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30
最近又拿到一批55枚封泥,其中比较好的有东平王印、五原太守章、雒阳令印、徐令之印、新蔡侯相等,应该还有几枚私印,手中封泥的数量,应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其中最早的几枚,应该是在十年之前一个旧货摊上随便发现的。后来的一百五十多枚,是在一个古董商那里陆续购得的。古董商最早的要价,是每四枚200美金,20枚封泥,就是一千美金,因为没有国人起哄,就被我砍价到每四枚40美金成交,平均10块钱一枚,20枚花200美金。再后来和古董商溷熟了,以每枚五块钱的价格,又买下一百多枚。还从这同一家古董店,花不到一百元买了30枚中国古代的贝币,所以这些封泥加上贝币,花销不足千元,是非常难得的一此经历。
关键是这些古封泥,可遇不可求。我的一个朋友,叁十年前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在潘家园买了十几枚封泥,视为掌上明珠,从来不轻易示人。
说到这里,就不说一说陈介祺和吴式芬两位老前辈了,两人是儿女亲家,也有着共同的爱好,那枚着名的皇帝信玺封泥,还有国博的那一枚淮阳王玺金印,就曾经是人家的传家之宝。百多年前二人合作写过一本书,叫《封泥考略》十册,至今被奉为经典。
这一本书,共收封泥八百四十九方,其中除极少几方为战国时期外,绝大部分乃秦汉时期遗存。所收各封泥大体上以内容分类编排,先列官印,后列私印及闲章,每种都有原大拓片,并附考释。为清光绪叁十年海丰吴氏潍县陈氏石印刊本,网上可以在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藏本浏览(图源)。
https://archive.org/details/fengnikaolue10ju110wush/page/n990/mode/2up
长沙市博物馆于2010年征集到1件汉代铜鼎,鼎腹部外壁近口沿处和鼎盖均刻有大祝氏叁字铭文,故称大祝氏鼎。征集人员曾对这件铜鼎做简要介绍,将该器定为西汉时期,铭文大祝氏表明器物的祭祀用途,而非祝氏家族的家用器。
其中的大祝为官名,祝官之长,商周即设,秦汉沿置,为奉常属官,掌宗庙祭祀祷告赞词,在商周青铜器铭文和秦汉封泥中皆有发现。两汉时期,大祝官名多次变更。西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又改称庙祀。
《秦封泥汇考》收录的封泥1-7:祝印;封泥8和9:长沙祝长;封泥10-12:齐大祝印。
上述引证,就是长沙市博物馆应用封泥,在现代考古研究中的一个例子。而在我手里的封泥中,碰巧就有一枚是楚大祝印,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一点小小的空白。
徐州土山二号汉墓出土的4500枚封泥中,就有一枚楚大(太)祝印封泥
过几天正好有一个一生专玩泥巴的哥们从国家实验室来,可以让他看一看,能不能用现代仪器,无损伤地测一测其中这些封泥中泥巴的成分、结构和年龄,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