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其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31年来,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惊人,日前又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显然“不差钱”,但英国每年仍向中国进行援助,批评者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此作出解释。事实上,不止是英国,日、德、美等发达国家自1979年以后,都对中国进行了巨额援助,虽然后来逐渐减少对华无偿援助,也依旧以经济合作和技术援助的形式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即使自己年度赤字不断,也要拿钱来支持中国。
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到2009年,中国共接受无偿援助约469亿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
看图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2009年,在多双边对华援助30周年暨国际援助汶川地震灾区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陈德铭表示,3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及欧盟、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体改、能源等30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发展合作,共接受无偿援助近67亿美元(约469亿人民币),实施项目近2000个。
根据2008年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实际接受国际援助、双边援助最多的国家中位居第四,每年可从其他发达国家得到的经济援助约为26亿美元。其中,对华双边援助中,年均援助额居于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位居第六。
自1979年开始,日本31年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开始于1979年。自1981年日本政府开始对华无偿援助。根据日本外务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数据显示,1979年-2010年间,中国共获得日本33164.86亿日元(约263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优惠贷款、1557.86亿日元(约124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以及1739.16亿日元(约138亿元人民币)的技术合作资金,总金额高达36461.88亿日元(约2900亿人民币),涉及项目200多个。30多年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
1979年-2010年日本对华援助图表
至2010年底,日本共向中国提供援助资金共执行各类项目144个,涉及卫生、环保、教育、农业、扶贫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援助的重心也开始从码头、能源、港口、铁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转向环保、技术和人才培养等,贷款的发放方式也由五年一大笔,改为一年一笔。在人员交流、培训方面提供年度金额约3000万美元的援助。截止2003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就曾为中方培训了15000名以上的管理人员,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则培训了超过22000名的中国人。
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自1982年开始,30年间德国共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12.1亿美元。
1982年10月13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德国政府开始对华提供无偿援助。截止2011年底,德国政府共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12.1亿美元。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
2009年10月德国经济合作部长迪尔克·尼贝尔表示:“德国必须将援助资金集中使用,给那些最困难的地方,庞大的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已不再符合这样的标准。”尽管德国向中国的财政援助已于2008年末中止,但2009年仍面向中国开展了总额达2750万欧元的技术援助;德国表示所有之前已做出的对华援助承诺将继续兑现,而尚在执行的援助项目也将有始有终。
2010年起,德国正式停止对华传统的货币形式的经济援助,即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传统对华年度双边预算终止。但德国经合部仍通过其区域合作基金对华开展合作。同时与德国环境部及财政部也与中国签署新型的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新型合作的主要领域为气候变化、环境政策、自然资源管理、金融等。
2005年,中国成为法国开发署提供资金的最大受援国,到2009年共对华提供无附带条件的贷款5.52亿欧元。
法国在援华方面一直比较积极,根据2008年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法国是仅次于日本、德国的第三大对华经济援助国。财政部和法国开发署的合作始于2003底。2004年10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法国开发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法国开发署每年对华提供总额约1.2-1.5亿欧元不附带条件官方发展援助贷款,主要用于改善全球大气环境领域项目。
2005年,中国已成为法国开发署提供资金的最大受援国,当年法国资助的项目总贷款达1.52亿欧元,资金主要流向西部五省区市: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用于能源、公路、铁路、电站等项目建设。截至2009年,中国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共实施了10个项目,总金额达5.52亿欧元。
2011年英国宣布停止传统对华援助后,2012年依旧对华提供约2.7亿人民币援助,23年共无偿援华23亿人民币。
1999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英国政府通过英国国际发展部对中国提供无偿援助,将“减贫”作为其援外宗旨。英国国际发展部曾在2006年高调启动了《2006年-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明确这5年英国对华援助工作的总体框架,确定援助的重点仍是帮助中国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日标”,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结核防治、供水与卫生。根据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2012年底,中英已开展合作项目24个,金额总计2.3亿英镑。领域集中在卫生、教育和环境及气候变化三个领域。
2011年3月,英国宣布结束传统对华发展援助,6月两国政府签署新型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未来围绕全球发展议题及减贫的具体发展问题加强合作。尽管英国已于2011年表示停止援助,但事实上只有对俄罗斯的小额援助项目已经停止。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国际开发事务部的数据显示,英国2012年仍然向中国提供了2740万英镑(约合2.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
截至2012年,美国33年共计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56亿美元,涵盖藏人社区文化保存、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等30多项援助。
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公开数据,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开始于1980年。其中,1980-1998财年之间的19年间,美对华援助为1941万美元,1999年以来是美国对华援助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9财年到有公布统计资料的2012财年的14年间,美国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36亿美元。就项目和参与机构而言,美国对华援助项目目前有30种左右,近20个政府机构负责提供资金和项目实施。
例如,美国对华提供经济支持基金援助始于1999年,至2009财年已达1.1亿美元,年均达1000余万美元,占同期美国对华援助的1/4。主要用于促进人权和藏人社区的文化保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国际开发署负责资助和实施的对华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ssistance,DA)项目,主要涉及法治和环境保护两大领域。此外,国际开发署还通过发展援助项目与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环境、资源、建筑等方面的合作。
公共卫生类援助项目在美国对华援助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主要由美国卫生部和国际开发署实施,具体援助项目主要包括疾病控制、研究和培训项目、全球HIV/AIDS倡议、儿童生存与健康、2008年新设立的全球健康与儿童生存等。2001-2009财年间,此类援助总额达8260多万美元,约占同期美国对华援助的20%。
2012年底,欧盟累计对华援助金额约8.1亿欧元,项目涉及贸易、司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85项。
欧盟于1984年开始向中国提供财政技术援助。1995年以前,欧盟对华提供的发展援助以扶贫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1995年以后,则改为促进双边关系,以及帮助中国应对国际社会普遍关切的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在发展援助项下,欧盟自2002年起开始制定《国别战略文件》(简称CSP)。
根据该文件,欧盟在2002-2006年度的5年间,共向我提供约2.5亿欧元的无偿援助,目前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始执行。目前,欧盟正在执行第二个对华《国别战略文件》,涵盖2007-2013年度。截至2010年6月,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共支持了75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约7.3亿欧元,项目涉及经济与社会改革、贸易、司法、政府治理、农业、环保、能源、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到2012年底,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已支持85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约8.1亿欧元。
作为第一个向中国援助的国家,澳大利亚1978年就给中国提供优惠贷款,截至2011年,共向中国提供12亿澳元援助。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早在1978年11月,澳大利亚就主动表示愿向中方提供一笔5000万澳元的贷款,此后澳方不断给中方提供优惠贷款,直至1996年终止。1981年10月,中澳签署《中澳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
截至2011年,澳大利亚共向中国提供12亿澳元援助,已完成合作项目132个,涉及农、林、牧、能源、交通、纺织、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综合扶贫、体制改革、能力建设、农村发展等领域。正在执行项目4个,包括环境发展伙伴项目、卫生与艾滋病项目、发展合作小项目和发展奖学金。2011年,澳宣布正式停止传统对华无偿援助。近年来,澳方对中方的援助更多的是双边经贸合作的形式,主要在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