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只顾超碗派对,把酒狂赞Manning。却好生错过了万维的又一场文化大革命。今见有人笑谈万维各路英雄,却独独漏表了一路自成一统的好汉:那种藏身于自家院里窗栅栏后面的娘娘腔英雄。容本堂捉笔笑侃一番,也算是给众生相补遗。 娘娘腔据说英语是叫sissy,也是时常被用来戏说某些男人的腔调。娘娘腔的男人虽然不见得是涂脂粉黛的女色,但其举止音容一样的飘逸轻婉。这种独特的腔调总是语气娓娓柔缓,诗情画意之中皆是臣妾意识的隐约纤细;一颦一笑之间溢出的是百分百的女性人格。 早些年头,那还是文革的时候,里弄里有个男孩是家中唯一的男小囡。他上面全是姐姐。家里给姐姐们起的名字也是好生有趣,从老大的招娣开始,连着的是盼娣、遇娣、望娣姐妹四个。这家的造人最后还真是造出了男孩,起名为封弟。这位封弟平日里大概是只知与众姐姐玩耍,练就一副柔蕴的娘娘腔。有次,几个爱闹的儿时玩伴笑他奶油小生娘娘腔。他终于忍不住火了,跑回自己家,隔着窗栅栏,翘着莲花指,站在窗栏后对着弄堂里那几个调皮男孩大吼:“小赤佬,要再讲偶尼娘娘腔,小心老娘我跟你们翻脸!” 这种躲在自家院里骂人的娘娘腔实在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冷静且理智而又不失风度。 这种吵架的风范绝不会造成肢体冲撞,丝毫没有庸俗文化的一丝一迹。 网络时代的娘娘腔也是如出一辙,一般也是腔势乏大,腔调乏足,温而乏火。网络娘娘腔到了急不可耐时,也可喷洒出少许文火。一般网上娘娘腔只在麻辣隔壁的这块那块文火煲汤罢了。欠煞的愠色总也是以好言相劝开头,什么勿用侮辱性质、什么为你好的东东。然后,柳枝点水般的再来几句走狗之类的攻击蹬足划水。这倒也能算是臣妾骨髓里仅存的一丝暴力冲动。也好,有了软化剂的几句叫骂大凡也不会沾到别处去引起冲突。娘娘腔的激动,总也到不了高潮,没到沸点便收场了事。然后还来个酸不拉鸡的之乎者也唐诗宋词,自以为是娘娘腔能以柔克刚。 奇怪的是娘娘腔总有不少蛮汉相好。仗恃肥壮,凭借吼叫,依仗动粗。这些蛮汉通是弹眼落睛、五大三粗、动则粗口的绿林好汉。私底下好汉们蔑视娘娘腔。不过与娘娘腔齐肩并立时,倒也能反衬自己的几丝阳刚及自以为是的“大丈夫”气概。莲花指的勾当,娘娘腔的投怀送抱却更显得蛮横好汉只不过是息了火的外强中干。 据说娘娘腔中偶有多才多艺,三步成诗,善歌能舞的。那娘的魅力,功力,能像真的娘娘一样地活灵活现的文化一场,让你捧腹以至差点绝气倒地。 中华文化就是溥大精深,这娘娘腔说不定那天变成个秦腔河东狮吼也是难说。搞不定娘娘腔也会来个Manning似的孤身独闯敌营,双脚着地,怀抱橄榄,被压叠于诸多罗汉之下也一样在所不惜。 南腔北调的要说也是黄帝嫡传炎帝子孙的腔调,秦腔、娘腔都不例外。吼就吼呗,管它是sissy还是男人或者是正身娘娘的腔调。 (闲话一篇调侃。若有其它可帖之处,看客只管拿了用去护院也好,攻击也罢。有版无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