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山海关的第三日傍晚,吴三桂率军抵达丰润,算下来再需二日便可进京勤王。就在此时,前方探马来报,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百万大顺军已攻陷京城,十九日晨,崇祯帝托孤后,亲手持剑赐死周皇后袁贵妃等妃嫔数人,砍杀长平公主,遂步入煤山自缢身亡。吴三桂一听,犹如大厦既倾,想到携几十万平民进关以致延误救驾,此等荒唐之事自己怎能无责,不觉心下负疚悲凉,仰天长叹道:“此乃天意!我再去京城,岂非白白送死?”随即传令全体将士折返山海关,从长计议。 回到山海关,吴三桂一边巡察关内防务,命兵士修筑老旧城墙,分布武器兵力等,一边召集关内士绅商贾大户商谈募集粮草衣被民工事宜。关城百姓深知居边关必援军,倒也不用多费口舌,只是从士绅口中得知,连年不断的战火,使关内百姓逃离不少,眼下城内仅剩下十几万人口,且已是春末夏初,粮仓几空。外有大清鞑子随时进犯,内有流贼说到就到,即使城内粮草储备丰厚,关城坚似铜墙铁壁,以山海关弹丸之地和关宁军五万之众,难道竟可以抵抗两国各百万军力之夹击?吴三桂着实犯难。想到大清皇帝皇太极向自己示好,想到大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降清后所受的厚待,以及他们言谈中对大清和皇太极的好感,吴三桂竟生出些许投清的念头。可一想到自己几十号家人仍在京城,安危不知生死未卜,特别是陈园园,如此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美人,可否躲得过那些草莽的毒手?他不免又提心吊胆起来。 不几日,山海关西罗城外有人叫关,原是京城来的一小支人马,带来了大顺皇帝李自成赠送平西伯吴三桂的一千两黄金四万两白银等贵重礼物,说是“赏赐已14余月无军饷之吴部”。面对李自成重金利诱,吴三桂颇为心动:我若降大清,则势必招致清军由山海关大举进犯中原,中原沦为异族统治,我吴三桂必落得个汉奸的千古骂名,想我一生尽力抗击外辱,怎可到头来做出此等卖国之举,尽毁一世英名?闯贼李自成虽灭我大明逼死皇上,可终究是汉族内杠。也不能全怪于他,我大明江山自先帝明太祖朱元璋开朝以来,二百多年江山延绵至今,已是人心堕落腐败盛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国家已千疮百孔无以救药,气数已尽矣。改朝换代者非李自成亦必有他人,不如降了他,既可保名节又可保家人,特别是圆圆的性命,还能一如既往抗击倭寇,成就功名。利弊权衡之下,他心中已有了主张。 吴三桂在山海关总兵府设宴接待了李自成的来使,酒宴中,他先谢了李自成的诚意,云自己是前朝之臣,世代食朱家皇帝俸禄,且受先帝恩宠才得今日之功名。承蒙大顺皇帝如此厚爱,三桂感激不尽。只是事出突然,且容三桂三思而定。这千两黄金四万两白银,还劳贵使原数带返,三桂不敢接纳,恐天下人笑三桂为见利忘义之小人耳。 吴三桂婉拒李自成来使,李自成立马又遣人送来千两黄金及万两白银,并带来了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劝降信,表明此礼送给吴三桂本人,仍沿袭前朝名号官衔封赐吴三桂为平西伯和山海关总兵。吴父信中说道:“君逝父存,宜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想到父亲早已投降了李自成,吴三桂终于决定“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扯旗降了李自成。军中虽有念前朝皇恩不服气者,终究无可奈何。 四月初,吴三桂带领一队精兵前往京城投降。 行前,吴三桂召集全军将士在关内点将台大校场为崇祯皇帝举行了肃穆隆重的祭奠仪式,“恸哭六军俱缟素”,一表对前朝皇帝的忠心,二表投降实属无奈之举,逝者已逝,生者尚需前行。 这一日吴三桂一行到达永平沙河驿,却见官道上挤满了从京城方向来的百姓,布衣中夹杂不少绫罗绸缎,老幼互携,妇孺相扶,人人神色惶急衣履不整,一望即知逃难之人。而与平常难民有别之处,是这人群都几乎两手空空,犹如突遭大难而来不及携带家什细软。
(待续)
2014年01月08日初稿 by Elwy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