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铣工
最近央视播放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这是中国第一部宣传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创新发展历史。
上大学前,我曾经在这个行业的工厂干过2年的铣工。上大学后又学的是装备制造业专业,直至今天仍然在这个领域工作。看了电视剧,感受很深,看到了当年的校友,今天的国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也看到了学妹,今天大型设备的总设计师。随着纪录片,回想起当工人时的情景。
在插队近3年时,我终于跳出农门,进了一家国家重点企业,离家又很近,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 其实我上高中时就在这个厂学工几个月,对这里大概了解。当时把我分配在一个大的机加工车间,是车工。刚进厂时,车间把我们这批新工人集中起来劳动了2个月。这期间原来学工时班组的组长-赵师傅知道我进厂了。 赵师傅是这个厂建厂时第一批(52年)进厂老工人,技术革新能手,曾经革新和创作了许多新的工卡具,为许多“中国第一个”的产品的投产,立了大功。从这点你可以知道他是一个聪明能干又肯干的人。在70年代中期,大部分青工只有小学的实际学历,他知道向我这样的高中生的数学基础是好于一般青工的。他就向车间主任要求,点了三个高中毕业生到他的班组,这样我就成为一个铣工。
赵师傅确实不是一般的工人,在文革期间,厂里100多人的设计所被整个下放到我们车间,被编成第9连(那时车间的每个工段都是一个连,原来的车间体制有小件工段,中件工段,大件工段,装配工段,修理工段,材料工段,和科室部门共8个连,加上设计所是9连!), 赵师傅就是9连的连长! 这个连里有许多他熟悉的工程师,他对他们尊敬,因为在文革前他经常和这些工程师合作创新。 对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赵师傅是保护加利用,在那几年中,他又和这些人学了不少设计技巧。
其实我并不是赵师傅的徒弟,因为我的师傅是赵师傅的徒弟!(在赵师傅退休后,我师傅就成了铣工组的大拿,当然那是我离开工厂多年后的事了)。 赵师傅应该是个伯乐,他慧眼识珠,在3个被他挑到铣工组的学徒里,我考上了77级,他的一个徒弟考上了78级,连续2届,在我们那个800多人的大车间每届只有1人考上了,而且都来自小件工段的铣工组!
我学开立式铣床,其实真正学的时间就是1年半,因为打倒四人帮前后工厂生产一直不正常,经常有班前班后政治学习。我当时对开铣床感到困难的就是立铣床换刀具时要站到床子上,用大扳手搬动拉杆,一只手要拧紧或松开螺纹,另一只手还要接住刀具!当然也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活,每当干一些需要等分或差分圆周的零件时,那就是我的强项,因为大部人都不知道怎么能算出来需要配的齿轮。
工厂也对青工进行爱厂爱国教育,例如:这个水压机是全国第一大设备,那个龙门吊是我们厂的产品,轧钢设备,航天发射架,大型油墨设备,巨型挖掘机。。。厂夜校几十年如一日,开办中学课程和机械加工相关课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工人!
我离开工厂已经30多年了,可是这些事牢牢记在心里。前不久在朋友的公司里看到了新式铣床和老式铣床,立刻照了相。朋友是干实业的工程师,他告诉我,他公司里的老式铣床和我开过的没什么区别,主要区别就是换刀不用上床子了,一个启动阀控制,在地面可以松开刀头和加紧刀头!奥,这样就不用爬高下低了。那么尽管岁数大了,我应该还能开铣床!
下面这个铣床是从网上找到的,它几乎和我开的铣床相同 (换刀具是要站在车台面)
这个铣床是在朋友的车间拍的(也是老式铣床,但是进刀量是数字显示)
注意这个铣床前面的手柄,是用来控制换刀具的
还有一台老式车床,感兴趣吗? 这上面也有一个数字控制进刀屏。
相关:我的高中班主任
http://blog.creaders.net/shuijing1/user_blog_diary.php?did=159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