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写了几篇关于音乐常识方面的小博文,在高山流水论坛得到一些坛友的好评,有人建议可否写一篇关于歌词创作方面的文章。小女子不才,未有创作的实践经验,惟一些思索而已。今天把平日里积累起来对歌词的思考记录下来,一为交作业,二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高手不吝指出。先谢!
( 一 )
可以说中国的歌曲创作,不包括千百年来散落在各地区个民族里的民歌,作为一门创作的艺术,历史非常短,清末民初艺术家们把从西方和日本流传进来的西洋曲调加以删减,填上词,用以教化民众或宣传革命。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以教化民众为己任,创作了大量朗朗上口,通俗简单却艺术性很高的歌词,最著名的代表作有李叔同(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艺术家)的《送别》,堪称西洋音乐和古诗词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有《两只老虎》(曲调來自著名的童谣《雅克弟兄》)这样口语化的儿歌,还有一些艺术家像黎锦光自己作词作曲的《可怜的秋香》等。电影的兴起也为歌曲创作的兴起和流行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 49年后,艺术家们深入民间挖掘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为保护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惜动机不纯,多出于政治需要和目的,很多艺术性非常好的民歌被改编成了对执政者的颂歌,在文革时期更被改编成阶级斗争需要的歌词。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李劫夫先生,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许大家不熟悉,今天5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是唱着他的歌长大的,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和众多的老毛的诗词语录歌曲《七律.长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都是他老人家的“杰作”。抛开他高超的拍马屁本领,把一堆"不须放屁”“土豆烧熟了”之类的大白话甚至痞话谱成歌曲唱响全国,牛皮还真不是吹的。再看看唐诗宋词光耀中华千百年,好像也就流传下来一个被作成了歌曲的《阳光三叠》(请行家指正)。
文革后,歌曲创作和美术界,文学界一样,有过一个短暂的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有作曲家施光南和瞿琮的作品,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作品大多也是政治性很强的颂歌类,但由于旋律优美动听和人性化,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再后来,除去港台歌曲不论,大陆自己的创作歌曲优秀的作品是凤毛麟角,种类也是乏善可陈。这里有所谓的“主旋律”对民间自发音乐创作的不鼓励甚至打压,更有歌曲词作者们自身的思想受禁锢,跳不出歌颂执政党的思维圈子。优秀歌曲少而又少,所以在我们泱泱大国长盛不衰地开着一朵“13亿人某个时期同唱一首歌”的奇葩。
两只老虎
( 二 )
百度百科 --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在韵律上要照顾演唱的方便,在遣词炼字上要考虑听觉艺术的特点,因为它要入乐歌唱。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合乐),歌词是要合乐的。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
诗歌完全是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而歌词虽然以文字为载体,但它是为音乐服务的;反过来说,音乐也可为歌词服务,但是前提条件是歌词符合音乐的特性。 歌词和音乐是歌曲这个整体里的两个部分,诗词里尽量避免重复用词,而作为听觉艺术一部分的歌词,主要目的是在一晃而过的音乐流动中,尽可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准确明白地传达自己的东西,所以随着旋律的流动,歌词的重复是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歌词借助诗词的形式,但不受诗词的格式所限制,最高目的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形式上是相对宽松的。它对韵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为何很多优秀的不讲究压韵的自由体诗难以谱成歌曲的原因。写歌词时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音乐感,要唱,这里的唱是指节奏的流动感,如果在写的时候你自己心里没有唱,找不到节奏的流动感,基本上可以说写不出一首好歌词。很多人把歌词写得华丽辉煌或隐晦乖张,我个人认为朴素简洁才是好歌词的特点;歌词要服从情感或故事的内在逻辑性,如果说诗人在诗词里思维可以跳跃性地海阔天空不受限制,句子的表达不需要完整,修辞比喻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歌词却在使用完整句子的要求上更严格,在比喻,修辞上更接近现实,比如前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这样的诗句虽骇世惊俗,却不能作为歌词,而费翔的《故乡的云》就是非常好的歌词。所以我觉得这样说比较好:“把你的歌词写清楚和完整,余下的都交给旋律。” 《诗经》里的诗是可以唱的,因为没有那么严格的格式或平仄的限制,在节奏上给予了歌曲非常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但是到后来唐诗宋词盛行的年代,诗词和歌曲是分开的两种艺术形式了,这时的唱诗已经不是音乐意义上的唱,古诗人们津津乐道于格律平仄这种游戏,反而忽略去发展其音乐性,或者说把其音乐性限制在语言的特性上了。所以唐诗宋词流传了千百年,为何极少有以歌曲形式流传下来,除了记谱方法(工尺谱)的难掌握,就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诗歌的形式所限制,诗人们某种程度上放弃通俗易懂或约定俗成的词汇而寻求生僻怪诞以符合平仄的格式或规律,这些作为歌词就是大忌。有意思的是,这期间发展起来的戏曲,其唱词有很大的歌唱性,却又使音乐本身发展成某些类型化的模式,这中间似乎有某种因果关联? 我认为没有固定的创作歌词的方法或路子,在饶舌音乐(rap 或 hip hop)出现之前,有谁能想得到痞子阿姆居然把“杀死自己的老娘,把她藏在衣柜”这样的句子和主题作成歌曲呢? 当代国内流行乐坛大约是受周杰伦的影响,把歌词写得像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般长。我个人认为,作为周杰伦个人的风格,无可厚非,但群起而仿之,人人非古非今,首首长过百句,唱者像是自言自语,听众云里雾里,难道这样的歌能像邓丽君的歌那样长盛不衰?所以还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好。 最后,如果你有创作歌词的欲望,从形式上,不妨“唱”着写,写得优美通俗和朗朗上口;从思想内容上,那就是个人的道行了,虽然“党妈妈”历经数十载努力而不懈地想把对自己的歌功颂德纳入创作理论和技巧的范围,有歌唱家们把“祖国啊我的亲妈”之类的主旋律唱得泪流满面,仍然有人在旁边鄙夷地冷笑,都是没个规定。最近在国内的音乐网站玩,看到的歌词都是毫无思想性,歌曲本身也是干瘪无味,既没有从中国民间音乐中吸取任何营养,也未从西方音乐里学到半分。乌呼哀哉,这朵“十三亿人同唱一首歌”的奇葩到底还要开多久矣?
此文匆匆草就,旨在抛砖引玉,很多没有深入思考或有深入思考却未有清晰表述。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们愿意参与贡献高见和指出文中谬误,当是求之不得。
附:比较一百年前的朝廷颂歌和百年后的“主旋律”,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很搞笑?
《忠君》之歌:“自昔相传,地义天经,五伦重君臣。孟曰舍生,孔曰致身,维古有明训。家有子弟,敬事父兄,何况国之君。人有四肢,保卫元首,此意可分明。”原载胡君复编《新撰唱歌集》初编,商务印书馆1909年2月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1908年12月2日),两个月后,《新撰唱歌集》出版,大概有祝贺新君登基之意。 《大帝国》歌云:“大哉帝国,垂万万纪奠厥居,会当立宪,民智大开,增无量数。乘时借势兮,未雨绸缪牖户。我帝国固于磐石兮,孰敢欺余。”“大哉帝国,光辉显荣比朝日,绵延帝祚,源远流长,与天无极。大哉帝国,如朝日之无阙。继自今人人忠爱兮,保兹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