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史上最大回国潮”来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史上最大回国潮”的报道,有感如下:
140年前,中国开始了派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最早一批小留学生(平均12岁), 120名,被清政府派出,在1881年又要求提前回来,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完成了大学学业。以后詹天佑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工程师;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尤其是在外交领域,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100年前,更多青年利用庚子赔款走出国门,这些青年大多数是学习工程技术和科学。从1933年开始,有了考留美公费生的机会,我的大伯就是1935年的清华留美公费生。这些学者回国后都是国家的栋梁,就像我的伯父,就是著名大学的教务长,以后在国家银行,联合国工作。读书做官是很明显的。
我们这里许多的网友,都是80年代后以自己的实力考取出国学习的。在80-90年代,有几个我的大学同学和老师拿到博士后回国的,当了中国著名大学的教授,或者跨国公司的总工。当然也有多个先回国以后又回流北美的同学。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海归几乎是知识精英的代名词。21世纪初,很多用人单位都将海归视为双语人才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不少外资企业利用海归双元文化的特点,将其派回中国分支机构担任要职,这里来自新加坡,台湾和港澳的留学生占了许多这些工作好位置(当然发财的很多!)。2000年计算机泡沫后,又有一些人回去了,待遇也不错。
近年来,海归数量激增,就业难、薪资低、婚恋难成为海归报道的关键词。“洋证书”的分量却在减轻,原因是中国人有钱了,自费留学生已占留学生人员比例的90%以上。这次韩亚飞机失事的遇难者就是高中生,是到美国参加2周的夏令营。 同一飞机上还有来自太原5中的学生,这是山西省里最好的中学之一(百年老校);太原外国语中学是个20多年的新型中学。所以这些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他们参加夏令营,都是在为今后出国留学做准备。再看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人,基本上都有亲戚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在海外学习。这些自费生成为海归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自费留学回国人员占所有回国人员的比例仅为65.57%,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94.79%。(下图网上)
据网上介绍,可能有下面三种回流的学生:
1。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不少中国留学生并不更多考虑未来的发展,只将留学看作“镀金”机会。很多中国留学生将精力用在玩乐挥霍而不是学习上,不少人会挂科甚至无法毕业。
2.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也使留学生在回国前就会经历大浪淘沙式的前期筛选,许多专业毕业生在海外找不到工作!
3.中国还在发展,仍然有着创业和发挥才能的机会。特别是家里有产业和权力的孩子,工作好安排。
我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有更多的男留学生回去了,因为男子更爱闯,爱创业,爱热闹,爱中国那样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相关博客:
转发:旧金山空难背后:变形的“赴美”夏令营
漫长之路找女儿-忆伯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