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鲁迅先生之口,叙我对文化革命之见. 尽管当时口号阵阵响彻云霄,在我看来,只是“无声的中国"。这篇文章,排行老二。它已被抄成了大字报,只是未能面世,最终祭了火神爷。
魯迅論創作
青年才可以將中國變為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古人﹐將自己的真心話發表出來。
無聲的中國
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無聲的中國
我們要說現代的自己的話。用活着的白話﹐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說出來。
無聲的中國
我們能夠大叫﹐是黃鶯便黃鶯般叫﹔是鴟鴞便鴟鴞般叫。我們不必學那才從私窩子裡跨出腳﹐便說“中國道德第一”的人的聲音。
隨感錄四十
我以為幼稚的人﹐或者老成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說幼稚的話﹐只為自己要說而說﹐說出之後﹐至多到印出之後﹐自己的事就完了﹐對於無論打着什麼旗子的批評﹐都可以置之下理的﹗
未有天才之前
中國如果還會有文藝﹐當然先要以這樣直說自己所本有的內容的著作來打退騙局以後的空虛。因為文藝家至少是須有直抒己見的招暮陀職獾摹L炔豢贤侣侗拘末o就便談不上意識。
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序
所說的現代版畫的內容﹐資產階級的氣味太重﹐固然不錯。但這是意識如此﹐所以有些氣分。並非有“意識墮落之危險”﹐不過非革命的而已。但要消除這氣分﹐必先改變這意識。這須由體檢﹐觀察﹐思索而來﹐非空言所能改變。如果硬裝前進﹐其實比直抒他固有的情緒還要壞。因為前者我們還可以看到社會中一部分人的心情的反映﹐後者便變成虛偽的了。
致李樺
文人不應該隨和﹐。。。會隨和的﹐只有和事老。但這不隨和﹐卻並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頌着所愛。他得象熱烈地主張着所是一樣﹐熱烈地攻擊着所非。恰如赫爾庫來斯的緊抱巨人安太烏斯一樣﹐因為要折斷他的肋骨。
再論文人相輕
然而﹐知識階級將怎樣呢﹖還是在指揮刀下聽令行動﹐還是發表傾向民眾的思想呢﹖要是發表意見﹐就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想到種種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識階級。只是假的知識階級的壽命到比較長一點。象今天發表這個主張﹐明天發表那個意見的人﹐思想似乎天天在進步。只是真的知識階級的進步﹐決不能如此快的。不過他們對於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着將來的犧牲﹐社會也因為有了他們而熱鬧。不過他們本身------心身方面總是苦痛的。因為這也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 遺物。
關於知識階級
不願意在有權力者的刀下﹐頌揚他的威權﹐並奚落其敵人來獻媚﹐也是“語絲派”一種幾乎共同的態度。
我和“語絲”的始終
我早就很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於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因此曾編印《莽原週刊》﹐作為發言之地﹐可惜來說話的竟很少。在別的刊物上﹐倒大抵是對於反抗者的打擊﹐這實在是使我怕敢想下去的。
《華蓋集》題記
所以文學家要自由創造﹐既不該為皇室貴族所僱用﹐也不該受無產階級所威脅﹐去做謳功頌德的文章。這是不錯的﹐但在我們所見的無產文學理論中﹐也並未見過有誰說或一階級的文學家﹐不該受皇室貴族的僱用﹐卻該受無產階級的威脅﹐去做謳功頌德的文章﹐不過說﹐文學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文學家雖自以為“自由”﹐自以為超了階級﹐而無意識底地﹐也終受本階級的階級意識所支配﹐那些創作﹐並非別階級的文化罷了。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但在這地方的文學家﹐恐怕總喜歡說文學和革命是大有關係的。例如可以用這來宣傳﹐鼓吹﹐煽動﹐促進革命和完成革命。不過我想﹐這樣的文章是無力的。因為好的文藝作品﹐向來是不受別人命令﹐不顧利害﹐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流露的東西。如果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于八股﹐在文學中並無價值﹐更說不到能否感動人了。“革命文學”到無須息息﹐革命人做出東西來﹐才是革命文學。
革命時代的文學
近一年來﹐中國應着“革命文學”的呼聲而起的許多論文﹐就還未能啄破這一層老殼﹐甚至踏了“文學是宣傳”的梯子﹐而爬進唯心的城堡裡去了。
壁下譯叢小引
譬如文學與宣傳﹐原不過說﹕凡有文字﹐都是宣傳﹐因為其中總不免傳布着什麼。但後來卻有人解為文字必須故意做成宣傳文字的樣子了。
致蔡斐君
我一向有一種偏見。凡書面上畫着這樣的兵士和手捏鐵鋤的農工的刊物是不大涉略的﹐因為我總疑心它是宣傳品。發抒自己的意見﹐結果弄成帶些宣傳意味的伊蔔生等輩的作品﹐我看了到並不發煩。但對於先有了“宣傳”兩字的題目﹐然後發出議論來的作品﹐卻總有些格格不入。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樣﹐就和雕頌教訓文學的時候相同。
怎麼寫
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青年必讀書
聽說前輩老先生﹐還有後輩而少年老成的小先生﹐近來尤其厭惡戀愛詩。可是說也奇怪﹐詠嘆戀愛的詩歌果然少見了。從我們外行人看來﹐詩歌本是發抒自己的熱情的。發迄即罷﹐但也願意有共鳴的心弦。則不論多少﹐有了也即罷。對於老先生的一顰蹙﹐殊無所用其慚惶。縱使稍稍帶些雜念﹐即所謂意在撩撥愛人或是“出風頭”之類﹐也並非大悖人情﹐所以正是毫不足怪。而且對於老先生的一顰蹙﹐即更無所用其慚惶。因為意在撩撥愛人﹐便和前輩老先生猶如風馬牛之不相及。倘因他們一搖頭而慌忙輟筆﹐使他高興﹐那到好象撩撥老先生﹐反而失敬了。
詩歌之敵
先生作小說極好。其實﹐只要寫出實情﹐即于中國有益。是非曲直﹐昭然具在。
致姚克
這就到了先生所說的關於題材的問題﹐現在有許多人﹐以為應該表現國民的艱苦﹐國民的戰鬥。這自然並不錯的。但如自己並不在這樣的旋渦中﹐實在無法表現。假如以意為之﹐那就決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為藝術。所以我的意見﹐以為一個藝術家﹐只要表現他所經驗的就好了。當然書齋外面是應該走出去的。倘不在什麼旋渦中﹐那么表現些所見的平常的社會狀態也好。日本的浮士檜何嘗有什麼大題目﹐但他的藝術價值卻在的。
致李樺
一切文藝﹐是宣傳。只要你一給人看﹐即使是個人主義的作品﹐一寫出﹐就有宣傳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開口。那么用于革命﹐作為工具的一種﹐自然也可以的。
但我以為當先求內容的充實和技巧的上達﹐不必忙于掛招牌。“稻香村”﹐“陸稿薦”已經不能打動人心了。“皇太後鞋店”的顧客﹐我看也不比“皇后鞋店”裡的多。一說技巧﹐革命文學家是又要討厭的。但我以為一切文藝固然是宣傳﹐而一切宣傳卻並非全是文藝。
文藝與革命
據我所看過的那些理論﹐都不過說凡文藝必有所宣傳﹐並沒有誰主張只要宣傳式的文字便是文學。杖哗o前年以來﹐中國確有許多詩歌小說﹐填進口號和標語去﹐自以為就是無產文學。但那是因為內容和形式﹐都沒有無產氣﹐不用口號和標語﹐便無從表示其“新興”的緣故﹐實際上並非無產文學。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我以為根本的問題是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麼事﹐用的是什麼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裡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裡出來的都是血。“賦得革命﹐五言八韻”是只能騙騙盲人和官的。
革命文學
俄國的老作家亞歷舍‧托爾斯泰和威壘賽耶夫﹐普理希文﹐至今都還有好作品。中國的有口號而無隨同的實證者﹐我想﹐那病根並不在“以文藝為階級鬥爭的武器”﹐而在“借階級鬥爭為文藝的武器”﹐在“無產者文學”這旗幟之下﹐聚集了不少的忽翻筋斗的人﹐試看去年的新書廣告﹐幾乎沒有一本不是革命文學﹐批評家又但將辯護當作“清算”﹐就是﹐請文學坐在“階級鬥爭”的掩護之下﹐於是文學自己倒不必着力﹐因而于文學和鬥爭兩方面都少關係了。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