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下午,资中筠89岁生日音乐会在京举行。 资中筠,资深翻译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杂志主编。 她精通英语及法语,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祖籍湖南耒阳,1930年6月出生于上海,5岁时随父亲资耀华和母亲童益君迁到天津。 1947年从耀华学校(今天津耀华中学)高中毕业,考入燕京大学,就读一年后转入国立清华大学,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于“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从事民间外交活动,作国际会议的英语及法语翻译,访问过亚非拉多个国家。 1956年至1959年作为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书记的助手及翻译常驻维也纳。 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曾经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非专职翻译。 文革期间,资中筠曾被下放至五七干校劳动。 从“五七”干校调回之后,参与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之后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管对美工作。 1970年代末,在她主动要求下转入学术工作,首先在外交部下属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从事美国研究。 1985年起,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先后出任副所长、所长。 1992年任《美国研究》主编。 1993年发起了“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且任第1、第2届会长。 1996年退休,此后继续从事学术活动,同时写一些杂文及随笔,诸多文章均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 2000年至2005年担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主任及客座教授。 2002年出版第一部随笔作品集《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2004年被中国翻译协会评为“资深翻译家”。 2011年10月8日发布了新书《资中筠自选集》。 2009年,资中筠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播放
你很难想象, 一个近90岁的老人 会有如此健朗的精神, 会在钢琴上如此行云流水。
她不是钢琴家, 而是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
是翻译家, 是敢说敢言的知识分子, 她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社科学术。
作家毕飞宇曾评价资中筠: “先生的思想是今天的, 但她的风度和气质属于‘那个时代’, 在今日中国几成绝版。”
她一生的爱好,是钢琴。
开始记事的时候,
她被一只玩具钢琴激发了兴趣, 自己摸索着把学到的儿歌弹出来, 直到11岁才开始正式学习。
资中筠是幸运的,教她的人 是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刘金定先生, 刘诗昆也在跟着她拜师学艺。 这位年轻的大师在教学上, 是严格的规范和启发兴趣相结合, 比较早地让学生们在练基本功同时, 弹一些“好听”的曲子。
资中筠与钢琴老师刘金定(右)
那时候没有考级,激励孩子们好好学的 就是学生音乐联欢会。 资中筠是老师门下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之一, 高中毕业时在老师主持下举行了个人演奏会, 三四百嘉宾。
音乐会合照
资中筠不认为自己有天赋, 她说: “我没有特殊的音乐耳,只能辨认简单的旋律。”
也很谦虚地说: 我学音乐只有一般的悟性,先天并没有特殊的天赋,后天也没有苦练技巧,所以最终只能作为业余自娱。
能确定的是,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资家良好的家风, 资中筠学得很认真。
跟着刘金定老师学的时候, 她每天放学回家先练一小时琴, 然后做学校的功课, 每星期到老师家里回一次琴, 再领来新的作业。 常年如此,风雨无阻。
资家三姐妹:(后排左起)资中筠、资民筠、资华筠
双亲:(前排左起)童益君、资耀华 父亲资耀华是金融学家、银行家 母亲童益君在结婚前也是职业女性
母亲虽无意培养她成为音乐家, 但是母亲有一个信念: 既然学了,就要认真学好。 在母亲眼里, 买钢琴、聘老师,都是付出代价的, 如果不当回事,随便玩玩, 就是“纨绔子弟”,那是她最痛恨的。 所以母亲对练琴和其他功课一样都严加督促。
那时候,熟人的子弟大都买了钢琴, 但很少能坚持到一定程度的。
17岁的钢琴演奏会
她说: 我从来没想过将来要做职业的演奏家这一类,完全是凭兴趣。
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期间, 她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 周末晚上在音乐室练琴,一直练到10点钟。
清华音乐联谊会
50年代起,资中筠被迫不再弹琴, 后来参加工作,跟音乐没有任何关系。 几十年没有弹钢琴, 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有些留恋。
直到改革开放后,渐渐恢复弹琴。 但是工作也很忙,弹的时间也比较少。
1992年在华盛顿
直到66岁正式从单位退休, 她才有时间弹钢琴,越来越多。 80岁以后,她加紧练习, 竟然又开了好几场钢琴演奏会, 还录制了自己的CD。
播放 视频:肖邦 摇篮曲 演奏/资中筠
2012年,她以82岁高龄,
参加了第二届“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 获得老年组第一名。 她是非职业的老年人中能完整背出乐谱的为数不多的人。 80多岁了,成千上万个音符, 她竟一字不差地记得。
83岁的钢琴演奏会
她虽然已学贯中西,但从不停止学习。 她说: 我确实不好为人师,而好为人学、当学生是一个最幸福的事。
在社科院的美国研究所当所长的时候, 她还去美国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60多岁的人,经常背个书包在图书馆查资料, 去访谈一个个美国教授,他们也才40多岁。
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上海音乐学院指导后, 她觉得自己又开了点窍。 所以她认为: 80岁后,也继续学到了很多东西。
她说:
到了老年以后,我觉得要是没有钢琴,或者我不会弹的话,要少掉很多乐趣。
而大家说: 89岁,弹钢琴,出书,开演奏会,她才是值得我们追捧的女神!
来源: 轶家之说 2019-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