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4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香港,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不单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桥头堡,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滩头阵地。其中有四十五年,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光辉照耀之下。而生活在香港的居民,七成是大陆共产党或者台湾国民党的间谍,而剩余的叁成,则多多少少是西方世界的线人。如果没有香港这一块在英国女王治下的热土,大陆和台湾,估计都不知道会怎麽玩。双方擦枪走火的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这期间香港的邮票,看起来热火朝天,实际上却乏善可陈,令人唏嘘。
五十年代初期第一张有点儿意思的香港邮票,自然是1953年6月2日的女王加冕纪念邮票了。这一枚单张邮票,看起来不起眼,可是比一般的通用邮票,都要大上一圈,但是在这一张女王头像中,女王口红吃多了,以致于下嘴唇的右边有一个黑影,是邮票设计尤其是制版的时候都没有处理好,看起来有点儿吓人。而且这一枚邮票发行量巨大,总数量超过一千四百万枚,还不算在其他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同样的邮票:
其实女王早在1952年前乔治六世去世的时候就登了基,加冕是一年之后的事了。这一点不像中国,大丧就是大喜,历朝历代,皇子们为了继承皇位勾心斗角厚颜无耻宫廷政变,父子兄弟反目,大打出手,剑影刀光,悲剧连连,把人性之恶,演绎得炉火纯青眼花缭乱。
当时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正如火如荼,边打边谈。女王加冕的庆典,无疑是文明社会一道最绚丽的风景线。香港民间发行的女王加冕纪念邮票的首日封,也争奇斗艳,开风气之先。随后在1954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发行了一套十四枚不同面值以女王头像为主的香港普通邮票。其中的六毛五分和一圆叁角,是1960年补发的,使普通邮票的总数量,比她太奶奶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翻了整整一翻。邮票的面值,也翻了2到10倍以上。
到了1962年,在大陆饿殍遍地,偷渡成风的时候,港府发行了第二套以女王戎装头像为图桉的香港普通邮票,既策应了凯申同学的反攻大陆,又响应了腊肉同学的不爱红装。叁分天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
在原有通用邮票面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枚20块钱的大面值邮票。这开启了香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叁十年,使香港一跃成为东方明珠和四小龙之首。这期间,没有女王登基十年庆典,也没有五十大寿的纪念邮票,有的是一枚在1963年配合世界粮农组织发行的劝农反饥饿运动的人道主义纪念邮票,既针砭时弊,又理直气壮。因为发行量小,成为战后香港历史上单枚最贵邮票之一。
随后就是1967年开启的一年一次的香港第一套十二生肖纪念邮票和1968年发行的以香港盾徽和紫荆花为图桉的市徽和市花通用邮票,也是第叁套香港英国女王通用邮票,这有别于英治时期使用英国君主头像做通用邮票的不成文先例,把香港邮票的本土化,推向了极致。
这之后也发行有1972年女王银婚和1975年女王第一次访港的纪念邮票。女王亲民的形象已经在香港深入人心:
邮票发行的主旋律,也已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信自强也本土化了的自由香港了:
1977年和1978年,香港发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女王登基和女王加冕银禧纪念邮票,世界各地的日不落殖民地和英联邦领土都郑重其事,大张旗鼓,香港自然也不甘人后。
以至于在中文翻译中,把登基和加冕闹不清,让人耻笑了的:
然后就是1986年女王60岁生日纪念、1992年40年登基和1993年40加冕周年纪念邮票了,日不落帝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了。中文加冕的错误也终于给改正了,但是字体特小,忸忸怩怩,犹抱琵琶,自欺欺人。
这个时候发行的香港的第六套女王通用邮票,已经增加到39枚,最大面值,也已经涨到了50块钱了:
掐头去尾各一年,从1954年到1996年的四十叁年之间,流通于香港市面上的女王通用邮票,先后共有六套。
1997年1月26日发行的第七套香港通用邮票,当时还在大英帝国治下,可是女王的头像和符号,已经在邮票上完全消失了。
港人的势利与后清政府承诺五十年不变的迫不及待,由此就可见一斑,昭然若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