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来自: 加拿大 + 美国 |
注册日期: 2011-02-27 访问总量: 2,495,477 次 |
|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
|
|
|
|
|
|
| 也谈偏见:咱自家的 |
| “医生,你是哪里人?” 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搞得不知该从那儿答起。有时也只好用问题来回答问题:“你是按国籍,居住地,籍贯,文化,还是长相来算呢?”按祖籍,该是福建人,可从没去过。以前,入学工作等需填各种表格,每次总有籍贯一项。记得小学第一次填表,父亲说: “就写福建吧。” “为什么?” “因为我是在福建出生,籍贯就随爸爸的出生地填。” 刚开业时,衣着时髦的舅妈来诊所。见了我挂在侯诊室的一块牌上有籍贯福建字样,便好心建议把它换下来: “侬又勿是福建人,十三点兮兮挂滴格牌作啥?人家还以为侬是偷渡客呢,唔末台型。”不知从何时起,福建人成了偷渡者的同义词,成了被歧视的对象。 这牌子就这样一直挂着,为得只是让她每次来都能看到。 其实舅妈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女人。年青时吃了不少苦,因为出身“不好”,时常陪着舅舅站台被批斗带帽子游街。好不容易地带大了表姐表哥和我们三个。即使被人围 着喊着“打倒xx”的口号,她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精致得交关有味道。在那段文革的非常岁月里,舅妈一直是里弄里邻家姆妈们私下别苗头的对象。儿时 常常被寄养在舅妈家,目睹了不少舅妈的风采,也经受了许多她那莫名其妙的傲慢与偏见。 “你妈搞七念三,硬要把你生在杭州,幸亏我有本事,养侬,帮侬读上复旦。不然,那有上海小姑娘肯嫁侬咯格乡下人。” 舅妈有时的偏见真是直接了当,毫无遮拦。她所代表的偏见和歧视无处不在。有时戴着客客气气的面纱,有时带着赤裸裸的野蛮: -上海人将上海以外的所有人统称乡下人, -北京人将皇城脚下都当作外地民工, -喝咖啡的不和吃大蒜的同台, -上只角的看不起下只角的, -读过几句的讥笑没文化的, -河北的嘲笑河南的, -东南的讽刺西北的, -男人欺负女人,打老婆的, -富轻穷,穷仇富的, -白的隔离黑的, -彬彬有礼的调侃没有礼貌的,时不时雷人一句:“粗鲁,不成熟,说话太大声,不遵守美国礼仪”。 舅妈的傲慢,可能是来自她的出身世家和宁波血统。舅妈常常把宁波人苏州人比做上海人的老祖宗:“唔没哦呢宁波人苏州人做生意,啥地方会有现在的上海宁。” 她的豪言壮语,常常会让我们这一辈彻底晕倒。 表姐那时中学毕业,无奈中去了崇明农场下乡。无聊中交了男友。那时叫做轧朋友。也只不过在大光明看场电影,连拉拉手的份都没有。好家伙,舅妈“作天作地”活活把他们拆了。硬说那男生是下只角的江北宁,“小家把气”,连根号3都不到。配不上”老克拉“出身的表姐。 她的偏见时常也是无厘头。在电梯进来一个黑人,全身会紧张。在教会,带头反对同志们的婚姻法案。皮肤色素深一点的,都会被她贴上“阿差”或是“红头阿三”的标签。 联想到近日多伦多Mclean’s杂志一篇 “太亚洲化”文中的隐性歧视,和华莱丝的视频讲话,舅妈的可称得上是显性中的显性。 虽然舅妈常常这副腔调,她仍然是我最爱的舅妈。 大概是小时候被舅妈刺激多了,好像我对“你是那里人”这类问题有点过度的敏感。当时常会不自觉地给问我的人一个多选题:“我祖籍是福建,生在杭州,长在上 海,这些可不是我能选择的。我住得最长,最爱的地方是多伦多和Muskoka。自选的国籍是Canadian,挑一个吧,你说我是那里人。” (若有阅读困难,请沪籍同学加注。)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