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今天天气非常好。上午我们人分两拨,兵发两路。一路务农,由ZZ和军妹带领前往一个美国农庄参观,在农庄苹果园跳“丰收舞”;一路采购,由总裁带领前往商店和市场,购买部分同学到北方所需的衣物和明天长途行军食品。
美国农庄的拖拉机都是大马力,多用途机器,可以挂配各种农业机械。犁地、耙地、播种、收割、运输全都靠它。国内拖拉机一般挂一节拖斗,最多也就两节,美国人居然像火车一样挂了3节拖斗。来这里采摘游玩的人很多,让我想起成都龙泉的蟠桃会。桃子成熟的季节,龙泉山上,人山人海,每个农家小园、每片桃园都是欢声笑语。美国人口太少,不可能会有我们中国那种热闹场面,但有这么多人来此采摘游玩,说明这里真是波士顿一个很好的休闲旅游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坐在农庄拖拉机的拖斗里,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苹果园。美国农场现场采摘的规矩跟国内差不多,准吃不准包。来到苹果园,免不了先来一顿猛吃,据不愿公开身份人士透露,居然有人吃了6个苹果。苹果树不像酿酒葡萄,树木生长比较高大,中部以上挂果较多,偶有苹果挂在垂下的枝头。而且低矮处的好果子早已被摘光了,摘苹果主要依靠我们的大个儿们了。有人了望、有人接应,个儿大摘起苹果来得心应手。
头顶着蓝天白云,身沐浴和煦阳光,脚踏在绿色的田野,我们呼吸带有泥土芳香的空气,趟漾于青翠的山林,一边采摘苹果,一边欣赏美景。喜悦、快乐、激动、感谢,各种交织的情感,难于言表。脚下堆着新鲜采摘来的苹果,腹中填满了苹果,手里举起苹果,我们欢呼,跳跃,爽啊!
我们先去了几个商场,一些同学买了抓绒衣、厚外套等御寒用品。然后取乐超市,波士顿中国城超市里,中国口味的食品真多。无论广味、川味,江浙味、北方味,还是大陆、香港、台湾风味,应有尽有。我们采购了面条、调料、蔬菜、水果、面包、牛奶。
下午晚些时候,两拨人马分别出发,前往波士顿城区享受波士顿交响乐团高雅的周末音乐会。
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成立于1881年,首任指挥是G.亨谢尔。以后多由一些在德国出生和训练的指挥家继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有两个指挥必要提一下,一个是库谢维茨基,从1924年开始,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强烈的个性使他空前地继任了25年,使乐团的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是小泽征尔,从1972年起更具年轻人的朝气小泽征尔使乐团的音乐再度重振威风,绽开灿烂花朵。小泽征尔使这个一直在法国和德国合奏模式之间摇摆不定的乐团增添了一层从未有过的晶莹透明的感觉,那种朝气蓬勃的流动感和明晰动人的音响是乐团的强大传统与小泽征尔个人气质最奇妙的结合,它使乐团演奏充满高贵的气息。小泽征尔执掌波士顿交响乐团也长达20多年。波士顿交响团是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有贵族气息的,尤其是弦乐合奏,特别优美,受人称赞。悠久的历史、充足的财源和音响精美的演奏大厅、洋溢着牧歌情调的夏季表演场地,都构成了这个乐团最迷人的风景。虽然起起落落,但波士顿交响乐团始终是世界上顶尖的交响乐团之一。
音乐会是晚上8点开始,我们到得有些早。在名为Gainsborough Garage的停车场停好车后,总裁先带我们参观了她的母校-波士顿东北大学(Northeast University)。可以看见,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很多学生在看书。随后参观了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会(The First Church of Christ, Scientist)是基督教科学派的总部所在地,它位于美国波士顿后湾的基督教科学广场(Christian Science Plaza)。始于1894年,共包括7座建筑物:原来的母堂,扩建部分,基督教科学出版社,玛丽·贝克·埃迪图书馆,亨廷顿大道177号(前行政大楼),贝尔维迪尔101号(前教堂柱廊大厦),反射厅,以前的主日学大楼。
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大厅就在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会母堂的斜对面。时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穿过马路走向演出大厅,正巧碰上张钻带领的队伍。建立初期,波士顿交响乐团在这座城市的音乐厅举办演出活动,这座始建于1852年的场所在1900年10月19日被新落成的交响乐大厅所取代。由麦克吉姆设计的交响乐大厅在筹建过程中取得了音响工程师萨宾的协助,这是美国同类建筑中首次有音响专业人士参与的工程。从此,这座能够容纳2645人的大厅成了波士顿交响乐团永久的固定场所。很长时间,执掌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都是具有强烈德奥背景的指挥家,使成长期的乐团表现出明显的德奥倾向,其准确无误的演奏方式和严谨慎密的音乐风格构成了乐团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波士顿交响乐团还是第一支录制唱片的美国乐团,这个乐团灌录了无数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杰作,包括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波士顿交响乐团于1979年到访过中国,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演出大厅的门口有张巨大的宣传板,写明今晚演奏的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作品,分为上下两场。勃拉姆斯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也是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乐师。勃拉姆斯童年时跟父亲学拉小提琴、大提琴,吹圆号。由于家境贫寒,有时还到酒馆里弹钢琴,以便赚得一些钱贴补家用。勃拉姆斯十五岁起举行演奏会,并创作一些钢琴作品。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它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好学、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勃拉姆斯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
我们由边门进入演出大厅,走廊里入场的人很多,已现拥挤之势。好不容易找到电梯,但人实在太多,还是走楼梯更便捷。我们的坐位在二楼边廊,一部分人在左边,一部分人在右边,遥相呼应。演出还没有开始,晚到的听众还在入席,大厅里几乎已经座无虚席。舞台上部分琴师已就座,开始试琴调音。
准8点,指挥上场,演出开始。第一个是大提琴、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协奏曲,曲目是勃拉姆斯最有名的《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102号作品);指挥:CHRISTOPH VON DOHNANYI;小提琴首席:AUGUSTIN HADELICH;大提琴:ALBAN GERHARDT。勃拉姆斯之所以创作《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这首作品,是表达他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归于好的意图。协奏曲分为3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由大提琴中较低沉的音色发动开始句,但并不由明亮的小提琴声来应和,在大提琴单独待续奏出狂野般的华彩之后,独奏小提琴加入进来。小提琴像调皮的小弟,大提琴声部像一位宽厚的长兄。大、小提琴二重的华彩段越来越丰富,发展成由整个乐队来陈述的主要主题。这是一段令人心灵悸动的旋律,勃拉姆斯竟能以这般壮美的音乐语言表达人类的高贵情谊,十分令人惊异!第二乐章是行板,以忧郁的、色彩几乎是阴沉暗淡的旋律开始,由独奏大提琴柔和地引进,独奏小提琴呼应。主题像是春风在轻轻摆动着树枝,主人忧郁的情绪,对春天到来的渴望。第三乐章为缓急板,以抑制着的欢乐情绪开始,由独奏大提琴奏出舞蹈音型,小提琴重复,之后很快雷鸣般地全奏重复。整个演奏如行云流 水,小提琴、大提琴技艺超群,各种配乐非常给力,充分体现了作品意境。
中场休息,前去看看随票赠送的COUPON(饮料一杯),哪知就一个小吧台,几张桌子,人山人海,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只好作罢。闲逛了一圈,回到座位,下半场依然满座,没有中间退场的。
第二个演奏曲目是交响乐 ,勃拉姆斯的D调2号交响乐作品。仍由CHRISTOPH VON DOHNANYI指挥。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音乐从低音开始,由低音弦乐器柔弱地哼鸣,在这个背景下,由四个音组成的机动不断反复,不一会儿,管乐在低音背景的基础上先后奏起,由此表现作品的第一主题: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具幻想意味。有人形象地喻其为美妙的“落日余辉”,由此可以想象音乐中灿烂又不失温和、明朗又不失抒情的情绪。
第二乐章也是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主题情绪忧郁,充满浪漫主义诗意。演奏把大提琴的热情和中提琴的忧郁合在一起,通过穿插、重复、和声式旋律表现。
第三乐章是优雅的小快板(Allegretto Grazioso),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它十分优雅,奇特的节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舞蹈的形象。一开始是双簧管明晰旋律,背景有大提琴拨弦节奏以及单簧管和大管和声,朴素、典雅而有点伤感。中段从第一主题发展出来的,在节拍上改变了,速度骤然加快,还带有跳音,就像有小精灵翩翩起舞。在乐章将近结束的时候,主题乐不断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游弋,从而带来了明与暗、乐与悲的色彩。表现一种默默的欢乐,轻微的伤感与激奋的热情的结合,感情十分微妙。
第四乐章标示为精神抖擞的快板(Allegretto Con spirito),用奏鸣曲式写成,这是勃拉姆斯得意之作,它形象地再现了民间节日欢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一首充满坚毅力量和热情欢乐的终曲。开始由弦乐器奏出,力度轻微而具有叙述性;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作为主要展开素材,通过各个层次的对比、切分节奏强调出强有力的和弦、雄健的管乐台奏,音乐在急速中行进,贴切地表现出一个嘴焊的欢乐庆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游乐场面,一个人山人海的狂欢节日场面。当音乐进行快到再现部时,一个静态的田园风光跳入我们的眼幕,音乐的这个插段,像是故意给听众一个呼吸的机会。音乐进入了再现部,并且在尾声中再次形成了一个新的顶点,到达了欢喜若狂的程度,使全曲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结束,给第二交响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在我们心中深深的植 入了美妙的感受,一种永不忘怀并会随时升华的感受!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通常被称为勃拉姆斯的《田园》。静谧、安宁的气氛贯穿了全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宁静致远、清新明朗的田园画卷。
虽然不能完全进入作品的意境,能有幸聆听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已经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不虚此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