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
沈仰放(1885—1971),原名沈曾荫,字文伯,号仰放,又号龙岩居士、皖南诗人,斋名叫养性轩,安徽省石台县(石埭)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实业专门学校,曾任晚清法部主事、京师大学堂监学、北京大学学监、财政部会计司主事、平汉铁路局事务科长、和铁道部专员等职。1963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着有龙岩诗词合抄、养性轩诗集、养性轩近稿、养性轩晚定稿、和养性轩诗续等油印的小册子。
前排:(右)沈仰放(1885-1971)和儿子(左)沈承书(1915-2007)
1950年代,曾经的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收藏大家张伯驹(1898-1982),召集北京的老辈词人打诗钟,沈仰放便是其中的一位。
大概是文人相轻的缘故,同为诗词大家和收藏家的张伯驹先生,在给友人张牧石(1928-2011)的私人信件中,对于这位同好藏友兼前辈诗人的评价,实在也并不是特别的高:
翻出沈仰放的《养性轩近稿》和《养性轩诗续》,其中就有一篇高瞻远瞩歌颂人民公社东升西降的鸿篇巨制,缺少那个时代的文人,应有的铮铮铁骨和金石之味,就难怪作为民国遗少的张伯驹,对这位前清遗少的沈老先生,颇有微词的了。
沈仰放的爷爷沈贤修(1835-1911),字鹤子,号禅和子。祖籍可上溯到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精鉴赏,好收藏。真草隶篆无不精通,篆隶尤工,取法于完白山人邓石如(1743-1805)。画则以金农(1687-1783)为师,嗜佛,所以善画佛像。
沈贤修刻印,师从喜爱金石的闲散道士吴秋衣,有《沈贤修印谱》传世。年轻时沈贤修也曾为湖广总督和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1837-1909)刻印十数枚,为香帅激赏,评价不低。光绪二年(1876年)张之洞为沈贤修的印谱题跋曰:鹤子大使文学通博,善为小篆,家藏多汉魏六朝金石刻,故刻印不名一家,是真得汉人规矩,不减赵次闲得意之作。
记得多年前曾以不菲的价格,拍得一枚张之洞的竹节凋寿山石藏书印,边款说是张之洞亲撰(孝达刻),不过如果说是制印大家黄士陵或沈贤修捉刀,也不无可能。
沈贤修曾宦游四川,在成都住过很久,担任蓬溪县康家渡盐丞(大使)的职务,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但是名气很大,尤其是在藏龙卧虎名人荟萃的川中鉴赏界,而且现在越来越火,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居高不下。有人在成都新发现大小雷琴记初探一文中,有如下一段描述,虽然现在对其藏品断代的准确程度,学术界也不无争议:
拟似沈贤修所藏梁天监九年绵州塔砖的拓片,原砖不知所终
光绪辛卯(1891)年间,有内阁官员奎俊上奏,报告各地庸劣不职官员,其中就有蓬溪县康家渡盐大使沈贤修行止不端,均着一并革职以示惩儆一条,可知沈贤修时任蓬溪县鹾尹,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罢免官职的。
沈仰放从小,就目睹祖父经历过前清文字狱的光辉,心有余悸。长成,又适逢后清文字狱的登峰造极,进退维谷,确实难为了老爷子新诗创作的水准,和对白话文的表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