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Original 丁咚 亚欧视点 2021-12-29 22:47 在年初的大选中惨败的国民党,推动对民进党当局信任投票——“四大公投”,再遭滑铁卢,民望跌至低谷,在随后的台湾多项民调中支持率落后。 《美丽岛电子报》本月开展民众认为谁最适合担任下届领导人的民调显示,国民党籍的新北市长得票22%,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5%,而台湾当局副领导人赖清德则以30.6%居于榜首,相比较10月份的民调,上升了5个百分点,显示出“四大公投”的后续效应仍在显现。
在另一项由台湾民意基金会发起的“2021四项公投后台湾民意新趋向”民调中,受访者46.4%赞同蔡英文处理台湾事务的方式,44%“满意”民进党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46.2%支持苏贞昌所领导机构,均超过不满意率。
在同一项民调中,对台湾地区政党的支持率,民进党也以31.8%高出国民党12.2个百分点,继续拉开差距。
发起对民进党当局信任投票的“四大公投”的最后结果,实质上成为对国民党自己的信任投票,至少说明三个问题:
国民党没有从大选惨败中痛定思痛,吸取足够的教训,因应台湾、地区及国际情势变化,进行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以崭新面貌回应选民的失望,政纲和政治话语均落后于形势,在政治边缘化、衰弱化的道路上继续下滑。
国民党中央没有建立强有力、有声望,顺乎民意的领导团队,朱立伦回锅担任主席,变成该党江河日下的新象征——居然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政治人物来领导亟待重整、变革,再造新貌的在野党,以期有朝一日重掌政权。 接连在大选、“四大公投”中获得胜利的民进党当局稳住内部局势,民望持续上升,同时随着印太地区日益变成全球瞩目的焦点,其外部支持和援助将不断提升,两者结合使民进党当局更趋强势,利于其主导政局走向,并将拥有足够的舞台在下届大选前充分施展拳脚,进一步赢得民意,从而为新一届大选做好铺垫。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均已制定自己的“印太战略”或准备制定,关注并围绕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发声常态化,部分国家在台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及在台海周边开展其他军事行动也日益频繁,它们都将助长民进党当局的声势。 尤其是超级大国在新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就四项条款及邀请台方参加明年举行的环太军演达成两党共识,使其变成“太平洋威慑倡议”的重点内容,台湾地区由此将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施政与超级大国领衔的西方国家的强势支持,形成彼此撑持、互动及促进的态势。 美国与台湾方面合作已经形成了一股“改变现状”的自然流向,从这一态势看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不久前就维护台海“现状”所发表的观点,就可以看出其玄妙之处:以美方重新强调的自身的“一个中国”政策为基轴,以“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框架,美国是要以重塑的“台海现状”为现状,促使大陆同意台海新的战略现实。 随着国民党的接连惨败,台湾岛内政治局势正形成一家独大格局,再加上美国及西方国家愈来愈强的支持态势,正使风雨飘摇之中的国民党陷入进退维谷之中:进,要向民进党看齐,向美国的台海对策看齐,彻底改弦更张,还不能假心假意、半心半意,否则难过民意关;退则在政治上毫无立足之地,最终将被逐出局。 正因如此,在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大气候及台湾岛内小气候联动的背景下,应该看到,以台湾地区将要来临的新一届大选为临界点,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两岸关系、台海形势,都正逼近一个关口,一个十字路口。
怎么跨过,成为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提前充分研判,并做好心理上的、战略上的、实务上的准备,至关重要。
复旦教授: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法家的权谋术不会赢得尊重ZT 溪阳东 12/14 09:13 文化领域达人 作者简介: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教授
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
中国公众和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 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01 古代中国历史 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一八四〇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至少,远不如公元一五〇〇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 某种程度上,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种权力太有快感了。但是,这种对个人的自我实现,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从上到下都是人治,所以在看起来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之下,绝大部分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我们为他们定的规矩,但是,我们自己都不想遵守规矩,特别是别人订的规矩——有权力的人尤其如此。这一点在中国历史和当下中国官场的各种乱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太沉迷于中国历史 导致闭目塞听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固步自封。 许多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一四六九至一五〇〇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 而英国在一六〇〇至一七八〇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 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固然可以大书特书,即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也都曾有过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这样的结果是,在追求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03 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 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并进而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04 怎么办? 要想多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都迫切需要转向。在科普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量。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 少点中国古代史,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现代史。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而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历史已经使得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都懒得了解世界,也没有能力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 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与此同时,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责任编辑:张佳代 PX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