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2
看完汉代诸侯王的私印,就可以再看汉代诸侯王的官印,先从封泥开始吧。汉代诸侯王的官印,要不称王玺,要不称王印,要不根据时代的不同,两者均有。汉书和汉官旧仪都说汉初诸侯王奉黄金玺,今见谱录中既有某某王玺和某某王印的金玺,也有某某王玺的玉玺,或者两者都有,以玉为贵,其它质料的印章则很少。
河间王玺,上海博物馆收藏,为吴式芬先生旧藏。河间王刘辟疆(前178-前165)是受封的同姓王之一,他初封于文帝二年(公元178年),封地在今河北省境。刘辟疆在做了十叁年河间王后死去,他的儿子刘奉也仅仅坐了一年的王位就去世了。由于没有继承人,这个仅仅存在了十四年的河间国消失,改称河间郡。
淄川王玺,陈介祺先生旧藏
淄川王刘贤(-前154年),是西汉齐王刘肥之子,刘邦的孙子。前176年,刘贤被封为武成侯。前164年,文帝分齐国为六国,刘贤被立为菑川王。前154年,晁错建议景帝削藩。刘贤同吴王刘濞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刘贤派兵围临淄,后兵败被杀,封国消失。
东平王印,陈介祺先生旧藏,原封泥不知所踪。是图录中为数不多的刘姓诸侯王印封泥实物,至为珍贵。东平王刘宇,是汉宣帝刘询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汉元帝即位后就国。汉元帝死,欲自立为帝,其妃失宠,告发其谋,乃阴绞杀其妃。事发被削樊、亢父两县。在位33年去世,諡为东平思王。刘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云继任为第二代东平王,在位17年,建平叁年由息夫躬、孙宠告发,诅咒皇帝,窥觊皇位,自杀,史称东平桉。汉平帝元始元年,又封刘开明为东平王,在位3年去世,无子嗣位,便由侄子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为东平王。王莽篡汉后,刘匡欲诛王莽,立刘信为帝。兵败后,刘匡父子均被王莽杀害,东平国灭亡。
东平王印,本人偶得两枚。但和陈介祺先生的旧藏,显然不是同一枚印章所盖。
城阳王印,陈介祺先生旧藏。原封泥不知所踪。
中山王印封泥 - 新浪网友贺兰山房主人所藏
淮阳王印,玉印,1.6 X 2.2 X 2.2 厘米
淮阳位于豫东黄淮平原腹地,古称宛丘,叁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先后在此建都。这里西周时为陈国。公元前478年楚灭陈,夷为县,前278年楚顷襄王亡羊补牢,迁都淮阳。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占领陈县,改为淮阳郡。汉高祖十一年,刘邦翦除异姓藩王,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西汉末,更始帝刘玄二年(公元24年),梁王刘永据国起兵,刘玄失去了帝位。随后萧王刘秀(前5-57年)登基,受文武百官朝贺,汉室中兴,是为光武皇帝,诏敕追封更始帝刘玄为淮阳王,算是废帝刘玄的头衔。淮阳王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王玺,因此被称为中国官印之首,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印面为正方形,文字篆刻精美,字体端正流畅,线条刻划有力,文字排列整齐工丽,在汉朝官印中,属于精品。历史上共有十二位淮阳王,据此印形制及印文特点,应是汉宣帝的儿子刘钦(-前28年)一系用印。《汉书·诸侯王表》载:刘钦于元康叁年(前63年)立为淮阳王,传叁世(刘玄、刘縯)。
东汉广陵思王刘荆王玺,南京博物院藏。
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龟钮精致,纹饰精美,印文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印面只有2.3厘米见方,印台上趴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高2.0厘米,身上錾着六角形的龟背纹和圈形的鱼子纹。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刘姓诸侯王的金玺。刘荆(-67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公元58年,汉明帝封刘荆为广陵王,永平十年,刘荆谋反败露,畏罪自杀,广陵国撤除,其子刘元寿嗣位为广陵侯。
汉四角王铜印,东汉晚期,为少数民族属国印章。吉林省博物馆藏
长沙王玺封泥,汉武帝中期第二代刘氏长沙王刘庸的印章
长沙王玺和长沙王印,湖南博物馆藏,是仅有的封泥、王印和王玺都有出土的汉代诸侯王印章。长沙王玺金印龟纽,边长2.2厘米见方,长沙王印也是金印龟纽,边长1.65厘米见方,两印制作工艺和印文风格都与以往所见西汉风格的印章有别,更与长沙王玺封泥不同,曾一度被称作赝品。
西汉开国功臣吴芮(-前202年)为春秋时代吴国国王夫差的七世孙。先封衡山王,西汉建政后,改封长沙国,为历史上第一任长沙王,也是汉初八个非刘姓诸侯王(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之一。都临湘(今湖南长沙)。领长沙郡(今湖南省)、豫章郡(今江西省)、象郡、桂林郡(今广西省)及南海郡(今广东省)五郡。但当时象郡、桂林郡及南海郡已被南越王赵佗所占,豫章郡又早已封给淮南王英布,长沙国实际上版图只有长沙一郡。高祖四年(公元前201年)冬,吴芮驾崩,谥号文王,也是唯一善终的异性诸侯王,传位于长子吴臣。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吴氏长沙国因无嗣而废除,共历五代五王。辖十叁个县,共四万叁千四百七十户,人口二十叁万五千八百二十五。
古滇国滇王之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为所谓的镇馆之宝
1956年,这枚形如盘蛇印纽的金印滇王之印,出土于云南石寨山西汉古墓群的6号墓滇王墓,是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收服滇王尝羌后赐予给他的印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的记载说:
这枚异性诸侯王金印,彰显了大中华帝国自古就皇权一统,百夷归心,最符合主旋律,曾被中央电视台和其它主流媒体大力鼓吹。于此相对应的是另外的两枚印章,一枚是汉倭奴国王印,一枚是汉匈奴单于玺。
日本福冈市博物馆藏汉倭奴国王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赐授。该金印1784年为两名分别叫秀治和喜平的日本农民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的。想当年,如果大日本皇军,能够像成吉思汗那样,持此金印到中原大地,认祖归宗,合法接受,说不定咱全中国的老百姓,也都担壶食酱,北望王师,感激涕零,开城门迎天皇,天皇来了不纳粮,也未可知。
这枚汉匈奴王单于王玺,旧印文是匈奴单于玺。新莽篡位登基之后,耍小聪明,改汉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自以为得计。结果是失信于人,单于王大怒,从此边关,再无宁日。《汉书-匈奴传》记载说:
真乃是,一方小印章,颠覆了一个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