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將來人喚近馬前一問,竟又是山海關城士紳名劉泰臨,劉台山,董鎮庵,捎來總兵吳三桂吳大帥的緊急軍情稟報。來人曰,吳大帥經年在關外布有不少耳目,刺探清軍情報,近日有探馬來報,清軍統帥多爾袞親王探得闖王推延登基大典,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京城內部軍力空虛,即點起十幾萬大軍,前日已離開寧遠城,西沿長城向京城進發,按往日情形,似欲破居庸關入京。 李自成聽罷,臉色一凜,暗暗驚叫:糟糕!韃子好厲害!原想趁他們不及反應,速戰速決山海關,看來自己對韃子太一無所知。他們覬覦中原已久,欲於我改朝換代之際趁亂攻入,確是絕好時機。他轉向宋獻策,問道: “大軍師,你看如何是好?” 得此消息,宋獻策也是一愣,這次懸軍孤征,本是一賭,如今果然不出所料,韃子趁虛而入。想到所見天象,不禁心下沉重,他沉吟半晌道: “皇上不必過慮。依臣愚見,救京城為重,吳三桂既降,山海關暫不去也可。照目前速度計算,我們返京恐已來不及,不如北上密雲,半道伏擊多爾袞,皇上意下如何?” 旁邊劉宗敏等一干武將早已不耐煩,聽罷嚷嚷道: “軍師所言極是。以大明軍之無能,韃子犯中原數十年竟不能拿下京城,可見韃子並非如道聽途說般可怕。不如咱們打它一個伏擊,讓多爾袞嘗嘗我大順軍之利害。奶奶的,爺爺我早就手痒痒了,拿咱這大鐵拳打吳三桂那小跳蚤,不過癮不過癮!” 見劉宗敏這般孩兒心性,李自成不禁莞爾一笑,對劉宗敏道:“權將軍,這次便讓你過過癮。” 宋獻策卻似乎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語道:“倘若……倘若這情報有假……,” “軍師不必太過多心,即便情報有假,我們只需在路上耽擱得二三日,再往山海關剿吳,仍不為遲,我眼下最擔心京城安危,寧信不疑。”李自成接過他的話道。 說罷,傳令押上幾位士紳作人質,大隊人馬改道北上,策馬往密雲方向馳去。 …… 而此時,多爾袞卻在寧遠城安營數日,觀察關內動靜,尚未作出西進居庸關或南下山海關的決斷,每日裡仍外出狩獵,或和隨軍大臣們商討關內情勢進展,制定謀略,靜待時機。 這一日,忽聞來報,吳三桂有信使遣到。多爾袞升帳召見,見倆關寧軍將官打扮之人,渾身塵沙,神色極為疲憊焦急,顯是長途跋涉甚少歇息。倆人見之雙膝跪地,呈上吳三桂親筆信。此二人正是吳三桂副將楊坤和游擊郭雲龍。 信中寫道:自先帝崇禎皇帝殉國,京城淪陷,父吳襄及家人被俘於流賊李闖,三桂已無國可保無家可衛。三桂不願降於流寇作不忠不義之人,誓死據守山海關與李闖為敵並伺機為先皇報仇,光復大明江山。今聞李闖率十五萬大順軍親伐我山海關,山海關危矣!三桂無路可走,惶急間不揣冒昧求助於攝政王多爾袞大帥,你我經年交戰,素知三桂為人,現乞大清皇帝念及三桂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進京剿賊,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事成,三桂將自黃河以北,割半壁江山於大清朝以作酬謝,絕不食言。惟懇請順治皇帝允大明皇太子立都於黃河南,大清大明兩國永結友好,不再兵戎相見。…… 多爾袞聞言大喜。皇太極征戰中原二十年之久,山海關近在咫尺,卻未敢犯關一步,而是長途跋涉繞道蒙古,固有多重原因,但山海關構造太特殊,令之望而生畏,故不敢造次啊。今竟有山海關總兵願拱手洞開關門,引我入關,大清歷代定中原之大業豈不是指日可待? 想到此處,多爾袞不禁仰天哈哈大笑:“此乃天助我也!”當真是聲振屋瓦彌久不絕。 伏於地上的楊坤和郭雲龍不由得面面相覷,心中半是喜悅半是叫苦不迭。
(待續)
2014年01月17日初稿 by Elwy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