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上回说到因胆结石要连胆带囊一并摘除。
昨天,人生第一次作为病人在这个我曾经学习,工作和教书多年的医院里正式登记成为患者。这身份的改天换地可没少在家人中及圈子里引来评说许多。其中以家中老人们的关心及担忧为最。 父母几个月愁眉不展。时不时地在提醒我:那个主刀的David是不是太年青了点? 你怎么就这么听从家庭医生Babara的话,她说谁你就让谁来开膛剖肚? 也不挑挑人选? 要不去找你们的外科Chief来做? 要不叫那个常和你一起喝酒听Jazz的邻居Steve来帮忙做? 熟人总是放心一点…云云。 当得知我已经确定由David来操刀后,俩位老人的关注焦点则有了转移:那个David以前在你手下做学生时的考试成绩如何? 在胆囊切除术方面有无发表过论文? 事故率有多少? 应急应变能力怎样? 老人们的这些问题真是可比工作面试时的资格审查的难度。 他们二位意见最大的是我选择按步就班地耐心等待见David的预约Appointment和之后OR手术室时间的轮候。Barb也有好意提醒:
“要不要我亲自给David打个电话,让他尽早见你?” “不用不用,就叫你前台秘书按常规去预约就行。” 当Barb推荐David来主刀时,除了名字我还有点印象,别的真是一慨消失在过往的记忆之中。Barb倒是还记得他的不少故事:
“你忘了? 他就是N年前你我搭档做Team Medicine时带过的那个冰球迷实习医生。那次年终lntern's Party时喝高后与Calvin同志大跳热舞,为此还一度被追他的护士姑娘们质疑他的性取向。”
尽管有如此香艳的故事,我还是在回家后翻看了陈旧的影集之后才能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David这段故事我一再没敢和老人家们述说。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原先故土中国生活时的那套方式。寻医问药和办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信奉的是熟人好办事的文化。老人家是国内时被人忽悠多了,特别是过往和有话事权的人曾经有过的一些不快经历。为此,他们对陌生人总是有点警惕感,和说不出的不放心。这种心理,思维方式和就医文化在我自己的华人患者群里也是十分普遍。其实,在加拿大就医完全没有这个猜疑的必要。医生们遵循的是医学指引和遁证医学的指导思想。凭借经验行医,而且还被同行及患者遵重的医生在美加两地都是很难找得到的。 告别了登记处的姑娘,手腕上筘着ID Brace,来到Day Surgery部门。办完了手续后,开始静等OR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的召唤。这一等,又是近二个小时。护士们都在忙个不停,实在无空闲来应付我的DQMQ。等着无聊,便拿出iPad写了上篇博文。想来每天多少人要等我,今天轮到我来等人也是十分应该而且公平。 原先七点的手术,九点过后有护士来叫我进去。当值的麻醉师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医生,这位跟我一样,是个好DQMQ聊天的主。他原先来自香港,HKU本科学完后随父母移民。在Queens读的医学院。医生的圈子太小。这一聊,发现他女儿和我还互相认识,现为Ob/Gyn。我们还有共同的病人。 我和麻醉医生一边聊着,一边就被护士放平在手术台上。台有点凉。好心的护士拿了一条温暖的棉毯盖在我身上,大大的眼睛满怀关爱。姑娘手脚麻利,没等我明白过来,她已经将IV点滴接上了。正想夸她几句,麻醉师就从一旁将氧气面罩盖到我的脸上。一边笑着说: “先吸几口氧气再跟姑娘DQMQ也不迟。”
然后,我就啥也记不得了。 就这样,我被麻翻,彻彻底底。……待续。 (2011年5月20日,写于胆囊切除术后第一天。原来这写博码字还能止痛,效果不下于30mg的可待因。妙。) ================================= 相关博文:
http://blog.creaders.net/logcabin/
1.
2. 病来了 http://blog.creaders.net/jesus4you/user_blog_diary.php?did=82369
3.我的家庭医生 http://blog.creaders.net/logcabin/user_blog_diary.php?did=81007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医言堂 |
|
留言时间:2011-05-25 14:36:57 |
|
|
百草,天婴,寇云:
真对不起,更新博客时不小心弄没了你们的留言。实在抱歉!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