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9
在周作人的旧作中,有两首打油诗,是在1934年1月13日和1月15日他50虚岁大寿的时候,写了给朋友们看的自嘲诗。诗曰:
几天后,胡适按照周作人原诗的家麻韵,和了一首。诗云:
几个月后,周作人在《骨董小记》中,记录了这件小事,并说自己玩的骨董有限,是文字上骗人的把戏:
可是周作人的哥哥鲁迅先生,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骨董收藏家,而且也买过假货。这在他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天,也就是1913年的5月12日,就迫不及待地去琉璃厂逛地摊扫货了:
其中这二弟,就是周作人。以后几乎每星期,只要在北京,鲁迅都要去逛琉璃厂买书卖碑帖拓本等等。也总是和二弟写信交流心得,乐此不倦而且也有嫌价格太贵,买不起的时候。
开始还只是小打小闹,买点书籍碑帖和文人字画之类,后来就越买越大,买起了明器、陶瓷也就是唐叁彩之类的出土器了。而且不单单从琉璃厂买,触角也涉及全国各地了,还往浙江寄。而且其中的二弟,仍然是周作人。鲁迅这时候的藏品,也不仅限于瓷器和书画了。钱币、铜镜、家具也来者不拒,叁教九流,捡到栏里,就都是菜了。
按照周作人也是在1934年写的《骨董小记》中的说法,玩骨董的人要麽其人极旧,如是则表里统一可以养性。要麽其人极新,如是则世问谅解可以免骂。并说无论哪一种,自己都是玩不来骨董的。
按照这样的定义,乃兄鲁迅就是极新和极旧的矛盾体,因为鲁迅搜集骨董也研究骨董,但从骨董中看到的,是大小无数安排给阔人们享受的人肉的诞宴(见《灯下漫笔》)。而周作人自己,则成了钱钟书张爱玲辈眼中的骨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为什麽会兄弟阋墙,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周作人之所以成为周作人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