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賈舟子的博客  
關心政治,就像魚關心水質。  
我的名片
賈舟子
註冊日期: 2018-01-24
訪問總量: 1,593,38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脫口秀| 馬斯克喜添第13口“馬
· 脫口秀|川普是口音岐視,還是聽
· 脫口秀| 白宮裡的“熊孩子秀場
· 脫口秀| “美台建交”的繞舌說
· 脫口秀| 川普的‘話癆’,白宮
· 脫口秀| 美國福爾摩斯:新冠源
· Rap| 中國經濟低迷,習EO信心不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最新熱帖7】
· 脫口秀| 馬斯克喜添第13口“馬
· 脫口秀|川普是口音岐視,還是聽
· 脫口秀| 白宮裡的“熊孩子秀場
· 脫口秀| “美台建交”的繞舌說
· 脫口秀| 川普的‘話癆’,白宮
· 脫口秀| 美國福爾摩斯:新冠源
· Rap| 中國經濟低迷,習EO信心不
· Rap: 盧比奧步步殺,習總難招架
【最新熱帖6】
· 老粉紅,想入潤潤
· 紀實:從倫敦到張文宏故鄉的艱辛
· 杭州清零紀實:精準擾民,半夜機
· 上海市民口述:官方精準封區,刁
· 日誌: 和奧密克戎的遭遇
· 比厲害國更霸氣的族群
· 以身試毒—-新冠疫情中見證奇蹟
· 費城是非多,命貴德行賤
· 中國籍夢(The Dream of Chinese
· 中國是動物園,美國是野生動物園
【最新熱帖5】
· 寓言:雞不吃鴨那一套
· 老外說“我要上海你”,你可別愣
· 周末戲言| 成語新解
· 子系東瀛狼,得志不猖狂
· 全球譁然:智能手機摧殘青少年的
· 溫故知新:1896年李鴻章答美國記
· 跟列強交涉,晚清有絕招!
【中美搏弈0】
· 厲害國:東施是當之無愧的大美女
· 張維迎:理解世界,理解中國經濟
· 中國製造,走投無路
· 漁翁得利,越南變深圳
· 周末科普2:探索6G,期待6G
· 周末科普:戳穿5G神話,讓國人退
· 任正非話裡有話: 中美競爭,關
· 寄語意大利:一路上多保重,山高
【最新熱帖4】
· 幽默救國
· 閒聊:小粉紅和白左的歷史淵源
· 難以置信的野史
· 重溫《中國騙局》,看緊您的錢袋
· 《時代周刊》評出最偉大的100部
· 往事不如焉:上官雲珠兒子憶母親
· 言必信行必果:川普正在拯救美國
· 葉利欽的懺悔書: 暴行以革命的
【最新熱帖3】
· 英美讀者一頭霧水:Harvest Chiv
· 向松祚:我們與美國到底差在哪?
· 21個讓你難以置信的事實
· 絕版照片:打土豪,分田地,活埋
· 現代版農夫與蛇: 昔日收容難民
· 紅與黑,傻氣與俗氣
· 低級紅、高級黑與超級蠢
· 索羅斯:習近平是開放社會最危險
【最新熱帖2】
· 習皇投降,海外太監傻眼
· 老舍:考而不死是為神
· 《文明衝突論》引發的大哉問:何
· 烏托邦的掘墓人:紀念哈耶克逝世
· 俄國老大哥又對中國賢弟大打出手
· 3月5日:中國好男兒遇羅克遇難的
· 給海外愛黨精英們開一帖良藥
· 聽妹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山寨加燒錢,何時能慰愛國芯
【最新熱帖1】
· 越南製造,波濤洶湧
· 趣味周末: 數學與藝術珠聯璧合
· 許章潤: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
· 華為的愛國之芯路人皆知
· 再見吧,2018!回來吧,1978!
· 龍永圖:中國趕超歐美?先回答三
· 那些年,蘇聯是如何掏空東北經濟
· 痛說中國芯片史
· 北大張維迎:過去500年,中國對
【最新熱帖0】
· 大咖雲集| 資中筠89歲生日音樂會
· 瞧這些文明的狗狗
· ZT:風華絕代的民國才女書法
· 父親節拾遺:川普的奇葩乾兒子
· 放棄“精神損失費”,國足主帥辭
· 周末侃: 伊朗人忒不講義氣
· 栗樹蔭下,你出賣我,我出賣你
· 不可撫平的傷痕:重訪奧斯維辛死
· 季羨林: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 把民進黨的教師爺揪出來!
【習總軼事0】
· 習近平的最得意時刻: 被川普授
· 習近平—攘外無方,安內有術
【名人軼事0】
· 紀念楊絳逝世3周年,重溫她的30
· 學術女神 離開清華 入選美國院士
· 30周年祭| 胡耀邦的最後7天
· 梁從誡: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
【金屋藏驕1】
· 我家的慈祥母親和野蠻母親
· 一次成功的濫竽充數
【往事如煙2】
【往事如煙1】
· 70年大限論壇| 蘇聯70年腐敗史
· 101歲李銳--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中國特色5】
· 茶餘飯後| 高科技乞丐為國爭光
· 貿易戰勿忘一張大牌:加州的中國
· 中國社會的不幸: 無恥凌駕於善
· 中國是世界上被援助最多的國家
【中國特色4】
· 來自牆內的社媒新聞和網評(一)
· 還原歷史:原汁原味的八路軍軍旗
· 周末閒言:追夢人為何夜不能寐?
· 習近平已成為活耶穌,兼任活佛
· 那些年,那些著名的擺拍照片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的科技至少
· 魯迅的10大至理名言
· 中國「碰瓷術」享譽國際
· 野火2018| 中國援外血淚史
· 國際玩笑:中國的國父和國大大
【中國特色3】
· 留守婦女的囧境:一個西門慶要伺
· 周末感嘆: 這牆內的世界很無奈
· 盧廣的鏡頭不撒謊!
· 以高等教育為誘鉺的驚天騙局
· 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珍貴文物
· 奇葩:連鎖寺廟,承包信仰
· 易中天:北京人和上海人為何互相
· 阮煒| 大學官場化危害遠大於學術
· 娜塔莎| 讓人空着腦袋不叫愚民
· 中天| 大躍進時期罕見老照片--
【中國特色2】
· 重大發現:黃河的源頭是梁家河!
· 知青:一部活了50年的活歷史
· 冷段子補遺| 真疫苗的特供條件
· 冷段子:全民皆敵的警察大國
· 胡適魯迅柏楊對國人的20大批判
· 佚名| 從25年前的兩個預言說起
· 喪心病狂!生理鹽水也造假,近萬
· 前國務卿賴斯 評中國的前30年與
· 中國加入世貿時的莊嚴承諾
· 資中筠|招天下英才而毀滅之?
【中國特色1】
· 中國經濟已無退路 經濟危機爆發
· 周孝正: 中國特色醫療系統十惡
· 毒疫苗追責:趙紫陽背黑鍋,美國
· 100元疫苗,92元是利潤,長生生
· 中國危機: 內憂遠遠大於外患
· 文盲當道,群氓橫行
· 造假的“長壽之鄉”
· 皇帝個個不如豬 |盤子讀史
· 莫言:陪女兒高考的日子裡(戳痛
【中國特色0】
· 最新民調:川普遙遙領先桑德斯
· 去日本“蹭醫院”的中國人,讓日
· 暮然回首,碎落了一地芳華
· 石破天驚: 40年前開啟國門的那
· 鄧大人拉二胡,習大帝彈三胡
· “窩裡鬥”的習性是如何養成的?
· 滿清文字獄: 籠子裡的批評與贊
· “特供”不除,食品安全永無保障
【英語好望角】
· 時髦英語秀
· 流行習氏政治術語(漢英對照)
· 詼諧英語:習近平雷人雷語
· 中國官場和民間的“實用英語”
· 《再別康橋》被翻譯成英文的時候
【翻牆者閱覽室2】
· (ZT)瞧這些醜陋的書法家
· 一條舊新聞引起的新思考
· 視野| 納粹模式的警示
· 微信上必須遠離三種人
· 金一南,你不大了解美國
· 勿忘: 階級鬥爭邪說,導致滅絕人
· 張雙南| 四大發明不是科學而是技
· 考茨基:在我的祖國文明之前,我
【翻牆者閱覽室1】
· 周末感嘆: 這牆內的世界很無奈
· 從「孔三媽」國外丟醜說開去
· 阮煒| 大學官場化危害遠大於學術
· 瞭望智庫| 莫把“中國組裝”當“
· 王立新| 美國獲得和維護世界領導
· 國內毛左揭竿而起,海外黃左集體
· 4萬個被拐兒童記錄曝光,驚呆國
· 古有諸葛亮,今有楊其靜!
· 蘇聯崩潰前的狀態
· 習總的成績單: 世界大學排名 北
【笑口常開3】
· 周末段子: 泄露國家機密罪
· 周末輕鬆段子:中國人的素質
· 周末苦笑| 今年的國慶靜悄悄
【笑口常開2】
· 周末戲言| 成語新解
· 愚人節特刊:吹牛打草稿加拼音的
· 天下知青| 中國人遲早會被這些中
· 老外侃大山:中國山寨大全
· 周末吐槽:愛國主義教育從娃娃抓
· 新年新段子:計劃經濟的軼聞(保
· 周末侃: 伊朗人忒不講義氣
· 一圖看懂:中美G20談判的真實成
· 不好笑也得笑,沒商量!
【笑口常開1】
· 愚人節拾遺: 雷人標語集
· 周末感嘆: 這牆內的世界很無奈
· 周末輕鬆段子
· 笑畫連篇
· 成語新解: 是是非非,妄議非洲
· 忌日談| 笑看抄襲《毛主席詩詞》
· 小心笑暈:"吃"的文化
· 老外含淚述說, 娶中國太太的下場
· 環球微視點| 唐詩三句半,笑出眼
· 讓習總跳腳罵娘的「內涵段子」
【文明國度4】
【文明國度3】
· 見識一下颯爽英姿的以色列女兵
· 最安全的國家: 國民擁槍,警察
· 聯合國公布2019最幸福國家排名
· 布爾什維克後代圓夢美國的軼事
·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還是在偷偷崛
· 芬蘭中小學教育: 輸在起跑線,
· 考古建築學專家:巴黎聖母院祥解
· 救災有方: 美國是如何對付森林
· 生命權高於一切!美國消防隊面面
· 厲害的猶太人,神秘的以色列
【文明國度2】
· ZT|日本的弱勢群體是怎麼活的?
· 文明徵服野蠻,浪子回頭金不換
· 看日本小企業如何打造出世界級產
· 西德繁榮,東德消亡的真正原因
· 歐美看點| 假如沒有美國,世界會
· 歐美看點 | 中國和日本相差十個
· 不讀平凡書| 走近德國
· 湯家麗| 親身經歷強大的美國—
· 日本人做了這50件事,建立了令人
【文明國度1】
· 美最高法院裁決:政府不得透過手
· 讓世界充滿愛: 從中國棄嬰到美
· 我們與發達國家工程師的差距在哪
· 多倫多新聞網| 加拿大救過無數中
· 英國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四大貢獻
· 自194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諾獎
· 大國風雲錄| 美國的兩塊讓中國人
· 和氣貓| 日本的戰爭與和平
· 旅日必讀: 切莫在日本以身試法
· 經典文摘| 日本是如何對疫苗進行
【異國風情1】
· 時代周刊: 2018年全球50大最佳發
· 百聽不厭:Encore, 聖誕讚美詩歌
· 世上最美麗的謊言: 聖誕老人的
· 被遺忘的歷史:世上唯一從發達國
· 澳洲正經歷男人荒,中國漢子們行
· 美國特色:美國小哥的「為世界和
· 全球譁然:日本公布了“處女率”
· 印度婦女:議員的責任重,婦女的
【趣聞軼事2】
· 神筆華裔才女 用20張圖片表達中
· 冷段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 多智大叔:女士們,對付鹹豬手有
· 八一建軍節,我的感恩節!
· 湯唯:我被封殺又如何?
【趣聞軼事1】
· 意識流聊齋| 印度人看手相賊准,
· 習國子民 海外丟人現眼記
· 習近平已成為活耶穌,兼任活佛
· 世界之最排名,中國最多的居然是
· 中國「碰瓷術」享譽國際
· 國際玩笑:中國的國父和國大大
· 雷人標語,夠你樂上一周末!
· 毒疫苗追責:趙紫陽背黑鍋,美國
· 性衝動不用愧疚
· 美防長:咋吃飯冒出個唱歌的? |
【哲人哲語2】
· 周末惡補| 《論語》精華50句,只
· 當年,伊藤博文這樣評中國,一針
· 思享| 列寧導師普列漢諾夫轟動
· 賀衛方:讚頌文革如讚頌納粹 並
【哲人哲語1】
· 季羨林: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 ZT:弗洛伊德的30個經典論斷
· 林語堂:有豐富的心靈才有悠閒的
· 如何避免腦殘?必須讀懂「洛克文
· 從“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半哲學家”
· 黑格爾:中國人以撒謊著名
· 禁錮思想的人是人類的公敵
· 弗里德曼| 自由才是奇蹟之源!(
· 張維迎|多數人無知和少數人無恥
· 胡適魯迅柏楊對國人的20大批判
【教育學術3】
· 顛覆認知:一個英國小孩眼中的《
· 正路| 中國當代知識分子墮落無
【教育學術2】
· 微文| 中國虎媽為什麼會輸給猶太
· 思享無界| 德國--教育是整個社
· 蜀山大俠| 所有的進步,都是從
· 非常解密 l 中國文明到底是原發
· 娜塔莎| 讓人空着腦袋不叫愚民
· 孫立平| 社會只有文明與野蠻之分
【教育學術1】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的科技至少
·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北大清華斷崖
· 龍永圖:中國趕超歐美?先回答三
· 華人孩子進入美國名校後的尷尬處
· 耶魯虎媽教育出來的女兒今何在?
· 路易士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學的奠
· 上海話被日本出書研究,卻快被上
· 歷屆法國高考作文題。。。
· 莫言:陪女兒高考的日子裡(戳痛
· 使崔永元的曝光暗然失色: 兩院
【時事政治】
· 諾獎花落華人家,知多少?
· 中興被解聘高管鳴冤叫屈,惹熱議
· 美防長:咋吃飯冒出個唱歌的? |
· 美驅逐伊朗高官及子女,中國高官
· 拖,是中國的最大戰略誤判
· 大師梳理預測: 貿易大戰將迎來
· 查韋斯的媽媽滾出了美國
· 大國崛起須知
·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不,是我厲害
· “老糊塗”與“火箭人”驚心動魄
【還原歷史3】
· 59張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罕見中
· 墨寫的謊言vs血染的史實: 美國
· 湘江| 遇羅克當年被處決的“處
· 溫故| 戈爾巴喬夫的辭職演講
· 微文| 中國人民最偉大朋友的赴
· 【侃偉】斯大林最後慘狀:親密戰
· 蔣介石沒帶走的大師們,文革後一
· 中天| 大躍進時期罕見老照片--
· 林達|德國人告訴我們,迴避歷史
· 野史扶正:八國聯軍那些事兒
【還原歷史2】
· 文明徵服野蠻,浪子回頭金不換
· 不可撫平的傷痕:重訪奧斯維辛死
· 戳穿謊言,還原「美國屠殺印第安
· 張千帆| 為什麼反憲政沒有未來
· 陳為人| 個人崇拜是專制體制的
· 維基|文革時期文物古蹟損毀列表
· 文章星斗| 中國人從何而來? 人
【還原歷史1】
· 把民進黨的教師爺揪出來!
· 那些年,蘇聯是如何掏空東北經濟
· 老師,再這樣講歷史,我就要舉報
· 前事不忘:蘇軍對中國人犯下的滔
· 歷史上美國曾七次幫助中國度過難
· 中國面對的三個世界性難題
· 中國曾比西方先進,但在人類知識
· 當今世界在演繹「槍桿子裡面失政
· 不寒而慄: 從納粹德國的興衰史
· 溫故知新| 前蘇聯為什麼會在1991
【史地人文2】
· 歷史的錯覺--他們竟生活在同一年
【史地人文1】
· 三八節聊中國女人:大陸女人和台
· 畢加索的真朋友
· 讓台灣來統一大陸有何不可?
· 見識一下台灣
· 勿忘好人: 第一位入籍中國的英
· 章閣| 想成為偉人,代價是責任
· 洛克菲勒: 個人成功的八大定律
· 再見吧,2018!回來吧,1978!
· 高人分析紐約時報,中國百年動態
· 歷史上的今天:毛誕和蘇亡
【收藏與分享2】
· 栗樹蔭下,你出賣我,我出賣你
· 思享| 八首最狂傲的詩詞
· 秉燭前行| 蔣介石沒帶走的大師
· 難得一見的世界級照片
【經濟貿易】
· 古有諸葛亮,今有楊其靜!
· 美國政界反思當年讓中國入世決定
· 盛世危言--中美貿易戰下洞察先機
· 大師梳理預測: 貿易大戰將迎來
· 美朝峰會一波三折,展現特朗普的
· 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發生根本性
· 戳穿GDP神話|當豬的體重超過獅子
· 中美貿易戰,擊碎了多少謊言?
· 國家級新區GDP造假3千多億(下)
· 牛皮吹破:國家級新區自曝GDP造
【收藏與分享1】
· 周末版: 中國各地酒文化圖鑑大
· 還原歷史:《英雄兒女》裡的“王
· 圖為證:世界上最年輕的童工
· 請您欣賞:最奇妙最驚悚的抓拍鏡
· 喜訊:兩位華人動畫片入圍2019年
· 世界上最大監控網: 攝像頭將直
· 到底是誰在危害國家安全?
· 特朗普對華政策十大高參(二)
· 特朗普對華政策十大高參(一)
· 鳳凰網| 只因路過中國,就被吃成
【科學技術】
· 全球譁然:智能手機摧殘青少年的
· 山寨加燒錢,何時能慰愛國芯
· 華為的愛國之芯路人皆知
· 痛說中國芯片史
· 美國驚人發現:癌細胞最怕"愛"!
· 經典文摘| 日本是如何對疫苗進行
· 最新科技大國排行榜 |華文精選
· 中國人要感謝的藥神--美國默克公
· 基辛格:從哲學和理性上說,人類
· 資中筠|當年美國發明家是如何艱
【北美生活】
· 讓世界充滿愛: 從中國棄嬰到美
· 到此一遊:美國女子監獄
· 影響千萬華人:移民局新提案:兩
· 美國對待校園暴力有多嚴? 圍觀
· 瀟瀟| 不輸出革命,但輸出老人
· 名人網| 張維迎被全網封殺—野
存檔目錄
02/01/2025 - 02/28/2025
09/01/2022 - 09/30/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我們與發達國家工程師的差距在哪裡?
   

導言
如果你是個工程師,而且有在歐美工作的經驗,請您看完本貼後也發表一下見解,因為您一定會有話說。

如果您是個大學教授,您可能和本帖作者沒有共鳴,因為您和您的同事鮮有直接比較的機會。

如果您在華爾街工作,您平時可能會感覺受到美國同事的排斥,看本帖可能會讓您更憋屈。

如果您不從事以上三種職業,您可能對本帖不感興趣。

本博對作者的體驗感同身受。



一個中國工程師的心裡話:我們與發達國家工程師的差距在哪?

有人問我國外產品到底好在那裡,我想了半天回答不出。說句大實話,我有時還真看不出國外產品---我是指我所見過的民用電子產品---在技術上有什麼先進之處。但是國外工程師之間經常說這句話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很多的訣竅其實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上。外國工程師會比較願意很本份很耐心的坐在那裡,靜靜的對着一個不起眼的小細節琢磨半天。而很多這種小事堆積起來,可能就會造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拿着一個國外的產品,實在說不出它有什麼好,但它就是有點不一樣。


作者王喆:現任英國安防集團公司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兼任中國區籌建組技術負責人,英國雷丁大學博士學位,從業20多年. 先後在中, 英, 加三國的企業, 大學和研究所主持開發過30餘種嵌入式電子產品, 包括有工業測量儀器, 電子秤, 醫用儀器, 無線設備, 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安防設備。


產品的開發,說到底是人的問題。有什麼樣的工程師,就有什麼樣的產品。所以想先談談國外的工程師們。(這裡的國外特指歐美發達國家)


真要把外國工程師介紹清楚還真不容易,因為外國工程師與中國工程師實在有太多的不一樣。我不想以偏蓋全,給大家誤導。所以,我會用比較大的篇幅談談這個題目。


國外工程師年齡偏大、團隊協作精神良好

加入國外的研發團隊後,第一眼看到的確實是外國工程師年紀都很大。我先後曾與40多位外國工程師共事過。只有2位小於30歲。絕大部分是中年人,還有幾位都過60歲了。外國工程師年紀大其實是有原因的。後續文章會詳細敘述。


第二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外國工程師們一個個快樂愛玩象孩子。下班時間一到人全跑光,因為他們要回家享受生活。12月份辦公室基本沒人,因為聖誕加新年一個長假,再加上一些個人的年假,很多工程師出國度假去了。我甚至還見到一個工程師停薪留職半年繞地球跑了一圈。後續會有文章詳細介紹外國工程師的生活。


而當外國工程師們坐下來開始工作,那種敬業和認真,是讓人驚訝的。按中國的標準,我幾乎可以用下列詞彙來形容:固執,認死理,不通人情世故,不會變通。在中文裡,這些可不是好詞。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如今中國製造因它的低價低質占領世界時,歐美製造卻好好的活在另一個更高的層次。工程師的認真可能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國外的工程師,專業分工非常細。每個人的知識面其實都不廣,但是在他所工作的一個小範圍內,絕對是專家。比如在我辦公室里的一個PCB工程師,坐在哪個位置畫了20多年的PCB。只畫PCB,其他什麼也不干,可能也不會幹。但是看他畫的PCB,精品與專業分工細相對應的,是國外研發團隊裡非常良好的協作氣氛,和非常友善的同事關係。對每一個新來者,每個團隊成員都會對他說一聲welcome aboard。原意是歡迎登船。在位於袖珍小島上卻同時是海洋大國的英國,這句話的含義非常深。團隊成員是在同一條船上,患難與共,生死與共。

國外什麼樣的人做工程師

干工作當然是為了一份收入,一個飯碗,國內外都一樣。但是在國外從事工程師的工作,卻不完全是因為飯碗。這話在中國不太好懂。因為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系統的問題。


今天的歐美,按中國標準已經到了全民富裕的程度。據說70%的歐美人口是屬於中產階級的行列,貧富差距比中國小得多。發達國家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福利保障機制,車間焊電路板的女工拿的是政府定的最低工資,也能夠買房買車。往上國家有一套非常完善稅收制度,公司的白領高層基本上是每多賺10元錢,只能到手5元,一半給國家收去了。


在這樣的機制下,人們選擇職業,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收入當然也看,但是絕對沒有中國人看得那麼重。對於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工程師們,這點尤其明顯。當與人們,不管是工程師還是非工程師,談起做工程師的好處時,聽到比較多的是工作有趣,能夠一直去探索未知,每天不一樣,有創新。以及解決了某個難題後所感受到的愉悅,成就感,和榮耀。當然還有其他因素諸如工作穩定舒適,受人尊敬,收入偏上等等,但收入真的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在研發團隊裡我經常能聽到enjoy,have fun。因為工程師們確實是從心底里熱愛這份工作。


這一點,可能也和歐美的文化及歷史有關。大學的平民化其實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牛津大學九百年的歷史,可能有八百年是只對貴族開放的。貴族們不用擔心飯碗的事,所以可以專心於某項研究,從中獲得樂趣,並享受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和榮耀。當然今天的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在英國仍然能感受到一點老貴族的遺風。

牛津大學



我曾在英國的大學裡見到一個英國本地人。博士畢業後導師讓他留校,他不願意。原因是留校做博士後工資太低。於是他去附近的一家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但同時他讓導師在學校的實驗室里給他留了一張桌子和一台電腦,每天公司下班後,到學校里繼續工作2個小時,而這2個小時是沒有錢的。問他為什麼這樣,回答是他非常enjoy(喜歡)在學校的研究工作。


這就是國外的工程師們。收入中偏上足夠有一個很體面的生活,但是絕對算不上有錢人。他們更看重的是工作的樂趣,因為這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與此相應的,是工程師的工作態度和對工程師的管理,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國外工程師的就業和收入

國外大多數的工程師是以國內所熟悉的雇員形式就業的。即受僱於一個雇主,朝9晚5,月底領一份工資。到了工程師一級,大部分人簽訂的是無限期合同。國內有人把它說成是”終身職位”,不是100%準確但也差不多。沒有意外的話是可以干一輩子的。因為國外有非常完善的勞工法,雇員的解聘手續會非常麻煩。所以除非自己活的不耐煩了或是公司本身出問題了,雇員工程師的工作應該是相當穩定舒適的。


當然雇員工程師的收入不會很高,並且還要負擔很重的稅。但是考慮到歐美已經普遍富裕,連拿最低工資的焊接工人都能夠買車買房,處於中上層的工程師當然更可以有一個體面的生活。一個調侃的說法是一房子,二車子,二孩子,一條狗。當然房子是老百姓的小房子,車也大多是普通的家用車。但畢竟是可以衣食無憂又兼旱澇保收,所以確實吸引了一批心態平和,知足長樂的歐美白人,去enjoy這份工作,並快樂的在同一個位置一直坐到退休。

一個典型的歐美中產階級家庭


如果希望錢多些的話,歐美工程師還有另一種就業形式:自雇。這種形式在國內好象還沒有聽說過但在歐美已經很普遍了。很多專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醫生,和一部分的工程師是自雇的。自僱工程師會註冊一家諮詢公司或設計事務所之類的小公司,小到可以一個人在家工作,或三五個人組成一個合作公司,去承接開發項目。但是與國內的項目承包又不同,國外工程師的設計事務所更類似於私人醫生診所和律師事務所,報酬是按工作時間算的。比如一個自僱工程師承接了另一家公司的產品開發任務,按每周40小時算預計需用半年時間,他們就會簽訂半年的合同,基本上每二周工程師需要匯報產品開發進展情況而公司也必須按前二周工程師的實際工作時間按小時支付報酬。每小時的工資會比雇員工程師高出2-3倍。並且因為自僱工程師註冊了自己的公司,稅收上也有很多好處。這一進一出,自僱工程師的實際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會比雇員工程師高出很多。


國內很多人應該聽說過歐美的醫生和律師收入很高,原因就在於此。有一部分工程師也在這個高收入行列。但是自雇的風險也是不言自明的。有合同時錢很多,合同一旦結束一分錢也沒有。所以那些願意自雇並比較成功的基本上是歐美的中年白人,在業內已經打拼多年,在當地已經有了相當大的人脈,並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名聲和信譽。


由於自雇的解聘很簡單,在實際操作中還出現了一種假自雇或更準確說是工程師”被”自雇。在工程師求職時,如果有些雇主對工程師的背景不太了解或是不太放心,或者公司本身前景不太明朗時,會要求工程師以自雇形式簽短期合同,儘管工程師本人可能更願意成為簽長期合同的雇員。表面上看這個工程師會和其他雇員一起朝9晚5,不細問外人可能都不知道他是”被”自雇的。但是一有風吹草動,他是第一個離職的。如果這個工程師本身不是很過硬,就會經常陷入失業找工的循環中,這就比較悲慘了。理論上雇主迫使工程師”被”自雇是受到政府監管的,而實際上在英國會管的比較嚴但在北美基本沒有人管,所以北美會看到很多”被”自雇的。這可能也是很多人認為北美工作壓力大的原因。


如果工程師能夠進入雇員或主動自雇的行列,那麼日子就會好過的多。大部分人會選擇雇員,少數高手可能更願意主動自雇。不管那一種,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最愛,所以我們能看到外國工程師是在快樂的工作着。


中外工程師的語言差異

如果你的英文足夠好能夠與外國人直接交談,應該注意到外國人,特別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外國人比如工程師們,說話是非常禮貌和含蓄的。但是大家是否想到過,當你能明顯感到對方的禮貌時,實際已經表現出你與對方的不同,很可能對方也明顯感到了你的不禮貌。只是對方絕對不會當面告訴你。中國人的英語是個大問題,所謂的語言障礙,不僅僅表現在詞彙和語法,更多的是表現在說話的方式和習慣,是一個文化的障礙。


曾經有寧波的一家廠給我寄了一份產品介紹,我去了email詢問其中的一個功能,第二天回郵來了,開頭第一句“I have told you yesterday,our detector can……”。工程師們都學過英語,能看出這句話的問題嗎?我的英國同事看了以後的反映是聳聳肩。這是英國人的含蓄和禮貌,絕對不會當着我這個中國人的面說半句中國不好,但是他的反映明顯是在說這封電郵很沒禮貌。作為商務信涵,後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國人到國外,不懂當地規矩,難免做些不該做的事。熱心的當地人會告訴你這不可以,英文如何說?記得我出國以前在上海的英文老師曾經教過“you are not allowed to……”,但是我在國外從沒聽人這樣對我說過。到是有幾次有英國人很含蓄的輕輕對我說“you are not supposed to……”,大家能感覺出這二種說法的區別嗎?



這是因為中國人沒文化嗎?顯然不是。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經普及,據說博士生的數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了。這是中文的問題嗎?肯定也不是。在與台灣和香港人交流時我能明顯感到他們的文明禮貌比大陸要好的多,以至於有一次我和兒子開玩笑說建議他將來找個台灣媳婦。另外同樣是大陸中文,不同省份的人說話的文明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尖刻的語言環境中處久了,也就麻木了。如果關起門來,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打開國門與外國交流,就容易產生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中外工程師的心態差異

國內的人似乎比較着急,容易把小事看大,國外的人則似乎比較心定氣閒,遊戲的心態多一些。曾與朋友聊奧運,英文裡把奧運稱為game,遊戲而已,是讓老百姓開心的地方。到了中國就會傾舉國之力,提到很高的高度。工作本就是一個飯碗而已,在國內我卻經常能聽到諸如事業,成功,人身價值等等大的詞彙,真的很有意思。


國內的人愛想大事,愛做大事,可能和從小的教育有關。記得我在國內讀書時,也看過這樣的名人名言比如“不想當將軍的不是好士兵”等等。作為少年勵志,一點沒錯。人有理想,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如果宣傳過分到了極端不見得是好事。按此推理,我們是不是要說不想當老闆的就不是好雇員了呢?


曾聽一個在國外創業的中國人說起過,說他本人是中國人但是不太願意僱傭中國人。中國雇員從短期來說比外國人好用,勤奮肯干能吃苦。但是往往幹上幾年,就會出去另起爐灶與原來的雇主搶生意。相對來說,外國人則比較本份些,打工的會很滿足於打工,肚裡沒有中國雇員那麼多的想法。


辦公室一個同事開的是Honda civic,很舊了。有一次和他開玩笑說是不是想做點生意發財買個Ferrari開。他很認真的想了想說,“I’m happy where I am”,Civic性能不錯,上班開開足夠了,準備買新車但還是買Civic。他從沒想過Ferrari,也不想過多的錢,就目前的狀態早九晚五,上班認真畫好電路圖,下班種點花草,他很滿足。


我打工多年,當然知道打工的艱難。但因為年數長了,有機會與老闆有近距離的接觸,所以也知道一些做老闆的艱難。其實各方都不容易。外國人想得比較實在,工作是自己自願的選擇,所以要尊重別人的工作,更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應該本份地做好它並enjoy這個工作。按中國習慣,看門是下等工作吧,但是我看我們的門房大爺整天樂呵呵的非常enjoy他的工作。清潔工也是下等工作吧,但是我看清潔工過來給我擦桌子時沒有一點低人一等的樣子,反過來我們都尊重她。每年清潔工過生日,辦公室全體工程師會捐款給她買禮物,感謝她一年來把我們的實驗室打掃得很乾淨。


有人問我國外產品到底好在那裡,我想了半天回答不出。說句大實話,我有時還真看不出國外產品---我是指我所見過的民用電子產品---在技術上有什麼先進之處。但是國外工程師之間經常說這句話:the enemy is in the detail。很多的訣竅其實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上。外國工程師會比較願意很本份很耐心的坐在那裡,靜靜的對着一個不起眼的小細節琢磨半天。而很多這種小事堆積起來,可能就會造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拿着一個國外的產品,實在說不出它有什麼好,但它就是有點不一樣。


國外工程師的管理

工程師是不太好管的。我曾在90年代在上海的一家企業擔任技術部經理6年,深知其中的痛苦。工程師們往往有比較多的書生氣,自我中心,心高氣傲。而中國近三十年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又有些矯枉過正,很多人把叢林法則當成了適用於一切領域的真理。但是對於工程師這個特殊的群體,簡單地用叢林法則來管理是懶政,是經理的失職。


到了國外後,發現國外對工程師的管理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儘管他們也有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我覺得還是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首先在工程師的入職上,就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前面的文章已經談到過。歐美已經普遍富裕,只要有份工作,哪怕是最低工資也能買房買車。同時歐美人民有非常強烈的民權意識,從國王到平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工作也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只要自己喜歡,就是好工作。在這樣的理念下,如果不是因為對工程師工作的興趣,實在是沒有必要去做工程師的工作。而那些最終選擇從事工程師工作的,則基本上是那些從小就喜歡把玩具大卸八塊的主兒。


反過來,那些願意從事工程師工作的,也並不是人人都能當得了工程師的。這有一個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叢林法則是有用的。前面的文章談到過,北美有很多“被”自雇的,英國對”被”自雇監管得比較嚴,但是可以有各種形式的短期合同,同時對新入職的有比較長的試用期,少則半年,多的據說有3年的。如果工程師本身不是很過硬,就會經常陷入失業求職的循環中。幾個循環下來,其中的很多人就退出工程師的行列了。不能說他們被淘汰,實在是因為有太多的路可走。如果在工程師這條路上走得辛苦,說明自己並不適合做工程師,也就沒必要委曲自己在這條路上硬走下去了。而那些適合做工程師的人,大多數人最終會獲得一份無期限合約,這是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地方。前面的文章用了”終身”職位這個詞,引起了一些誤解,可能有網友聯想到了中國過去的”鐵飯碗”。不是這麼回事。如果用一句完整的話說,應該是:這份工作是可以干一輩子的,如果能滿足2個條件,第一,工程師是按規矩認真工作的;第二,公司沒有災難性的變化。而在實際上,這二個條件是肯定能滿足的。能得到”終身”職位的都是經過大浪掏沙的精品,對工程師的規矩肯定是瞭如指掌,不守規矩那真的是屬於自己活得不奈煩了。而對於這些精品,公司肯定也是當寶貝的。就象一位老總說的:if something goes wrong,you will be the last one let go。大意是如果公司不景氣要裁人了,拿“終身”職位的工程師是最後走的。


個人認為,這是歐美管理工程師很成功的地方。歐美的理念是把那些最適合做工程師的人挑選出來,給他們條件,讓他們安安心心在同一個位置上干一輩子,往專家的方向發展。這點可能是值得中國的經理們思考的。工程師從事的是腦力勞動,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一個高手可以頂十個新手,這個說法用在工程師上一點不誇張。如果一個中小型企業能有三五個專家非常穩定地長期坐鎮,這個企業可以很多年不需要招聘新人。技術人員頻繁的進出對於企業來說成本其實是很高的。


因為那些沒能拿到”終身”職位的基本上都會離開,所以各公司的技術部門唱主角的基本上就是這些拿”終身”職位的工程師。對他們的管理,叢林法則就不合適了。



作者: 王喆 | 經典文摘2018 2018.12.28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