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748,64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民主是最坏的制度——除了所有其它制度
   

  在包括澳、英、荷、瑞典和美国在内许多国家,说“生活在民主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人的百分比已下降,在年轻人中特别低。对专制政体选项的支持率在上升。美国人认为军队统治可能会是一件好或非常好的事的比例,在2014年上升到了1/6


  老高按:昨天我贴出了美国华人学者冯胜平的一篇最新长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评论,有认真的剖析、细致的扬弃,也有尖锐的驳斥。最后一位网友(截至此刻,30日12点05分)则干脆说:“对标题直接写评论,就不读内容浪费时间了。我重复以前的话,冯就是高级五毛,潜伏在海外的。”让我大乐!
  转载冯文,引起各方观点人士的思考和争论,以扩展我的视野,正是我的初衷。可以将冯胜平贴上“高级五毛”的标签,但他提出的问题,难道能束之高阁、置诸脑后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民主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一系列现实波折,看来对于民主的辩论正掀起新一波高潮。今天我要推荐纽约时报中文网上Amanda Taub的报导《“红色警报已在闪烁”:研究称民主面临衰退风险》,他介绍了哈佛讲师雅斯查·蒙克(Yascha Mounk)的研究,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都知道丘吉尔那段关于民主的经典名言,冯胜平在文章中也引述:“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e others.”对这段话有多种中译,英文呱呱叫的冯胜平本人译为:“民主万恶,但别无选择。”通行的流传较广的译文是:“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除了其它所有那些。”还有若干别的译法,例如:“民主制度很糟糕,但别的制度更糟。”“民主最坏,除了其它曾出现过的制度。”“民主是最坏的制度,但其它制度更坏。 ”……五花八门!但意思人们还是能懂的:民主制度糟到极点,却迄今为止,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只好将就选择它。
  不仅能懂,丘吉尔这句话,一般来说,已经成为被公认的共识。
  不过,有志之士还是会更深入地思考这句话,从丘吉尔这个共识,引出了两种思路:
  一种是:既然无数代人、无数国度的人做过各种尝试,证明了别无选择,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和应做的,就是对这个不得不采取的民主制度,千方百计地加以捍卫、改进和完善,消除其弊病;
  另一种是:无数代、无数国度的人做过各种尝试都没找到比民主制度更好的制度,难道这就能证明今人、后人也永远找不到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在前人失败的地方重新起步继续寻找和探索,找到民主以外更好的制度吗?
  以上两种思路,可以简化为:
  A既然“别无选择”,就该捍卫、改进民主制度;
  B既然“民主最坏”,就该别辟蹊径,寻找更好。
  这当然是简单化的概括。而且,实际上挑战民主制度的有林林总总的人,未必都把丘吉尔这句话作为起点。
  尊敬的读者,您是持哪一种思路呢?
  今天的纽约时报中文网,有趣內容甚多,例如,有篇报导《参加特朗普就职庆典的价目表》披露了各种价码,捐100万美元及以上能怎样,捐50万美元至99.99万美元能怎样,最低的是捐2.5万至9.9万美元能享有什么待遇(这个档次,能收到四张入场券,使用范围包括就职游行、演唱会、烟火秀、就职舞会和一场“娱乐性十足”的欢迎酒会;或者两张川普就职宣誓典礼入场券),让我大开眼界。——文中还说:“尽管相关活动的细节是为特朗普及其圈子量身打造的,但与此前两党多位总统的就任活动大致相仿”。


  “红色警报已在闪烁”:研究称民主面临衰退风险

  Amanda Taub,纽约时报中文网,2016年11月30日,中译:晋其角

1480526603452810.png

  在许多国家里,认为“生活在民主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人的百分比已经下降。

  华盛顿——雅斯查·蒙克(Yascha Mounk)一向惯于做众人之中最悲观的一个。这位哈佛大学的政府学讲师过去几年里一直在挑战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一个国家一旦成为自由民主国家,就会保持不变。
  他的研究显示出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全世界的自由民主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
  蒙克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以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开始。2014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自己国家中的陌生人》(Stranger in My Own Country)的书。它以回忆录开始,讲述身为犹太人的他在德国长大的经历;但后面变成更广泛的调查,研究当代欧洲国家如何在建设新的、多元文化的国家身份时陷入困境。
  他的结论是,这一努力的进程不是非常顺利。民粹主义的反弹正在上升。但这只是一种新的政治吗,抑或是反映了更深层次问题的症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蒙克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政治学家罗伯托·史蒂芬·福阿(Roberto Stefan Foa)合作。自那之后,他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自由民主国家强度的数据。

1480526670775831.jpg

       哈佛讲师雅斯查·蒙克。

  他们的结论将在明年1月份的《民主期刊》(Journal of Democracy)上发表,文章认为,民主国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安全。蒙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红色警报已在闪烁”。
  政治科学中有一个名为“民主巩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的理论,认为国家一旦发展起民主制度、强大的民间社会与一定程度的财富,其民主环境便会稳固下来。
  几十年来,各种全球事件似乎都在证明着这一想法。“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是一个评估全世界民主与自由状况的监督机构,其数据显示,从19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被分类为“自由”的国家数量稳步上升。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从军事统治转向民主;冷战结束后,东欧大部分地区也随之转向民主。北美、西欧和澳洲那些久已存在的自由民主国家似乎比以往更为稳固。
  但自2005年以来,“自由之家”的指数每年都显示全球的自由程度在下降。这是一个统计异常吗?是几个随机事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发生的结果吗?抑或显示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蒙克和福阿制定了一个三要素公式。蒙克认为它是一种预警系统,这种方法的原理类似医学检测,能在民主政权全面爆发出各种症状之前检查出它的问题。
  第一个要素是公共支持:公民认为对他们的国家保持民主有多重要?
  第二个要素是公众对非民主政府形式(如军事统治)的心态有多开放?
  第三个要素是“反体制的党派和运动”――政党和其他政治重要参与者的核心信息认为当前体制是不合理的――是否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如果对民主的支持在下降,而其他两个指标正在上升,研究者就会把这个国家标记为“解除巩固”(deconsolidating)。他们发现,用医学来打比喻的话,“解除巩固”相当于流感完全爆发前一天的低烧。
  例如,1980年代,按照“自由之家”的标准,委内瑞拉在政治权利和民主方面得分最高。但其民主做法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在那段看似稳定的时期,委内瑞拉已经在蒙克-福阿的测试中被算成“解除巩固”。
  从那时起,委内瑞拉民主状况显著下降。1992年,委内瑞拉军方一个忠于乌戈·查韦斯(Hugo Chávez)的派系企图对民选政府发动政变。1998年,查韦斯在民粹浪潮支持下当选总统, 之后他立即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巩固了他自己的权力。他的政府打击异见者,监禁政治反对派,并实施一系列计划不周的经济改革,破坏了该国的经济。
  同样,当波兰在2004年加入欧盟时,它被赞誉为后共产主义国家向巩固民主过渡的有力典范。但是蒙克和福阿在那段时期内发现了强烈的“解除巩固”迹象:早在2005年,近16%的波兰人说他们认为民主是一种“不好”或“相当不好”的治国方式。到2012年,2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军队统治。在2005年前后,一系列反体制的政党开始在波兰政治中获得广泛认同,包括法律与正义党(Law and Justice),波兰共和国自卫党(Self-Defense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和波兰家庭联盟(League of Polish Families)。
  今天,这场低烧看起来已经很像流感了。2015年获得总统席位和议会多数的法律与正义党正在系统性地削弱民主体制。
  例如,政府试图破坏该国的宪法法庭,令欧洲联盟对此展开了调查。由此产生的报告警告说,该国政府的行为不仅“危及法治,而且危及民主制度的运作”。
  根据蒙克-福阿预警系统,如今,在美国和许多其他自由民主国家,民主的解除巩固情况都类似于委内瑞拉发生危机前的迹象。
  在包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新西兰、瑞典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里,说“生活在民主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人的百分比已经下降,在年轻的几代人中特别低。对专制政体选项的支持率也在上升。根据欧洲与世界价值观调查(European and World Values Surveys)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人认为军队统治可能会是一件“好”或“非常好”的事情的比例,在2014年上升到了1/6,而在1995年是1/16。
  这种趋势在年轻人中特别强烈。例如,在以前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统计,43%的年长的美国人认为,即便政府无能或未能完成其工作,军方接手也是不合法的,但只有19%的千禧一代同意这一点。欧洲出现了同样的代际鸿沟,53%的较老一辈认为军队接管政府是非法的,而只有36%的千禧一代同意这一点。
  在美国,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作为一个反体制的局外人而赢得总统选举。而在欧洲,对反体制民粹党派的支持率也在上升,如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希腊的激进左翼联盟(Syriza)和意大利的五星运动(Five-Star Movement)。
  当然,这只是一篇论文。和所有偏重数据的社会科学一样,研究人员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其实只是相当于问题起因的调查数据,而且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等其他对整体稳定性而言可能非常重要的因素。至少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认为蒙克和福阿的数据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令人担忧。
  当然,相关性也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虽然研究人员发现解除巩固与民主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但不等于证明了二者产生的根本原因。
  蒙克承认自己的研究“只是一个方面的测量”。“但是,”他顿了一下,然后表示,“它应该引起我们的担心。”
  他担心政治的细枝末节可以轻易令人们分心,不去关注这些更重大的危险。“这不只是关于特朗普会对EPA做些什么,”他说,EPA在这里是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真正的问题是,特朗普可能试图破坏美国的自由民主。”
  “看,这一套已经在其他地方开始运行了,”蒙克补充说。 “如果身为记者、学者和思想家的我们有什么责任的话,那就是把这种风险向人们讲清楚。”


  近期图文:

  民主的黄昏:冯胜平又一引起争议的文章  
  
“共济会阴谋集团”的传闻和史实  
  
对新闻和言论自由的新威胁正在冒头    
  
人生中见到彩虹的意外惊喜(组图)  
  
川普横空出世:全球性三股右翼保守主义  
  
多疑和误判导致政变,才结束文革浩劫  
  
大选之后说大选:公民权利和媒体责任  
  
文革50周年,海内外学者的纸上里程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