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742,92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赵紫阳在学潮期间的最致命错误
   

  卢跃刚认为,赵的处理学潮三点意见,是正确的,但只是一个脆弱的党内共识,它的贯彻是高难度的,需要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高超政治技巧,要兑现的基本前提是,赵紫阳能自始至终亲自掌舵,而不能假手于常委中并不认同这套方案的强硬派

  ◆高伐林

  【说明】
31年前的昨夜,北京枪声大作,血火交迸。
  31年后,昨天下午我的《伐林追问》节目,从一个角度,来探究“六四”历史悲剧。
  做完节目后,看看我所写的提纲,相对详细完整,于是整理出文字稿,刊发于下。
  节目的链接:
  https://youtu.be/WidSf_hkgB0
  欢迎收看指正!节目中许多图片,透露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赵紫阳为什么执意访问朝鲜,犯下平生最致命错误

  高伐林,《伐林追问》第105期文字记录稿 2020年06月03日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高伐林,欢迎收看《伐林追问》第105期。
  2012年6月,住在南加州的许家屯老先生以96岁高龄,飞到美东来看朋友,在长岛何频先生家小住。我从新泽西开车过去看他,老先生精神好得很,我从下午三点钟听他声若洪钟聊到晚上12点。“六四”纪念日刚过去,自然就谈到他在北京和香港度过的惊涛骇浪的日子。赵紫阳是从1989年4月30日,从朝鲜一回到北京,就召当时担任中共港澳工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许家屯上京,了解香港和海外各界对北京学潮的舆论;同时也因为许家屯和杨尚昆的关系不错,赵紫阳委托他去拜访杨尚昆,请杨向邓小平进言,收回对北京学潮的“动乱”定性。这些内容以前我写过,今天不细讲。那次许家屯对我谈到,赵紫阳在北京学潮问题上过于自信,轻敌了——他说的“轻敌”,是指轻视党内的政治对手的决心和能量,轻视当时局面的严重和复杂程度。许家屯说:“有什么必要嘛,非要去访问朝鲜?”
  胡耀邦1989年4月15日去世、引发学生和民众的悲情怒火,社会矛盾急剧紧张,赵紫阳为什么这个关口执意要对朝鲜进行一个星期国事访问?人们不断探寻、不断追问。
  当时不少人劝赵紫阳推迟访问。劝说者中最早的是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事实证明,他对局势最敏感,早在1989年4月14日上午,胡耀邦去世的前一天,田去赵家拜访,说出现重大政治动荡迹象,建议赵推迟访朝。这是党内高层建议赵推迟访朝的最早记录。田纪云后来回顾说,赵紫阳在“六四”期间最大的失误就是去朝鲜。“4月14日,我去劝他,恳切陈词,说,现在这个形势怎么能离开北京?访问完全可以推迟。赵说,这是国事访问,推迟不好,反而会让外界认为我们国内发生了多大的事情。李鹏、姚依林会处理好。”田对赵说,恐怕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
  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4月23日给赵紫阳打电话,认为全国已经处于“紧急状态”,“作为党的一把手,应该推迟出国访问”。但并不认为学潮有啥大不了的赵紫阳,还是拒绝了,《改革历程》书中记载他的回忆:“我说,耀邦追悼会后,学生已经复课,访朝这个事是邓小平和金日成定的,我不好提改变的要求,即使提出来,常委也不好通过,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在家的领导。”
  赵紫阳的智囊班子中不少人如陈小鲁、孙方明等,也都建议赵不要去朝鲜——盟友、智囊和政敌,竟然观点惊人的一致。但是中南海内外情绪郁闷、忧虑、恐慌,而赵却出奇地冷静、放松。
  赵紫阳访朝的动机,引起了许多猜测和诟病。李鹏埋怨赵紫阳居心叵测扔给他一个“烂摊子”,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还有一种说法是:赵紫阳不想陷进学潮,打算拉开一些距离,静观其变:访朝期间事态若好转的话当然很好,如果事态不见好转,那就轮到自己大显身手了;甚至有人分析,赵紫阳是模仿毛泽东文革初期点了火之后,就到外地转悠,等待刘少奇、邓小平露出破绽,回京一击,后发制人。田纪云则认为,赵之所以犯如此致命的错误,完全是因为“过于自信”——这与许家屯的说法倒很相似。
  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先生,在他的巨著三卷本《赵紫阳传》中,把关于赵紫阳访朝动机的说法,归纳为三种:“躲避说”,“阴谋论”,“自信说”。他说,“关于赵访朝动机,有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似不能忽视。”什么角度呢?卢跃刚引述了《改革历程》一书中赵紫阳的原话:我在朝鲜,“看了邓的讲话(4月25日对李鹏、杨尚昆的讲话),当时我脑子里马上的一个反应就是:又一场反对自由化的运动要来了。我倒没有想学潮平息不了,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十三大以来的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的势头受到损害。因为邓认为,学潮的原因是长期反自由化不力。”
  “阴谋论”,除了指赵紫阳搞阴谋,还有来自另一个方向的阴谋。美国《纽约时报》2019年5月23日刊登了赵紫阳的秘书鲍彤,与毛泽东的前秘书李锐的女儿李南央对话。鲍彤说,很多人问:赵紫阳为什么要到朝鲜去?赵紫阳自己是这样说的:他在1989年4月19日请示过邓小平,邓小平跟他说:“你去,回来以后你任军委主席。”
  鲍彤当时并不在场,但他认为,赵紫阳一定问了邓小平“朝鲜到底去不去”,才有邓小平的这句话。鲍彤没有说,但人们可能理解为:赵紫阳到朝鲜去,是邓小平的调虎离山计,要趁他不在国内,大权临时落到李鹏手里,就能按照邓小平的意图来处理学潮。这种理解我看比较牵强:赵紫阳对管军队一直没有多少兴趣,“军委主席”对他有多少吸引力?但赵紫阳可能把邓小平这句话,理解为自己依然得到邓的信任,所以就比较放心地去平壤了。

  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之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朝鲜这个近邻真是中国人的宿命,二十世纪中、后叶中国的乱局,都与朝鲜搅在一块。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介入金日成、斯大林发动的朝鲜战争,1989年赵紫阳访问朝鲜,都导致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
  赵紫阳出访前,对处置学潮提出三条原则意见:一、胡耀邦追悼会结束,社会生活应进入正常轨道,要劝阻学生游行,让他们复课;二、对学生采取疏导方针,开展对话,互相沟通,征求意见;三、无论如何要避免流血事件,但对打、砸、抢、烧、冲违法行为应依法惩处。
  这三点意见,政治局常委都同意,成为中央的正式意见,邓小平也同意了。所以4月22日上午胡耀邦追悼会结束后,李鹏要求赵紫阳召开一次常委会商量对策,赵说,“常委都议过了,不必再开会了”——已经有对策,就照那三条办。
  大意失荆州。文革动乱首先是中学生打砸抢,给邓小平、李鹏、陈希同等正在掌权的大多数官僚留下了深恶痛绝的记忆和“学生是社会动乱之源”这样的负面结论。文革结束只有12年,把“六四”与文革挂钩而不是与民主诉求挂钩,把处理学潮的不同意见联想到路线斗争,对这些官僚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党内政治文化、思想认识就是这样形成的。
  赵紫阳前脚走,李鹏一伙人后脚就搞出了很多名堂。赵紫阳4月23日至4月29日访朝一周,犯下他一生中最严重的错误。他离开北京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因为人们已经知道的很多,我这里就从赵紫阳走后第二天长话短说——
  4月24日。晚,李鹏利用赵紫阳授权,召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出席,杨尚昆、万里两人不是常委,但一直列席常委会,也参加了。还有好几位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如田纪云、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李锡铭、李铁映等,以及一些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听取北京市委、国家教委的学潮问题汇报。
  这一次会议是胡耀邦逝世以来常委扩大会人数最多的。北京市提出了“四点建议”,具体内容我就不细说了,总的精神就是要强硬。后来常委扩大会纪要写道:会议一致认为,当前种种事态表明,在极少数人的操纵和策动下,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已摆在我们面前。“会议决定:在中央成立制止动乱小组,由《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全党全国人民指明这场斗争的性质”。
  4月25日。上午,邓小平在家听杨尚昆和李鹏汇报,做了著名的“四二五讲话”。他肯定了李鹏主持的常委扩大会的定性——“动乱”定性不是邓,而是李鹏主持的常委扩大会首先提的,北京市委的“四点建议”在学潮定性和强硬态度上颠覆并取代了赵的“三点意见”。《邓小平年谱》记载的讲话主要内容如下——我只是节录:
  邓小平指出:
  “这不是一般的学潮,是一场动乱。就是要旗帜鲜明,措施得力,反对和制止这一场动乱。行动要快,要争取时间。”
  “这些人的目的是推翻共产党的领导,使国家和民族丧失前途。不能让他们的目的得逞。我们不要怕人骂娘,不要怕人家说名誉不好,不要怕国际上有反应,只有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了,四个现代化实现了,才有真正的名誉……”
  “这一场动乱完全是有计划的阴谋活动,……要害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要发一篇有分量的社论。这还不够,还要抓紧立法。准备迎接一场全国性的斗争,坚决把动乱压下去。不然天无宁日,国无宁日,天天不得安宁,甚至永远不得安宁。现在他们搞的那一套,都是“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搞的那一套,唯恐天下不乱。”
  “这场动乱,有后台,有黑手,方励之夫妇是个典型。表现坏的要解除职务,坚决调离。”
  “我们必须快刀斩乱麻,为的是避免更大的动乱。你们常委的决定是对的,常委的意见是一致的,这很好。只有态度鲜明,措施坚决,支持地方放手处理,才能把这场动乱制止下去。”
  原始纪录中邓小平还有一句话更露骨:处理学潮,“不怕流血”!
  这个讲话一锤定音,打出了镇压的底牌。
  4月26日。根据邓讲话精神写的臭名昭著的“426社论”出笼。
  4月27日。学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427游行”,回击“426社论”。
  4月28日。李鹏主持常委碰头会,他们感觉“426社论”调子太硬,激怒人民,决定展开与学生的所谓“对话”,并发一篇调子软和点的社论。
  4月29日,人民日报发了新社论,由鲍彤主持并修改。李鹏集团做了妥协,向赵紫阳“三点意见”靠拢。不过,沉浸在“427游行”胜利狂欢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当局所作的这点退让根本不放在眼里,无人理睬这篇社论;对话也举行了,但学生代表都是官办学生会选派的,根本不是示威请愿学生的代表,这样的对话等于是拒绝对话。
  4月30日。赵紫阳终于回到了北京。但情况已经全然改观。

  赵紫阳这个星期在朝鲜,完全是闭目塞听,国内的情况两眼一抹黑。朝鲜是世界上信息管制最严厉的国家。他的秘书李树桥回忆:“我们一跨过鸭绿江就是无线电管制,再好的收音机,所有的信号都收不到,听不到国内的声音。……26日凌晨零时30分,有人敲我的门,说大使馆有重要的文件看。……我一去,看了两个东西,第一,(4·24)政治局常委会纪要,第二,1989年4月25日上午邓小平谈话记录。”
  这件事太重要了,所以李树桥到2006年接受卢跃刚采访时,过了17年,都还记得是大使馆在十六开方格纸上,很工整的钢笔字誊抄。大使馆看文件有一个特殊的设备,怕有人偷窥,像老式照相机那样,拿布做一个类似微型帐篷那样的东西罩着头看。
  “我看完快到两点,跟大使馆说,早上七点半,把文件和设备拿到百花园迎宾馆紫阳套间外面安装好。早上大使馆的人来了,7点25分,我跟紫阳说:‘紫阳通知,北京传来重要文件,设备已经装好,请你看看。’没有426社论,只有这两个文件,紫阳也是罩着头看。他看完,吴学谦、洪学智、朱良……等人依次看。大家看完出去后,紫阳走到写字台前,用圆珠笔写:
  小平同志并政治局常委:
  我完全赞成小平同志关于制止动乱的正确决策。
  赵紫阳 1989年4月26日

  他跟我说,把这个内容用电报发回去。”

  七天时间对国内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学潮形势完全无知,赵紫阳成了桃花源中人,又把权力授予了政治局常委中的反对派首领,对于制订危机处理政策的最高领导人来说,无论如何是个灾难。赵紫阳访朝,“三点意见”的软肋就完全暴露了。
  卢跃刚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精彩,他认为,本来赵的处理学潮三点意见,企图温和处理学潮,促使学生回到校园,恢复常态,通过协商对话这样不流血的现代法治社会方法来缓解矛盾,化解政治危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赵紫阳应该了解,三点意见从历史经验、高层政治格局和事态的急剧变化来看,只是一个脆弱的党内共识,它的贯彻是高难度的,既有一个安抚学生、不激化矛盾的问题,也要克服阶级斗争观念、动辄使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惯性,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巨大的操作难度。”
  要贯彻执行三点意见,实现赵紫阳的设想,需要党内高层及其官僚阶层、各高校校方管理层,对学潮处理的认识高度统一;但现实恰恰不是这样,党内高层处理学潮,从来都是强硬派占上风,官僚集团和校方长期以来居高临下,对待学生、学潮,最熟悉的方式是糊弄、哄骗、恐吓、镇压。
  另一方面,学潮的主流呢,被悲情和怒火主宰,又不存在统一领导的组织,在短短半个月的抗争中,来不及涌现有威信、有胆略的领袖。这是一群有献身精神、牺牲精神的勇敢无畏的“野马”。一边是被压抑太久被激怒的学生,一边是被阶级斗争观念训练出来的官僚集团,从思想到方法都针尖对麦芒——十年改革时间太短暂了,双方没有学会对话和妥协!要贯彻落实三点意见,卢跃刚指出,需要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高超政治技巧。
  三点意见这个不错的方案,要兑现的基本前提是,赵紫阳能自始至终亲自掌舵,驾驭方案准确有利地执行;而不能假手于人,特别是假手常委中并不认同这套方案的强硬派李鹏,这势必在政策与执行之间形成断层,更何况,危机处理与常态处理是两码事!
  “三点意见”在赵紫阳离开北京一天之后就被废掉了。他访朝实际是把处置学潮主导权拱手交给了强硬派,虽然此时李鹏拿到权力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传统官僚的思路,认为此时的权力是烫手山芋,埋怨赵“把这个‘烂摊子’推给我了”。
  不仅是李鹏,包括李锡铭、陈希同这些中共党内强硬派,都没有意识到,由于赵紫阳访朝、暂时权力交接,李鹏意外地掌握了“六四”学潮的最高处置权,导致了“六四”学潮处理的根本性转折。若赵紫阳在北京,在既定方针下,李鹏等强硬派怎么绕得过总书记这个门槛去见邓?李锡铭、陈希同在赵紫阳面前怎么说得出渲染事态、推卸责任的狠话来?
  赵紫阳访朝归来,大错已经铸成。他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扭转被动局面:五四讲话、亚行讲话……但讲得再好,也无力回天。因为归根结底,要继续回到“三点意见”的方针,都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继续得到邓小平的支持,请邓小平收回“动乱”的定性,才能从“426社论”的困境中解脱,但他见不到邓小平了。总书记要见太上皇,通过近臣、秘书甚至女儿等多个途径,都被挡驾,只能通过他们得到一些并不靠谱的说法来揣测,这真是中共现代政治的大悲哀!邓小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要他改口,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第二个条件,就是维持与杨尚昆、万里这两位与邓小平关系密切的大佬的脆弱联盟。但他们的地位都有赖于邓小平,在邓小平明显与赵紫阳观点相悖的态度之下,他们还会支持赵紫阳吗?杨尚昆在整个八九“六四”期间扮演的角色、担负的使命十分神秘,早就启人疑窦;万里虽说与赵紫阳的改革思路相吻合,但他对赵紫阳是有心结的,他从加拿大返回,在上海表示支持邓小平的戒严;后来赵紫阳被软禁,他从不看望;赵紫阳去世后,他不送花圈,完全沉默,都是事出有因。这两个人,我一直关注,或许将来专门拿出时间来仔细说道说道。今天没有时间详谈了。
  中国古话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赵紫阳可以说“一访朝成千古恨”。今天是6月3日,31年前的此时此刻,北京倒在血泊之中。这巨大悲剧,我们要永远铭记,要让后代也知晓,共同吸取历史的惨痛教训!
  我就讲到这里,感谢各位收看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近期图文:

  关于南京大屠杀,七个问题要澄清
  难道爱国主义不是一种美德吗?  
  
中美两极格局是否就是新的冷战?  
  
民粹主义孕育强人,强人操弄民粹主义  
  
福山:中国模式是民主模式的替代方案吗  
  
“你们能活着,已显出中央的包容”  
  
人类最需要什么样的疫苗?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