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庐山会议上作为毛泽东的救兵,大骂彭德怀,出语惊人,直击要害,踏着彭德怀倒下的躯体登上军委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宝座。而在七千人大会上,已经登上宝座的林彪却不是救兵,而是主动出击的勤王之帅,他的一番脱离实际、胡乱吹捧的讲话对毛泽东确实起到了救驾的作用,也为自己进一步受到毛的信任、几年后登上接班人宝座奠定了基础。但是却严重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严重挫伤了亿万人民的感情,严重歪曲和粉饰了大跃进的错误及灾难的原因,严重助长了毛泽东在极左错误的道路上骄横固执继续蛮干的心理,为后来的大祸乱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伏笔。
七千人大会的基调,是总结大跃进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揭露出来的一桩桩一件件全局性全国性的错误和灾难,中央领导纷纷检讨自己的错误和应承担的责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毛泽东的责任。尤其是大跃进中兴起的大炼钢铁、食堂化、穷过渡、浮夸风等,都是毛泽东一手推动,谁提出不同意见就打击谁,那一套一套雄辩的讲话和指示,可谓家喻户晓,铁证如山。现在那一套一套的理论和指示都落了空,都成了错误的东西。连一贯伟大正确的毛泽东也自感心里发虚,脸上无光,连连检讨自己“办了蠢事”,应负主要责任;承认自己“缺少经验”“没有知识”。建国以来首次领导经济工作便出现重大失误,毛泽东感到十分沮丧,灰溜溜的。
在这关键时刻,林彪的一番讲话,使毛泽东像打了一针强心剂,突然激动兴奋起来,使他完全有理由原谅自己,开脱自己,完全有理由把责任统统推到别人身上,完全有理由将那些清算自己责任的几位中央领导视为“右倾”,视为“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从而伺机将他们打到。
林彪有关大跃进的讲话比较长,核心内容有三条,全是为毛泽东辩护和减责,全是为毛泽东唱赞歌。
第一条,自然灾害难免论。
他说,两三年来,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特大的自然灾害,连续的自然灾害,有些地方遭受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给了我们不可逃避的困难。我们工作上也有一些错误,可是这只是工作上的错误,而不是路线上的错误。
林彪故意把三年自然灾害说得如此严重,用“特大的”“连续的”“毁灭性的”三个词汇,不愧是军事专家,用词精警有力,把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的自然灾害谁能抗拒得了?六亿中国人饥寒交迫3年多,3千多万人成了饿殍,原来都是老天爷造的孽呀!怎能去追究毛主席的责任呢?
几十年来,人们一提起三年灾难,都说是由自然灾害和苏修逼债造成的。“苏修逼债”早已站不住脚,“自然灾害”便常挂嘴边。包括我们的中学政治历史教材,我们的党史国史文件,我们的传记文学作品,都说是“三年自然灾害”。林彪不一定是“自然灾害”的始作俑者,当时不少中央领导也提到了自然灾害问题,但是把“自然灾害”提到如此高度,用了一连串惊人词汇,确是林彪独树一帜的发明创造。
随着历史真相的披露和档案的解密,人们逐渐发现,1959、1960、1961三年的气象水文资料显示,这三年虽不全是风调雨顺,但也属于正常年景。局部的暂时的自然灾害时常有,但全国性长期性的自然灾害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经常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发现祖国大地天天有雨,东方不下西方下,北方不下南方下,个别地方遇到50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大旱,但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是正常年景。若说那三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东西南北中到处都发生了整整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鬼也不相信!。刘少奇通过调查,认定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比较接近事实,实际上是“一分天灾,九分人祸”甚至是“十分人祸”,才符合事实。如果当时不搞大跃进食堂化,而是实行包产到户,一家一户生活,一个人也饿不死,大跃进的灾难完全可以避免!
可是,在战争年代一贯准确把握敌情的军事天才林彪元帅,此时却故意夸大灾情,掩盖事实真相,和刘少奇唱对台戏,其动机不是昭然若揭吗?
第二条、“交学费”观点。
这种观点毛泽东也说过,但没有林彪说得具体生动。他说:“我们在物质方面,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面,也有得的一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将要发挥很大很大的作用……。就像小学生付学费一样,学出来以后作用就很大了。一个小孩子,从上小学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十七八年间,他什么也没有生产出来,相反地,尽吃、尽穿,但是他学了以后,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付出那一点物质和时间,不让他学那么一下,他就不行。”
这种“交学费”理论,乍一听,有道理,细一想,尽胡扯!在这种理论的遮掩下,任何人的错误都可以不予追究而应当予以肯定。当然这种理论有两层意思。
一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付出代价换来教训。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这种代价是否太过残忍了?逼着几亿老百姓胡乱折腾、忍饥挨饿三年,3000多万人成了饿殍,才发现共产风、浮夸风、食堂化是错误的,这个教训对死去的人还有何意义?
想当初,食堂化几个月后便乱象丛生,危机四伏,一些地方出现粮荒和饿死人现象,几亿社员怨声载道,有识之士纷纷提出食堂化的弊端。而我们的领袖不是深入实际,顺从民意,而是主观武断,开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食堂化的优越性,对反对食堂化者予以严酷打击,给解散食堂的干部群众戴上“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分子”等骇人的大帽子,甚至投入监牢,置于死地。领袖和极左大将顽固地死守着这饿死人的“共产主义心脏”——饿死1000万人,他们坚守着;饿死2000万人,他们不改正;直到饿死3000多万人了,中国大地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一些有识之士代表人民冒着风险说了几句真话,我们的领袖才无奈地同意解散公共食堂。
共产风浮夸风食堂化,这些逆情悖理、祸国殃民的东西,普通农民一眼就能看穿的问题,我们这么多政治家革命家非要如此折腾三年、而是几千万人才能发现。这是什么样的“教训”啊!
幸亏当时饿死的都是最下层的普通农民。按照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应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假如这些党的高级干部都吃苦在前,可能都要饿死了,或者都得了浮肿病,躺在医院痛苦地呻吟,林彪元帅还能在这儿大谈“交学费”理论吗?
“交学费”的另一层含义是为了学知识。林彪用“小学生”作比,似乎很生动,其实是诡辩,根本站不住脚。父母让孩子去上学,学的是有益的知识,这些知识学得越多,人就变得越聪明越能干,所以父母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上学读书,还要让孩子尽吃尽穿。而大跃进三年,亿万中国人学的是什么知识啊!完全是用强迫命令,逼迫人们饿着肚子去干那些违背自然规律和起码常识的蠢事傻事。除了上面的共产风浮夸风食堂化外,还有什么大炼钢铁、大办水利、高指标、高征购、放卫星、反瞒产等等,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胡乱折腾,哪一条是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学得越多,人就变得越疯狂越愚蠢!
所以,那些所谓交学费“得教训”“学知识”的理论,完全是昧着良心掩盖错误不看现实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
第三条,毛主席一贯正确论。
上述两条,能使毛泽东压力减轻,感到欣慰,但没有提到“毛泽东”三字,也可以说是为党中央集体开脱责任。下面就开始直接为毛泽东开脱责任了。
“我感觉到,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走了样。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是比别人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的时候,就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得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这种毛主席一贯正确论,放在战争年代,譬如井冈山时代,延安时代,较为妥当,因为那时毛泽东确实是讲求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将中国革命推向胜利。然而这种理论放在大跃进年代,则大谬不然,完全是睁着眼睛说假话,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肉麻吹捧!这是毛泽东最受用的一番话,也是对中国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番话,当然也是林彪最受诟病的一番话。
林彪后来创造的“天才论”“顶峰论”,种种造神的经典名言可谓铺天盖地,家喻户晓,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怪。毛泽东对此的态度,先是受用,继而淡然,最终反感。对中国社会,对毛泽东的负面作用不那么大,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不那么多。而林彪在七千人大会的这段讲话,在特定环境下,危害就非常严重了。
人所共知,在那三年里,哪里的领导干部对毛泽东的大跃进极左政策执行得最坚决,哪里的红旗举得高,卫星放得多,哪里的生产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哪里就会发生大面积饿死人现象。四川、安徽、河南,在那时之所以成为大饥荒最严重、饿死人最多的省份,就是因为李井泉、曾希圣、吴芝圃这些极左大将对毛主席的极左政策领会得最透彻,执行得最坚决。河南信阳地区曾经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诞生地,是全国第一个公共食堂的诞生地,毛泽东曾极力赞扬和推广,信阳地区由此成为全国共产主义实验区,成了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反复高调宣传的大跃进样板。然而捧得越高,灾难越重,1960年就爆发了惨绝人寰的“信阳事件”,一年多饿死100多万人,成为大跃进时代饿死人最多的地区。
相反,有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对大跃进运动阳奉阴违,对极左政策执行得不那么坚决,譬如大炼钢铁,他就不搞那么多小高炉;大办水利,他就不搞那么多形象工程,他那里的社员只是老老实实种地打粮,甚至还冒着风险让农民种自留地,开小片荒,做小生意,喂鸡喂猪,结果有了饭吃,没有浮肿病,没有饿死人。据说江苏一些县市就是这种搞法,三年困难时期竟一个人也没有饿死!
据原中央领导纪登奎回忆,1959年庐山会议时,他担任洛阳地委书记,会议结束回到洛阳,发现会议精神和下面实际不符,故意压着会议精神不往下面传达,各县委书记在洛阳开会,故意拖延着不散会,结果洛阳地区受害较轻,饿死人较少。
当时发生的问题,不是下边和尚念歪了经,而是最高处的“经”本身就是歪的。林彪的讲话完全颠倒了是非!
说毛泽东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战争年代可以这样说,而在大跃进年代则恰恰相反——毛泽东最突出的缺点是脱离实际。何为实际?就是事实真相,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定计划做事情,符合实际,顺应规律,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就必然失败。面对大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倒退,毛泽东在大跃进,在庐山会议上的大量讲话,哪一些是“符合实际”呢?毛在大跃进初就提出15年超过英国,后来说七八年就可以超过,后来又说不需要七八年,两三年就可以超过英国。现在三年过去了,距英国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了,这就是“八九不离十”吗?
浮夸风起,卫星满天飞,亩产几万、几十万的报道充斥人民日报。这些连3岁小孩都不相信的笑话,我们的领袖居然相信并予以肯定。当亿万农民缺粮断顿,在大锅饭旁饿得皮包骨头的时候,我们的领袖居然高兴得为“粮食多了吃不完怎么办”而发愁!现在真相早已大白,全国闹粮荒已经三四年,连首都北京也调不来粮食,中央领导也面临着饥饿的危险。这能说明毛主席“总是在实际周围”吗?
还有害人的食堂化。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面对彭德怀对食堂化的质疑,坚定而自信地说:“食堂是个好东西,无可厚非!好处多得很。符合人类需求的东西,符合世界潮流的东西,一定不会垮掉!”然而到了1961年,公共食堂终于在饿死了几千万人之后不得不全部解散!这就是毛泽东“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吗?毛主席对于实际不是“八九不离十”,而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至于说“一些同志不能很好地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这就说明,林彪心里也明白,大跃进是左倾错误。但其左倾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林彪硬把责任推到下面执行者头上。但是我们还应当再问一句:为什么有些同志总是向左拉、向左偏?
这是因为,被毛主席思想熏陶多年的各级官员都知道,毛喜欢左,反对右;喜欢急躁冒进,反对稳妥保守。左倾冒进者,毛就给以高度赞扬,提拔重用,给戴上马列主义红帽;反对冒进、主张稳妥者,毛就予以严厉批评,甚至撤职罢官,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黑帽。
人们熟知的例子是,大跃进前期周恩来陈云主张反冒进,毛泽东就怒气冲冲来了个“反反冒进”,斥周陈二人离右派只有50米,二人写不尽的检查。邓子恢、彭德怀反对急躁冒进,对大跃进提了点意见,就被打成右倾反党分子,二人受不尽的磨难。而极左大将柯庆施、李井泉,在大跃进开始时就对毛泽东的极左政策盲目紧跟,胡乱吹捧,受到毛的极力夸赞,很快被擢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安徽的曾希圣,是极左路线的急先锋,几个“大办”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把安徽搞得民生凋敝,饿殍遍野,而毛泽东却将其视为心腹爱将,让他一人担任安徽和山东两省的省委书记。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曾希圣狂热极左,胡乱折腾时,干部群众意见再大也扳不倒;而当曾希圣痛定思痛,良心发现,1961年一改往日的极左,在安徽推行务实的包产到户政策,农民生活出现转机时,毛泽东却马上撤了他的职务!
所以,在各级干部多年形成的印象中,左比右好,越左越好,宁左勿右。左倾错误是方法问题,批评起来不痛不痒;右倾错误是路线问题,批判起来要你的命!在毛泽东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很多干部抱定一条:管他百姓死活,我必须向左边偏,绝不向右边拉!
无数铁的事实说明,左倾错误的根源在毛泽东而不在下边。一些地方干部喜欢往左边偏,往左边拉,完全是毛泽东支持和导向的结果。林彪把左倾错误的责任都推到别人和下面身上,是下面某些同志没有正确执行毛主席思想,完全是违背客观事实、故意为毛泽东开脱的胡言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