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怒极发兵征讨吴三桂,实非己愿。 占领京城不过月余,大顺军从最初纪律严明之军变成劫掠之暴徒,固因粮银供应的短缺,亦有江山稳得后的放任。整个京城弥漫着奢靡混乱之象,上有李自成尽享皇帝三宫六院之艳福,下有将士侵扰良家妇女之纵欲。当此加官封爵,登基大典等建政诸事忙得不亦乐乎之际,忽闻吴三桂降而复叛,犹如在兴头上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原以为招降吴三桂后,有他固守山海关便无鞑子入侵之忧,如今山海关陡生变故,政权尚稳的李自成岂不是立马面临又一场战争?大顺农民军素未与能征善战的大清军铁骑作过战,能否拒清军于关外,他实无把握。想到此,李自成不觉惊出了一身冷汗,愈发恨吴三桂之反复无常。 这天,武英殿早朝上,李自成与一干文武大臣们商讨征伐事宜,刘宗敏等权将军们早已摩拳擦掌兴奋不已。刘宗敏虽有陈圆圆伴随左右,可他毕竟是一介粗鲁武夫,三天不打仗便是手足无处安放,且圆圆的靡靡江南软语,实在不对他家乡悲凉高亢秦腔的胃口,令他颇为扫兴;他对李自成当上皇帝后装腔作势捏拿作态,疏远弟兄们的做法亦颇有微词,担忧长此以往,再无过往兄弟手足间快意恩仇的随和。此时一听有仗打,对李自成的不满也一扫而光。 李自成被宫中一群脂粉包围已久,又终日思索登基大事,打仗似乎颇为遥远,此时被刘宗敏等人的亢奋忽地调动起情绪。他目光炯炯扫视群臣,说道:“此次征伐叛贼吴三桂,我当率领大军亲征,趁鞑子尚未明察动静之前,调动全京城军力速战速决。”刘宗敏听着煞是高兴,这才是我的好兄弟,闯王李自成。 群情汹汹然,大军师宋献策却沉默不语似有所思,李自成察之,道:“军师对此次出征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听听?”这宋献策虽其貌不扬又黑又矮,本是民间一术士,以占星卜筮为生,精通“奇门遁甲”等“术数”。投身李自成后,他曾于民间散布“十八子主神器”之“神论”,并建议李自成自举义旗之日起,便称号“闯王”,争取大多数民意,此举深得李自成欢心。此后,在宋献策的谋略下,大顺军征战无数,确实无往而不胜,便更受崇尚神鬼预兆的李自成器重。此时李自成见宋献策显非附和,先前的隐忧又涌将上来。 只见宋献策缓缓答道:“臣近日夜观天象,又占卜问卦,迹象显示此次出征不利。非但皇上东征山海关于皇上不利,吴三桂西来犯京亦于吴三桂不利,皇上需三思而行。”顿了顿,接着说:“臣以为,吴三桂出于一时激愤降而复叛,如皇上加以安抚,又其父吴襄及吴府三十几口的身家性命皆于我们掌中,待他冷静下来,定会权衡利弊复降于皇上。况大清国几十万铁骑伺机而动,而我方却对之一无所知,臣不担心吴三桂区区几万关宁军,而是他背后的鞑子兵啊。如相逼太急,以吴三桂出尔反尔之性情,他一怒之下投降大清朝,引清军入关相助于他,那对我朝来说便是,便是……”他本想说“便是灭顶之灾”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改口道“便是大大不利。” 宋献策虽市进小民出身,却通晓历史,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特别是亲自打下江山的新皇帝,心高气傲非如从前般礼贤下士愿听真言,是故他现在说话小心谨慎。近几日他确实夜观天象,见有天狼星犯紫微垣之象,这岂非不利,简直是大凶啊。可当此群情激昂之际,他不愿招致皇帝和众人不快,可又不得不说出自己的担心。
李自成听罢,低头思索,对于大顺军进京后的腐败堕落现象,他何尝不知,只是自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次征伐吴三桂,正好可重振军纪收拢人心。对吴三桂确实最好收降,但如不发兵加压,仅再派使者效果甚微。于是他说道:“军师可不必担忧清军,我们带上吴襄及所俘明皇子,十五万大军明天一早便出发,做好两种准备,收降固然是好,如那吴三桂不降,我们便一举歼灭他,速去速回,谅鞑子来不及动作。” 宋献策本欲劝李自成不必亲征,见此情形只得作罢,暗地里却是连连叹气。
(待续)
2014年01月14日初稿 by Elwy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