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到过日本的外国人,都会惊讶当地食品价格的昂贵。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东京食品价格比世界其他主要城市高出25%~100%。造成日本食品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1,世界最高的人工成本,借地的不菲地价,是农产品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其中人工成本占近50%;2,日本耕地的零细是农业不具备大规模经营的条件,耕地面积仅有5万平方公里;3,生产成本的高昂,高度工业化和城市进程导致肥料,农药和农机械具价格的高居不下;4,农业生产自给率不到40%,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
农业是立国之本,日本农业上有「丰作贫乏」之说,与中国的增产不增收意思相似:农产品的大丰收导致价格暴跌,农民的实际收入不增反减。正是由于日本农家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曾多次出现丰作贫乏问题,为防止农产品供大于求,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日本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首当其冲的是 「减反政策」:大米限产保价政策。具体做法是,根据上一年度大米需求信息,制定当年度生产计划,限制农户种植水稻;为弥补农户限种的损失,日本政府支付大致相等额度的产值补助,02年度的数字,日本限制补贴一项高达5500亿日元。
第二,日本农产品当中只有大米自给有余,平均自给率只有40%。日本农业的高成本结构,导致农产品价格昂贵,在国际价格市场毫无竞争力可言,政府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海外价廉物美的农产品蜂拥而至必将会导致日本农产品出现过剩。
协调过剩难题是日本政府不惜同各国发生贸易冲突为代价的:采用进口配额限制和高关税的方式来调控进口数量。日本对大米的进口限制最具代表性:每年只发放国内大米消费总量3%~5%的进口配额;近年随着全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一再高涨,日本政府采取的是换汤不换药的办法,同意开放大米市场的同时,将进口大米的平均关税设定为每公斤351.17日元。
虽然以美为首的农产品出口国对日本的做法可以用愤怒来形容,但日本至今人未有妥协的趋势,03年东京世界贸易组织非正式部长级会议和世贸组织坎昆部长级会议上,日本政府就坚决反对扩大重要项目的关税配额及在农产品贸易关税上设立上限。
第三,鉴于国际压力及日本对国内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日本80年代末相继废除8种农产品进口配额;90年代初取消了牛肉和柑橘的进口配额。为了确保日本农民利益,日本出台一项新制度,就是「紧急进口限制」:如果日本农民认为大量的外国农产品的进口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有权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限制进口申请;政府部门经调查认定后,可以通过大幅提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
我们知道,01年爆发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战,其背景是00年日本农民认为中国大葱,香菇和蔺草的大量进口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进口;结果,日本政府从01年4月开始对上述三项中国农产品实行临时紧急进口限制措施而导致的。
另外,日本通过提高对农产品残留农药的检验标准,采取技术壁垒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就是闻名的「肯定列表制度」:规定进口农产品不得使用日本已经不使用的农药;并实行了最大限量的统一标准,即0.01毫克/公斤。这一高标准的技术壁垒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个例子,茶叶常用的杀虫剂硫丹的基准从以前的30毫克/公斤到新标准的3000倍,在06年实行制度开始的两个月,福建向日出口茶叶额减少了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民主党当政之前的54年里,享有“万年执政党”的日本自民党的主要支持群体是农民,而且自民党的很多国会议员直接来自广大农村,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政府对农民实施高度保护,这些政治倾斜就是所谓的“政治米价”。
第四,日本税制政策。日本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每年需要缴纳与土地关联的税费,若是农业用地被继承人继续用于农业生产,遗产税总额超过土地交易价格的部分可延期缴纳;若是继承人死亡或者从事农业生产满20年,未缴纳的部分税费即可免除。所以,在繁华的东京,仍然有纯粹的农业存在,也堪称日本农业的一大特色。相关税种中,日本政府对农业也都有倾斜,如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或个人均可在事业税,所得税,继承税,赠与税等税项上得到相当的优惠。
第五,日本农业补贴。农业补贴对日本农民来说优惠大于税收,农民收入的60%来自政府的补贴,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总额高达每年4万亿日元甚至更多。经合组织的资料: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4%,高于同期的农业产值的1.1%,也就是说,农业补贴超过了农业产值。
不容置疑,日本国产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进口产品,日本国民如何看待呢?日本人愿意支付高额的农产品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愿意支付,而且本国农产品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日本相当重视创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而日本媒体也竭力赞扬本国农产品的美味,营养价值与高度的安全性,久而久之,日本国人心目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国产品货真价实的印象;同时,日本的农业生产不追求高产量,而是不惜成本地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改善口感,即使本国农产品价格偏高,也不愁没有销路。
我们看两个例子,超市里贴有粮食饲料饲喂标识的鸡蛋,比贴有普通饲料饲喂标识的鸡蛋要贵3~4倍,却依然走俏,原因是蛋黄明显的大而红润,营养成分也有明显的不同标示;家喻户晓的「日本松阪牛」是品牌效应的代表经典:松阪牛的饲养程序极为严格,饲料是国产大麦,豆饼为主的混合饲料,为了给成牛增进食欲,每天给牛喝啤酒,按摩,按时听音乐,接受日光浴等,一头日本优质松阪牛的价格大致在四五千万日元,仍然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是美国牛肉或者澳大利亚牛肉所无法取代的。
从日本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农产品实际价格上涨是工业化中后期必然面临的问题。农产品实际价格上涨,不仅有利于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启动农村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在未来促进日本各行业的景气,促进日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这里想说的是,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费景汉-拉尼斯(Ranis-Fei model)拐点」,费景汉-拉尼斯拐点的意义是,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重视农业生产,不断向工业转移农业资源,就会出现全社会资源都趋向于高盈利水平的行业,社会资源将逐渐撤离农业,造成农产品总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其结果是农产品价格上扬,粮食问题将不可避免。
「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不仅是日本经济的主流观点,也是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始终贯彻的主旨,同时也是日本政府对农产品采取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知道,日本通过工业对农业的拉动,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保证了农产品价格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不仅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保证日本内需增长,更促进了日本在工业化后期的更快发展。
富庶的农村,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也带来政治的稳定,不会因为经济差别过大,造成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剧烈流动。日本劳动力既能滞留在农村,也能在急需的时候输送到城市,没有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压力,而农民收入增长之后,消费能力提高,增加了内需,对日本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农产品价格采取一定幅度的提高,不仅与解决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而且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对中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一种矫正,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当然,像日本这样利国利民的前车之鉴,是否能够中国一些良性的提示呢?当然,这需要中国政府从政策上平衡把握,欲速则不达。
卓文萱有一首好听的歌,不是唱大米的,而是柴米油盐:「别要求太多 别说没胃口 柴米油盐也有淡淡的美好 少一点冷漠 加一点承诺 调出最幸福的味道 幸福调味……」听着这首歌的时候,真的想说,对中国的农民,能不能少一点冷漠,加一点承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