》里叹惜中国传统上公共建筑数量偏少,否则应该留下更多的古迹。我个人看,中国历史上公共建筑数量并不少,只是中国朝代更替频繁,而建筑多是土木结构,极容易毁于天灾人祸战乱。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解放后,这些公共建筑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功效,或被占用,或被撤除,或被毁弃,除了特别有名而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外,各地的公共建筑几乎消失殆尽。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人们才开始心痛文化遗产,才有了保护意识,残留的古代公共建筑才得以维护和修复,有些已被毁弃的有名公共建筑才得以重建。我想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代公共建筑数量偏少的原因。 无疑,历史上佛寺道观是中国最众多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同基督教社会或伊斯兰社会的教堂一样。佛教道教信仰在我国古代意识形态中占重要位置,佛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内的诸多领域。历史上佛寺道观遍及中国大地各个角落,一般一个普通的县城都有数个或数十个,更莫说名山胜地和京城州府。自明清以来,佛教寺院在我国盛行,其规模和数量超过其它任何宗教的场所。每一座佛教寺院,皆有众多高大的殿堂组成,其香火缭绕,梵音阵阵,拜佛的许愿的求神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除了香客施舍之外,一般佛寺道观都有足够的田产维持和尚道士们的生计。我在故乡县城读高中时的学校,就是民国初期因废寺兴学而始。据老的老师们说,学校附近的一大片稻田原来都是学校的,学校继承了庙产,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都是佃户,没有地主(二地主除外),直到解放后才分给了佃户。解放前学校用收来的租金付老师的薪金和支助贫困的学生。我读的南街小学原先也是一座大的佛寺,几乎每个教室都在庙宇的殿堂之中,粉墙灰砖青瓦,赤柱彩梁画栋,印象特别深。民国时期期的地方上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废寺兴学办起来的。 中国是多宗教国家,除了佛寺道观外,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还建有基督教的教堂,我故乡的小县城南门曾有福音堂北门曾有圣母院,在解放后它们都被占为它用,80年代旧城改造时撤除。在回民聚集的地方还有穆斯林的清真寺。 除了主流宗教的寺观堂院外,全国各地府州县邑还有其它的公共建筑,包括文庙 、文昌祠、武庙武衙、城隍庙、玉皇阁、关帝庙、禹王宫、万寿宫、药王庙,土神祠、龙神祠、神仓祠等。各县也有公共学署机构,亦即书院贡院。书院不同于私塾,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可教授文、武两科。贡院,是开科取士的的考场。 文庙 文庙即孔庙,夫子庙,古时叫郡学,是我国祭祀孔子的庙宇。在历史上,孔子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庙是祭孔场所,周围房舍是方便来人的住所。据清朝光绪《巴陵县志》载,文庙正中为大殿,殿旁为东西两庑房,殿后为崇圣祀,祀东为明伦堂,殿前为大成门,门左为名宦祀,右为乡贤祀,外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池旁有井,泮池呈半月形,上面架有石桥,名状元桥。行人至此,武宫下马,文官下轿,专供祭祀孔子时沐浴盥洗之用。 文昌祠 文昌祠,又称文昌宫、文昌庙。文昌又名“文曲星”,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祭祀文昌祠,渴求科名仕途,是古代学子们“十年寒窗”的走向发达之门。文昌祠中供奉的文昌帝君是文曲星与梓潼帝君合称。《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平日骂女婿范进“现世宝”、“穷鬼”,直到范进获中举人,在他眼中便成为“天上文曲星”了。这反映古人心理,总是把科举与命运紧紧联系。史载,一个人一生在乡试、会试、殿试都考第一名,即先后中了解元、会元、状元,称“连中三元”。据统计,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的一千多年里,“连中三元”的共有十三人。其中明代一人,清朝两人。清朝殿试后用黄纸发榜,人称“金榜”。“金榜题名”在科举时代被读书人看做是最高荣耀。 武庙武衙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明代制度,在修建文庙、文昌祠的同时,也修建武庙、武衙。即文武两路,殊途并进。据考证,武士和文士一样,在县署报名,填写履历。先经县试、府试。学政到达县署,举行岁考,先文生,次文童,将文案发过,然后考试武生、武童。考试前,令本县担任习教的武举、武弁、武生将所教武童姓名开明具结,审查合格,方准入武衙赴考。县署录取后,造册送府试。府试录取后,造册送殿试。县府试原卷,须合订呈送,以备查对,未经县府考试,学政不得收考。县城内设有教场和演武亭。童试在教场和演武亭举行,因骑、射、技勇非学政所长,在教场考试时,由省总署巡抚或提督于就近参将委派别省籍贯者一人会同学政,来县进行考试,被委派的人员接到通知以后,就要关门回避,不得与本地人士私相往来,家人兵丁,也不得私自出入。直到考试结束,才能开门照常办事。史料显示,武考时,头场马射,驰马发三矢,全部未中的不继试。马射后再步射,步射合格者,再试开弓、舞刀、掇石。以上考试称为外场。内场先试策、论,然后在武衙默写《武经》。武考直到上世纪初才被废除。 城隍庙 城隍在古代中国民间风俗信仰中极为重要,古代人们祀奉城隍为城池保护神,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逢凶化吉。据考证,城隍之祀,源于上古。《周易》载云:“城复于隍”,在唐代之前,城隍神是天神,主要负责护守城池,保障治安。到了唐代中后期,城隍神的职能,变成了不仅可护守城池,保障治安,而且可管理当地的水旱吉凶,冥蒙事物。到了宋代,几乎天下的府州县邑皆立城隍神庙祭祀,并列入祀典,其香火日益旺盛。到了元代,城隍神成为国家的守护大神。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封府城隍均为公,州城隍为侯,县城隍为伯,后来又规定各级衙门建造城隍庙的规模,并供奉木主。明洪武二十年,又建立京师城隍庙,其职能是统率各府州县的城隍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各级官员赴任其官职时,都要在当地的城隍庙内宣誓就职,借助人们对城隍的信仰来强化各级官吏的地位和权威。 玉皇阁 玉皇阁主要供奉有玉皇大帝,四大天王、太上老君、日月二神。護法神神殿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本是佛教著名护法神。四大金刚各居一方的天下,东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西为广目天王,身赤红,手持蛇龙;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北方多闻天王,又称毗沙门天王,身绿色,左手执伞,右手执鼠,双脚踩妖魔。以象征镇妖除魔,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宋元以前,毗沙门天王的职责是护法祛邪,保护良民,深受下层百姓敬爱,在四大天王中,北天王的香火最为旺盛。清明两代,中土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四大天王也随之汉化,更紧密地与本土迷信传说相混合,北天王的地位逐渐与其他三位天王持平,不再特殊化,财神的兼职也被古人逐渐取消,印度式的三叉戟换成了中国的雨伞。随之而取代的是中国的李天王,即李靖。当今寺庙中所见的北天王形象,是根据《封神演义》中的描述而塑成的。据《通俗编》引《阁知新录》云,琵琶弹之调弦,取调字;宝剑锋利,锋与风谐音;伞取雨意,蛇龙有麟,取顺而捋之意。神殿四大天王,借此寓指消除土金风水四劫,即四大皆空。 关帝庙 关帝庙又称武庙、武圣庙,也称文衡庙,协天宫、恩主公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历代帝王为了颂扬关羽的忠义精神,不断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关帝之称来自明朝皇帝授予关羽的“关圣帝君”封号。关帝与“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关羽为中国神祇中最为神明,因此祠庙最多的一位。关帝庙不仅遍布中国大陆,且在台湾、朝鲜、日本及南洋诸国也有供奉。 中国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公家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的政治人物兼将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宋末以来,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供奉关羽的庙宇已遍布中国各地。清代,军队对关羽的崇拜达到极盛,关帝庙已被视为武庙。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警察、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称为文衡圣帝、文衡帝君。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扶鸾信仰中,有所谓的“恩主”信仰,“恩主”是“对民有恩的主神”,亦即“救世主”的意思。关羽为“五恩主”之首,一些地方民众亦称关羽为“恩主公”,也因此顺势称关帝庙为“恩主公庙”。 禹王宫 相传大禹姓姒,因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各地的禹王宫依其名是祭祀大禹场所,但实际上也是举行旱时降雨,涝时放晴,感天润物,祈农丰稔等各种迷信活动的场所。此外,禹王宫也有戏台,是公众看戏的地方。 万寿宫 万寿宫供奉的神仙各地不尽同,佛道兼祀。供奉的神仙有瑶池圣母,文昌帝君,道教创始人许真君,道教全真派三祖:纯阳老祖吕洞宾、重阳老祖王重阳、海蟾老祖刘海蟾,圆明道姥天尊,关圣帝君,雨龙王,九天玄女娘娘等等。万寿宫内供奉皇帝万岁牌(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谓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若遇帝王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服丧志哀。 药王庙 药王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名医的尊称,或称医王。随时代、地区不同,药王所指人物亦不同。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东汉邳彤,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等。后世这些名医不断被神化,被不同地区的民间奉之为药王,并设庙祭祀,统称为药王庙。药王庙实际上应叫医圣祠,因为药王是老百姓叫的,不是帝王封的。 土神祠、龙神祠、神仓祠等 祠是为供奉和祭祀天地神仙及人间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等级比庙要低一点,庙是祭祀王公级别以上的神与人的场所。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也叫祠,属家族宗祠。各地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公共祠堂,包括纪念神仙的土神祠、龙神祠、神仓祠、黄大仙祠等,以及纪念先贤的忠烈祠,武侯祠,五公祠等。其中土神祠、龙神祠、神仓祠各地都有,土神祠和龙神祠民间也称为土地庙和龙王庙,土地掌管一方的地理风水民情,龙王管理水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行雨。神仓祠大概是祭祀负责谷物收获和保管神仙的地方。 这是来自网上的清代湖北建始县城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