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留心,除了诗歌和音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节奏无处不在:心跳脉动,日落月升,走路时的步伐快慢,雨打屋檐,潮汐涨退,甚至我们炒菜时有规律地翻动锅铲的声音,都是节奏。如果你愿意,在一堆无意义无强弱的连续单调声中,也能辨认出节奏,虽然这时节奏带有很大的主观想象性,但也说明了我们自身对于节奏的需要,需要划分那种单调的声音以呼应自身的心律,是一种天性。可以不夸张地说,节奏或节律是维持大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冥冥中也是受节奏或节律的影响,有时候做得很顺,有时候很不顺,细究起来,背后都有节奏的影子,这听起来有点玄乎,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当节奏有了轻重缓急,抑扬有序时,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的艺术性:韵律。 在音乐里,节奏更是旋律得以进行的保证。前面提到纯粹的节奏可以组成一首乐曲,比如打击乐曲,但没有纯旋律却无节奏的乐曲, 可见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节奏在乐曲中的表现,是节拍。 乐理上,把节拍划分为小节,这样可以处理好节拍的强弱,把握乐曲的进程。一首乐曲由很多小节构成,通常的情况下,一首简单的歌曲一般包含四个乐句,每一个乐句大约由4个以上小节组成。 每个小节里节拍数决定一首乐曲的基本风格。所谓快板,慢板除了表示速度外,还表明了乐曲的风格。 一般常用的有二拍,三拍,四拍等为一个小节的节奏型。二拍的曲子适合儿童歌曲,活泼欢快,进行曲,雄壮激昂等,它的节奏是以“强-弱”形式进行的;三拍适合圆舞曲和比较欢快热情的曲子,它的节奏是以“强-弱-弱”进行的;四拍的节奏是以“强-弱-次强-弱”进行的,适合抒情,忧伤,悠扬等风格。 在以节拍数划分节奏型的形式中,又分三种,就是以节拍的长短划分:由二拍组成的节拍,成为二分节拍;以一拍组成的,成为四分节拍;以半拍组成的称为八分节拍,曲谱开头标明的,如2/2, 4/4, 3/8 就表示这首乐曲的小节里有二个二拍,四个一拍,或三个半拍。细心的人会注意到,2/2 和4/4都是一个小节里含四拍,这是事实,但是在表现时的区别非常大,前者更缓慢。除非个别需要,节奏型一旦定下来,整首乐曲或乐段就会以这种形式进行到底。 一首乐曲中,节拍数一定要符合完全小节。就是说从开始到结尾,小节里的节拍数目一定要满。 为了需要,有些歌曲往往从不完全的节拍开始,这时在乐曲或乐段结尾的最后一个小节里,必须是这个开头不完全小节里剩余的节拍数,实在不需要唱完全部节拍时,就用休止符来表示。 如果完全以一拍一击的形式进行,乐曲肯定是单调无比,所以乐曲就也好像朗诵诗歌一样,有重点强调,和轻轻带过的变化,通过把一拍延长或缩短某些时值的方法来实现,既不会打乱节奏,又使乐曲变幻莫测,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同一段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可得到完全相反的情绪效果: 比如同一段旋律用时值短的节奏表达了欢快,而用长时值的节奏便表达了哀伤,这个手法在电影音乐里使用得普遍。 都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必须通过节奏来流动,来一步一步地发展直至高潮。否则就是一串单调绵长的音。 回到题目“节奏,节奏,节奏奏” 是不是很像《义勇军进行曲》的最后一个乐句“前进!前进!前进进!!”? (原创文字,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