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不知到是蒋总裁选择的季节好,还是运气好,天气一直晴好。早上从普林斯顿出发,先去西点军校。我们沿着Garden State Pkwy前行,不知道翻译家确定的中文名怎么讲,地图上它的南段几乎与95号路并行。大约两小时后,我们到达西点镇(West Point)。西点是哈得逊峡谷的入口,气势磅礴的哈得逊河,从纽约州北部向南,到了西点,河水受一块伸向河中的三角形岩石坡阻挡,突然折而向东,形成一个“S”状急弯,且弯度很急,紧接着后面就是哈得逊峡谷,过往的大型船舶经此必须减速,来犯敌船则因减速而易受攻击。更主要的是河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如果在此设立军事要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而西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独立战争中西点镇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当时的大陆军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认为西点是美国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块阵地,是“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有鉴于此,华盛顿在1778年邀请波兰人、曾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中扭转战局的萨拉托加战役的英雄萨丢斯·科什乌兹科上校来协助设计西点军事要塞。经过一番勘察,科什乌兹科在此建立了大小14个据点,控制河道和防御水陆两栖进攻。各据点彼此呼应,相互支援,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防御体系。英军若乘船来犯,则无异于自投罗网。 即便在今天,其设计思路仍被认为具有现代意识。而华盛顿本人也曾在1779年把他的司令部搬至西点。实际上,西点要塞自1778年1月20日屯兵以来,是美国一直在使用的军事设施。
我们三辆车直接堵到了西点军校的南大门,守门士兵告述我们车不能进入校园,必须在游客接待中心办理手续,然后坐他们的旅游车进入。还好,考虑到我们倒车麻烦,卫兵允许我们从门岗内转出来。向后转不远,我们来的路边就是游客中心。首先进入一个宽敞的停车场,停车场角上有一辆坦克,大小跟真的差不多,不知到是实物还是模型。正对车场是一幢看起来有些现代特征的房子就是游客中心,游客在此缴费、办理入校参观的手续。中心里有个小展览馆,简单展示西点军校的历史和发展。
西点军校旅游是按钟点分组进行,趁还有时间参观了展览馆。进门右边墙上粘贴着西点军校的校徽。它是1898年由教师委员会设计的。主要图案是:象征着美国武装力量的盾牌。盾牌上有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头盔。头盔下面有一柄象征着军事职业的希腊短剑。头盔与短剑表示西点军校的军事与教育智能。盾牌顶端,绘有一只张开翅膀的美国之鹰,鹰爪紧握13支利箭和橄榄枝,象征着战争与和平。鹰右边的饰带上,刻有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鹰左边的饰带上,刻有西点1802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于l854年的西点军事博物馆在游客中心的右后方,是一栋不大的古典建筑。在一楼的展厅内,展示着与战争和西点发展有关的资料、文物和纪念品。西点军事博物馆号称是西半球藏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能让来访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实物和资料,了解人类出现战争的演变过程,从旷野上的厮杀、围城、印第安战争、独立战争,直到近代的一战、二战等。武器展示则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到现代的枪、火炮、战车、军舰,直至核武器,使游客对战争与和平,对美国军事史等,既有直观的了解,又有理性的认识。草草看了一下,赶紧去坐车到校园里参观。导游在每个人上车时,都要检查所带物品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美国西点军事学院(The United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常被称为西点军校,它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镇(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万6千英亩(约6千5百公顷)。它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802年3月16号,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签署了成立西点军校的法令。 同年7月4号,西点军校正式成立,首批学员共有十人,第一任校长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乔森纳·威廉姆斯。学员中包括后来被称为“西点军校之父”的西尔韦纳斯·塞耶上校。1817年至1833西尔维纳斯·塞耶上校担任西点军校校长。他之所以被称为“西点军校之父”是由于塞耶博采众长,对西点军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全面改革,明确了办校方针和原则,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创建了强调学员自我约束的荣誉制度,从而奠定了西点军校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他将土木工程设置为学校主要课程,这个期间的毕业生修建了美国大部分最初的铁路线、桥梁、港口和公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建立其他工科学校,西点军校的课程开始扩展到土木工程之外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征军总司令约翰·丁·潘兴将军(美国第一个五星上将),以及参战的38个军、师指挥官中的34个指挥官,都是西点毕业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提出“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学术课程,并按照现代战争体能的要求,强化体育健身和运动节目。“每一个军校学生都是运动员”成为了一个重要目标。麦克阿瑟大大开阔了美国军事教育的视野,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入现代化的20世纪。
1964年,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法律,西点军校学生从2529名增加到4417名(现已降至4,000名)。并于1976年,西点军校第一次招收女生。在1810年和1816年,西点军校没有毕业生;而1861年,1915年,1917年,1918年,1922年和1943年有两班毕业生。
90年代,当烽烟又在中东的荒漠升起时,美军驻海湾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又重新树立了西点军校的名声。20世纪中,西点军校课程结构继续扩展和改革,学生可以在十几个领域中选课,除以前的工科外,各类理科和文科都具备。
200多年来,西点军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名将和军事人才,其中三人成为美国总统,他们是戴维斯、格兰特和艾森豪威尔;有3700人成为将军,赫赫有名的李将军、潘兴、巴顿、麦克阿瑟、史迪威,也都是西点军校毕业生。除此之外,西点军校在培养大批军事家的同时,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1946年秋季,二战结束,受英国首相邱吉尔表彰的最杰出的30名美国将军中,有21名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
汽车拐了个弯,顺我们刚才走过的路,进了校门。不能下车,只能在车上观景。不一会儿,就看见右边绿树中有一个湖。翻翻导游图,原来是纳斯克水库(Lusk Reservoir)。左边是学校的足球场,四面双层看台,估计可容纳上万观众。车绕过水库,在一个地方停下来,这是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西点学员教堂。西点学员教堂有几样东西出名:一是管风琴世界上最大,它的风管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在上层廊道中,房柱边围了一圈,数都数不清,据说有20000多根。它的键盘层层叠叠,布满三方。虽没有亲耳听到,也能想象那悦耳的奏鸣,一定似瑶池仙境传出,此曲只有天上有。不过我疑惑,这一个人怎么弹?还是几个人一起操作?二是2012年12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世界上首场同性恋婚礼。新人格涅辛和西点军校毕业生富尔顿相交17年, 她们曾于1999年举行过没有法律效力的结婚仪式。但二人一直希望能正式结婚。去年纽约州通过同志结婚合法化的法案,两人终于在这里实现愿望。三是西点学员教堂的门厅里刻上了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也就是说到这里除了祷告耶稣,还要弘扬西点精神。
学员教堂门前的平台还是观景校园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看见主要古典式教学楼房、训练场、运动场以及哈德逊河边的纪念碑。
车顺坡而下,最后停在了西点军校主训练场,也是橄榄球场边上。这里是高差不一,连片的运动场地,有棒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橄榄球场。也许是上课时间,运动场上几乎没有学生在活动。9.11之后,参观的游客不能进入训练场、教学楼等地方,我们只好在运动场周边游览。我们到达不一会儿,一车小朋友也来到这里参观,他们在草坪上跑啊,跳啊,活泼、可爱, 增添了现场的欢乐气氛。
西点军校的教学楼依山建造,背后是学员教堂。正对训练场的华盛顿大厅古朴、庄重,灰白色的外墙饱经风霜。大厅前面矗立着高大的华盛顿将军铜像,他目光炯炯,跃然马上,左手持宽边帽,右手指向前方,领袖风范。华盛顿铜像边有几个人在活动,训练场中央两个学生在行走。中央训练场周边及教学建筑物间散布着很多雕像,无疑都与西点军校的发展或与西点军校的荣誉相关。由于不能走到教学楼边近距离观看,只能远远眺望,或用长镜头拉过来观赏。
在训练场右边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铜像,他身着军服头戴军帽,右手叉腰,气定神闲,表情似蔑视一切。就是他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期间,提出“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原则,从而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入现代化的20世纪。
在左边屋角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雕像,他也身着军服,双手叉腰,目光坚毅、直射前方。他1890年10月14日出生,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陆军五星上将,西点骄傲。后来他为了竞选美国总统,后来放弃了五星上将军衔,曾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与艾森豪威尔将军雕像一路之隔是巴顿(George Patton)将军铜像,铜像正好在西点军校图书馆前面。全身戎装:头戴钢盔、足蹬长筒马靴,腰配手枪,手握望远镜。说到巴顿将军,这里有一个故事:巴顿在西点学习时从来不进图书馆,成绩也不太好,排在年级的最后几名,别人4年毕业,他读了5年。巴顿将军在欧洲战场上屡战屡胜,而一些得满分的同窗,战绩却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因而有好事的人问巴顿将军,你为什么在西点成绩不好,巴顿将军幽默的说:是没有找到图书馆。后来巴顿将军的塑像正好安放在图书馆门口,于是有人说校方有意把他的雕像安放在图书馆大门前,而且还配了望远镜,看你还敢说找不到图书馆。我想此话不能当真,事实上巴顿将军的塑像背向图书馆,面朝训练场,还是看不见图书馆。凭巴顿将军的赫赫战绩,一定其有过人之处,不过他为什么多读了一年仍是一个谜。
转过头来,面向哈德逊河,可以看见一个立柱型纪念碑。这是西点军校内战纪念碑(Civil War Memorial),这是西点军校最高的纪念碑。内战纪念碑基座和底座呈圆形。底座柱面上面刻有大约2230名在内战中牺牲的战士或将领的名字,碑的最上面是胜利女神的雕像(Lady Fame或Victory)。围着基座的圆球两边架着两根炮管,不知其寓意。纪念碑四周的草坪上一群游客,从纪念碑基座于山坡间隐约可以看见哈德逊河水在流淌。塞奇威克纪念铜像(Sedgwick Monument)面对纪念碑矗立,这是内战纪念碑的一部分。琼斯. 塞奇威克将军是西点军校1837年毕业生,效力于乔治.华盛顿旗下第六集团军。他是一位忠诚、可靠而不争强好胜的将军,士兵们都很喜欢他,称其为:“琼斯叔叔”。在内战的斯波齐尔韦尼亚法院战斗(Battle of Spotsylvania Court House)中,塞奇威克在前线确定大炮射击方向,被敌军狙击手从900米开外击中左眼下方牺牲。他是整个内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军。西点传说,学员只要半夜旋转雕像上的马刺,当手臂下的白色制服呈现灰色时,他(她)就能够通过考试。站在内战纪念碑外侧的林地边上,我们可以看见西点上游宽阔的哈德逊河,以及在脚下那个急拐弯。坡下有一个露天舞台,取名为:战利品之角(Trophy Point Amphitheater) ,这里有是1846年至1848年间的美墨战争的战利品——大炮。据说以前每年夏天,西点军校的军乐团都会在此向全校师生和周围的老百姓奉献上一台台免费又精彩的音乐节目,但,不知如今是否还是如此。
从内战纪念碑向左路边草坪中是西尔韦纳斯·塞耶上校雕像,雕像由白色大理石雕成,塞耶上校身躯微侧、身着长袍,呈踏步状,眼望前方,若有所思。雕像的基座上刻着这样一行简单的铭文:塞耶上校,西点军校之父。每年六月西点军校隆重的毕业典礼,都在塞耶上校雕像面前举行。
在塞耶上校雕像左后方,有一条地下通廊,入口的横梁上书写有:击败海军(Beat Navy)。好像在其他地方也看见了这个口号。查了一下,原来这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个著名口号,全称是“GO ARMY,BEAT NAVY”,来由是美国海陆两军橄榄球对抗赛。从1890年开始,参赛双方是西点军校和设在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这项对抗赛到今年已是第109届了。它在美国是一项名副其实的“传统赛事”。每年年底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费城,就为观看一年一度的海陆军校争霸赛。久而久之,“GO ARMY,BEAT NAVY”就成为了西点军校拉拉队的口号。继而,成为西点人爱校的一种标志。
有很多人总结西点军校的理念、精神,这里也摘要一点:
核心理念:领导力、执行力和人格魅力
正式校训:职责、荣誉、国家。
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
学员荣誉准则:不得撒谎、欺骗、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这种行为。不推卸责任。 无私奉献。
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1、无条件执行;2、工作无借口;3、细节决定成败;4、以上司为榜样;5、荣誉原则;6、受人欢迎;7、善于合作;8、团队精神;9、只有第一;10、敢于冒险;11、火一般的精神;12、不断提升自己;13、勇敢者的游戏;14、全力以赴;15、尽职尽责;16、没有不可能;17、永不放弃;18、敬业为魂;19、为自己奋斗;20、理念至上;21、自动自发;22、立即行动。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炒的得沸沸扬扬的“西点学雷锋”之事。我们在西点的确没有看见任何雷锋痕迹。中国上世记宣传学习雷锋,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像与西点精神不太贴边。西点强调无私奉献,也强调为自己奉献,似乎感觉西点精神更全面、更深刻。西点可以了解雷锋,没有必要向雷锋学习,毕竟社会形态、国家制度相差太远。
在训练场边来回好一阵,正奇怪怎么没看见学生,突然发现在华盛顿大厅门前聚集了很多穿迷彩服的学生。原来时值中午,他们在整队进入餐厅吃饭。盛顿大厅后有一个很大的餐厅,据说是全美国大学中最大的餐厅。不过我看过一张照片,那餐厅好像还没有重大现在的餐厅大。由于餐厅容纳不下4000人,西点军校学员是轮班吃饭。听说吃饭规矩很多,先要整队,然后要类似祷告样念点什么,吃饭时间限定20分钟,到点走人。有点像中国文革时期,吃饭先念一段毛主席语录一样。
西点军校现今的旅游参观停留点就只剩教堂和训练场这两个地方,时间也差不多了,导游招呼上车。游览车上,望着西点军校美丽的校园,我突然想起了中国的黄埔军校。其实黄埔军校当时也是一所不错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共产党开国将帅中有34人出自于黄埔,其中: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7人、少将19人。国民党的将帅中,除了几位土军阀外,几乎全部是黄埔军校毕业。曾几何时,中国黄埔军校与当年美国西点军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等齐名为世界著名五大军校。有时突发奇想:如果国共两党一直合作,不知到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黄埔军校又是个什么样子?
回到游客中心,已过中午。这里有方便的休闲桌椅,大家都就此休息、解决带来的午餐干粮。还可以参观没看完的展览馆和军事博物馆。
歇息后,开车继续赶往纽黑文(New Haven),参观耶鲁大学。从西点到纽黑文有南线和北线,北线走I-84,南线走I-95。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私立大学,始创于1701年, 初名“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耶鲁大学最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生命科学,以人文、艺术、历史、及法律最有名,理工科则在美国一流名校里算是比较弱的。与西点军校相比,可说是一文一武。耶鲁大学的名气在于它出名人。它曾经培育出了5位美国总统有关。他们是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以及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从耶鲁毕业的学术精英有13位学者曾荣获诺贝尔奖。而担任美国企业领导的耶鲁人,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大学,飞机设计师和企业家波音、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苏埃塔、国际投资家罗杰斯、TIME创始人享利·鲁斯、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IBM公司前董事长约翰·艾克斯都是世人皆知的人物。另外,耶鲁大学与中国的留学生交流也很有渊源,“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就是毕业于耶鲁,中国历史名人詹天佑、马寅初、晏阳初等也是毕业于耶鲁大学。
由于我们是路过参观,到达纽黑文后,在街边(好像是Elm St.)找了几个自动计费的停车点,在蒋导游的指导下,好不容易把车停好。在我的印象里,街边停车点都是投硬币,现在是刷卡,真是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一行人沿Elm St向西北,在Elm St与学院路交叉路口左转沿学院路向西南,不远就是耶鲁大学老校园的Phelps Gate ,从这里我们直接进入了耶鲁大学老校园(Old Campus)。
虽然是初秋,校园中间的依然绿树成荫,林间草坪像春天一样一片翠绿。偶有几个学生坐在草坪上,一边享受着和煦的阳光,一边认真翻越手中的书本。大家在校园中随意漫游,四周漂亮的歌德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照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古典而秀丽。校园中有几尊青铜塑像,其中有耶鲁大学首任校长Abraham Pierson,任期(1701–1707);第十一任校长Theodore Dwight Woolsey,任期(1846-1871)。历史上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是死对头,尤其是在划船比赛上,有些年耶鲁大学比赛老是输,因此Woolsey校长亲临赛场,此时教练就会把脚放在水里,告诉队员们校长来了,耶鲁队员们大为振奋,赢得比赛。据说是只要是校长去,耶鲁就能赢得比赛,所以人们认为他是能带来幸运的人。于是乎到耶鲁旅游的人都会摸摸他雕像上的鞋子,以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因此他的鞋子都被人摸得铮亮。抵近观看,只见这位长者端坐在一把普通靠背椅上,手持书本、目光慈祥、若有所思。塑像的右脚鞋尖果然有些发亮。
民族英雄内森·黑尔(Nathan Hale 1755-1776)铜像矗立在他在耶鲁大学就读时住过的寝室房子的左边。他是耶鲁大学1773界毕业生。 曾是乔治华盛顿将军的情报员,被英军逮捕处以极刑。临刑前,黑尔说出了那句传诵至今的话:“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绕过几栋历史悠久的教学楼,我们来到High St.街,街道两边有很多经典、古朴、造型生动的建筑。如:耶鲁桥(Yale Bridge),Tomb, 哈克尼斯塔(Harkness Tower)等。顺着High St.走了一小段,向左(向西北)是一条绿树成荫的步行道,走过这段步行道便是约克街(York St.)。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艺术图书馆、美术馆、戏剧学院、Rapunzel 学院、Davenport学院都在这条街上。这里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交融,相宜成彰。靠约克街的建筑是更接近现代的古典复兴的佐治亚风格的建筑,如College Pierson College和Davenport College;街道右边属于古典哥特风格建筑,如Jonathan Edwards学院。在戏剧学院门前照了张像,以示到此一游。前行一个街区,右转回到High St.街,街口正好是高高耸立的哈克尼斯塔。该塔是安娜.M.哈克尼斯为纪念她死去的儿子,1883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查尔斯.威廉.哈克尼斯及二儿子斯蒂芬.V.哈克尼斯(标准石油投资人)修建的。它建于1917 到 1921 之间,设计人Jams Gamble Rogers是当时很有名气的设计师,耶鲁的很多哥特式建筑都是他设计的,他还设计了高272英尺的英国波士顿Botolph教区教堂。哈克尼斯塔高216英尺,其意义代表在该塔建设时耶鲁正好建立216年(1foot/1year)。它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石质结构高塔。尖拱雕花门窗、塔柱高耸,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塔的上部安装有开放式铜质钟面,塔内有悬挂在钟面后边的耶鲁纪念组钟。1922年修建时只安装有耶鲁纪念组钟10口,在1964年加固时,又增加了纪念组钟44口,共计54口。白天由顶部的钟面指示时间,纪念组钟每日在中午12点30分和下午5点整由耶鲁大学的一个专门学生团体奏响,选奏的音乐从经典组钟乐到披头士都有。
跨过High St.街,再次进入老校园区,游览了Berkeley学院(南区)。Berkeley学院(南区)石阶边,两个青铜蛳子雕塑的造型十分别致,形象夸张而生动,不知是那位大师的作品。几个学生站在石阶下闲谈,悠闲从容。旁边的一块告示张贴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只见一块大约2-3平米的张贴板上,层层叠叠,贴满了各种广告,有征集团员的,有告知演出的;也有社区聚会的、推销产品的;好像没有违法的。不像中国小广告满天飞,大多数是违法的。同时城市管理方式少见规范疏导,而是着重打击消灭,结果是越演越烈。看样子政府的城市管理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我们从老校园的Daniel Gate出来到耶鲁大学图书馆参观。耶鲁大学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世界上规模第二的大学图书馆,它的馆藏分布于22个建筑物之中,拥有藏书1100万册和各种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善本书、手稿、档案、地图、照片、音像制品、乐谱、艺术作品, 和其它独特的研究资料。藏馆中最大的是史特林纪念图书馆、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和法学院图书馆。学校还在纽黑文郊区设立有藏书库,以收藏长久不用的图书。
沿High St.街向东北方向不远,我们来到一个小广场。这里是一个缓坡,正上方拾阶而上是史特林纪念图书馆,向下有几级石阶连着一片草坪,直达学院街(College St.)。一到广场,就发现靠南边有一椭圆形的大理石桌子模样的物件,平镜般的桌面由水铺就,涓涓细水沿桌边流下,汇入底部的水池。这就是耶鲁有名的雕塑:“Women’s Table”。这个雕塑远看上去很平常,甚至不像个雕塑,仔细地看, 桌子上有一个浅浅的凹槽, 水从里面流出来,在桌面上薄薄地盖了一层。凹槽被一圈数字环绕着, 一开始都是些像小圈圈的东西,好像水中的气泡,渐渐地,渐渐地,开始有了数字,左边好像是年代一样的东西, 一年一年排列很整齐,从13到100到500到900再到5000多, 数字环绕凹槽, 像不断扩散的涟漪。 “Women's Table”, 由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林璎设计,献给耶鲁大学的所有女生。以前女生是不能进耶鲁大学学习的,后来女权运动兴起,女生才被允许上耶鲁。这个桌子记载着耶鲁所有就读女生的年份与人数。说到林璎,我们知道她是华裔,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在华盛顿我们已经看过她设计的越战纪念碑。
其实这个小广场周边有好几个图书馆。向左下方望是Anne T. & Robert M. Bass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对面,就是我们要去的是古籍善本图书馆(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和Woolsey图书馆。走过小广场下方的草坪,沿Anne T. & Robert M. Bass图书馆和Sprague Hall之间的步行道行走,然后横过华尔街(Wall St.),就是古籍善本图书馆和Woolsey图书馆所在的院子。院子中间是下沉式庭院雕塑,左边是古籍善本图书馆,右边是Woolsey图书馆。
进入院子,首先看见的是广场中一个下沉式庭院雕塑,它由Isamu Noguchi设计,由代表时间的金字塔、代表太阳的圆环结构和代表机率的斜立方组成,寓意深刻,令人深思。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是一座由Gordon Bunshaft设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专门收藏古籍善本的图书馆。我们通过一楼的旋转门进入了图书馆,正面是通向地下一层的楼梯,下面是馆长和管理人员办公的地方。地面以上六层的书库由一个玻璃的立方体环绕,而玻璃立方的外面则有一个更大的与之不接触的“盒子”罩住。据说这里的消防设计很特别,当火灾发生是,消防系统可以把玻璃盒子的空气抽出,熄灭火情。这座建筑的墙壁是由两英尺见方的产自佛蒙特州的半透明大理石构成,因此可以使馆内微亮而防止阳光中的其他有害射线破坏馆藏图书。今天是晴天,在二楼的阅览区可以看见微弱的阳光透过外墙照进图书馆内。
院内见到的是Woolsey图书馆应该是后门,它的正门在College St.和Grove St.的拐角处。可以看见门前旗杆上的美国国旗正降半旗为17日海军大楼枪击事件遇难者致哀。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这个图书馆参观。
结束耶鲁大学参观,回到停车点,刚好到我们设定的2小时停车时间。驱车上84号公路向波士顿进发。眼看接近黄昏,我们还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越接近目的地,路情越复杂,终于,GPS一会儿“Keep Right”,一会儿“Turn Right”把我们搞糊涂了,该下时没下,不该下时下去了,只好多绕一圈。直到天完全黑尽,两路车马分别到达蒋总裁家和ZZ家。
张军亚 写于2014.1.10
相关链接:
《横跨美国》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序》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启动》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纽约(上)》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纽约(下)》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租车波折》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费城掠影》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国会大厦》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历史记忆》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教堂困惑》
《重庆大学77军团美国自驾游纪实-阿米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