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23
冠导原人论解,是一部关于华严经的佛学经典,最早是唐代高僧华严五祖圭峰宗密(780-841年)编撰的原人论,又称华严原人论,是依据华严经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卷首有宗密的自序,总叙造论的本意及全论的大旨,认为万物都有本源,人为最灵,更应知自身所从来,但儒道二家只知近的是父祖传体相续受身,远的是溷沌一气分为阴阳而有叁才万物。佛教中也说前生造业受报得到人身乃至业惑展转为身的本源,都只是权教之说,未明实义。今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从浅至深,会偏令圆,所以叫作原人论。该书经日本高僧校阅并注释,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在日本佛学经院刻版发行,题目为冠导原人论解上中下叁卷,是宗密原着的日本京都佛学书院藏版,发行量非常有限。
圭峰宗密禅师(780年—841年),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俗姓何,名炯,号宗密,唐代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县)人,法嗣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华严宗第五祖。因常住圭峰草堂寺(位于今中国陕西户县),世称圭峰禅师。又称草堂和尚。中晚唐荷泽系下的禅门高僧。唐宣宗时,追谥定慧禅师。
该书原刻木板约100块,每块木板为双面印刷,成书后凋刻木板流散各地。手中正好就有一块,为冠导原人论解上卷第五十七和第五十八页:
凋版印刷,本来就是为了传播佛经而生,也终止于佛经的传播,算是生当其时,死得其所的了。至于华严五祖或称贤首五祖这个人,佛学大辞典上说:
华严宗是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传承有序,名堂众多。该宗派因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一宗正依之根本经典,故名华严宗。以其大成于法藏贤首国师,故名贤首宗。全经以彰显一真法界为主旨,故亦名法界宗。清凉国师着《华严大疏钞》,发挥华严精义,故一名清凉宗。若论本宗远祖,当推龙树,且有以马鸣、龙树以及杜顺等五大师而称七祖者。但以宏传《华严》为业,而有着作以发挥其精义,且为习惯上所共为认者五人,人称华严五祖,是本宗之正统传承。
| 杜顺和尚,本名法顺,俗姓杜,敕号帝心,雍州万年县杜陵人,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十五岁,随兄从军剿贼,负水担薪,供给军众。十八岁,就因圣寺魏珍禅师出家,禅师亲为披剃。出家后,专修禅观。行踪所至,每多灵异,时人号为敦煌菩萨。隋文帝甚加敬信,月给薪俸,以为供养。尝将道履一双,置于市门,叁日不失。唐太宗诏请入宫,问以愈疾之法。师曰:圣德御宇,微恙何忧?太宗从之,旬日果愈。宫庭内外,礼事如佛。贞观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雍州南郊义善寺,普会善男信女,声言告别,复入宫辞谢太宗。昇太阶殿,坐于御座,奄然而化。时年八十四。
| | 智俨和尚,俗姓赵。尝讲经于云华寺,故别号云华和尚。又称至相尊者,以其曾居至相寺也。英敏特达,经书过目成诵。师事杜顺和尚,习法界观,尽得其旨。偶遇异僧,谓曰:汝欲得华严一乘法界宗者,十地品中六相之义,慎勿轻视!当一、二月间,静摄思之!师遵教研究,不一月,豁尔贯通,因于至相寺製华严经搜玄记,明六相、开十玄、立五教,为日后贤首宗之张本。显庆四年于云华寺中讲华严,宗风大振,名徧环宇;缁素道俗,咸皆归礼。既得法藏和尚绍其旨趣,乃夜梦般若台倾,高幢亦倒,告门人曰:我将暂往淨方。不一月说法而逝,寿七十有二。
| | 贤首和尚,名法藏,唐帝别封国一法师。俗姓康,其先康居国人。母梦吞日光而孕,时为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长而求法于太白山,云栖木食,玩诵华严。后因病出谷入京。时智俨和尚讲华严经于云华寺,因礼为弟子,深入无尽。然其时仍为居士身。智俨和尚临终,嘱道成等诸大德为授戒法。咸亨元年,师二十八岁,会武后广树福田,捨宅为太原寺。道成等诸大德,连状荐举。随奉敕削髮于太原寺,并诏为住持。上元元年,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师授满分戒,赐号贤首。复诏师于太原寺讲华严,听者肩摩踵接。此后共日照叁藏,勘补六十华严。
| | 清凉和尚,名澄观,别号大休,俗姓夏侯,越州会稽人。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口四十齿,声韵如钟,目光夜发,日记万言。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母诞之辰,光明满室。九岁礼本州宝林寺体真和尚为师,不一年而能通叁藏。天宝七年十一岁,试经得度。才服袈裟,便登座讲演般若等经。唐肃宗至德二年受具足戒,又蒙常照禅师授菩萨戒。生平以十事自励。文宗开成叁年叁月六日,召上足叁教首座宝印大师海岸等,说遗嘱曰:吾闻偶运无功,先圣悼歎;复质无行,古人耻之。无昭穆动静,无纶序往复;勿穿凿异端,勿顺非辨伪;勿迷陷邪心,勿固牢斗争。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后之子。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真界玄微,非言说所显,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 对境无心,逢缘不动,则不孤负我矣!言讫,趺坐而逝。世寿一百又二。
| | 圭峰和尚,法讳宗密。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果州西充县人。俗姓何氏。宪宗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值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法席,问法契心,遂求披剃。时年二十七也。元和十一年,于终南山智炬寺闭关阅藏者叁年。太和二年,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赐紫袍,敕号大德。相国裴休尤加敬仰。山南温造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寿终之后,灵性何依?师曰:一切众生,莫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生老病死,长劫轮迴。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身实未动。 若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託?然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勿认妄念为心,临终自不受业繫!虽有中阴,天上、人间随意寄託。若泯爱恶,则不受分段之身。倘更灭微细心行,则朗心大觉,随机现化,名之为佛。着圆觉经大小疏钞。其思想体系,一依清凉。其尤着者,为禅源诸诠集一百卷,于禅家儱侗之弊、起信论之简短艰深,皆可迎刃而解也。武宗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寂于兴福院,世寿六十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