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800,57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今天的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们什么?
   

  如果从前可以抛弃“六艺”中射箭和驾驶马车技术的教育,因为那些技能没有用了;未来为什么需要知道读书和四则运算这种完全可以由电脑完成的技能呢?真的需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吗?真的需要成为一个将来必定会被淘汰掉的工程师吗?


  老高按:我读到过美国科技如何全球最发达和美国中小学教育如何一塌糊涂的报道,对二者的极端对比,忧心忡忡,也曾探究过若干原因。
  读到历史学家赫拉利的三部“简史”,尤其是《未来简史》之后,有了新的领悟。今天读到这篇《美国:高科技国家?文盲国家?》之后,更觉得应该换用新的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诸位认为如何?


  美国:高科技国家?文盲国家?

  Eric,纽约时间


  在上个世纪末,有两部科幻电影很受欢迎,一部叫 “Deep Impact”,中文翻译是“天地大冲撞”;另一部是“Armageddon”,中文翻译是“绝世天劫”。讲的都是一颗宇宙天体撞向地球,人类如何努力使其改变运行方向,避免撞击,拯救人类的故事。
  但这仅仅是科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地球,依然处于完全不设防状态。我们的大气层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宇宙天体过大,不能在大气层中完全燃烧殆尽,那么地球依然会面临撞击的危险。很多科学家相信,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和一颗大质量的天体撞击地球,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有关。
  直到2021年11月24日,人类才首次开始尝试通过自己的火箭技术,来保卫自己的星球。NASA发射了一颗空间探测器,而这颗空间探测器的目的,在于测试是否可以改变小天体的运行轨道。
  这项计划的名字叫DART(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双小行星变向测试),耗资3.2亿美元。由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运载,于24日凌晨在加州范登伯格空间基地发射升空。这一探测器的目标,是目前离地球还有600万英里远的一个小型双星系统(对联星系统)。
  这个双星系统由一颗直径为780米的主小行星Didymos和它的卫星,直径仅为160米的Dimorphos组成。这两个词在希腊语中都是“双胞胎”的意思。它们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但运行轨道和地球轨道是交叉的。离地球最近的点只有不到6万公里,因此属于有潜在撞击危险的小天体。
  DART计划中,这一探测器,将会于明年10月份,以每小时15000英里的速度,撞向小行星卫星,就是那个直径160米的Dimorphos。然后科学家们将收集数据,看这次撞击将如何改变双星系统的运行轨道。
  这是人类第一次试图改变一个天体的运行轨道。
  在看完这条科技新闻之后,你会不会觉得美国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国家?当然,这毋庸置疑。但是,我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在2019年的芝加哥的一项调查中发现,11年级的学生中,仅有26%,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这个年级水平的阅读和数学能力的要求。但神奇的是,到他们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的毕业率竟然高达84%。最后这一年里显然发生了奇迹,否则我们就只能认为这个教学系统根本就是糊弄人的。事实上,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美国,大学教育的第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会因为阅读或者数学不及格而参加补考。在美国,有4300万成年人几乎是不识字的。你能相信吗?这是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NCES)2020年数据,21%美国成年人基本上无法阅读,属于文盲。
  你是不是会感到有些错位的感觉?如何理解这种基础教育的薄弱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呢?
  是美国在公共教育上的投入太少吗?不。美国虽然存在教育投资各地的不平衡,但即使是投入高的地区,基础教育的结果依然很糟糕,比如纽约地区和加州地区,每个中小学生的投入都在20000美元一年以上。但成绩提高了吗?没有。加州4年级的学生中,仅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达到这一年级所要求的阅读和数学能力。在8年级的测试中,达标的西班牙裔孩子只有19%,黑人孩子只有10%。
  这是为什么?很多当地的居民心中是有答案的。这个答案就是:教师工会的强大。教学水平再糟糕的老师,都不会被辞退。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敢得罪教师工会吗?因为他们在加州,有31万人的工会,在加州的地方选举中,教师工会的力量是第四大的,前三个大佬是:能源工业、监狱警察、和医疗卫生系统。这些利益团体,谁都不愿意得罪。
  这一问题甚至引发了目前加州的一些居民要求修改自己的州宪法。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简单介绍一下。
  2012年在加州曾经有一个官司,叫Vergara诉加州案,原告是代理9名加州公共学校的学生,诉加州的一些关于教师任期、辞退等方面的法规违反了加州宪法,导致一些素质很差的老师被保护起来,影响了孩子们得到公平的教育的权利。比如说,加州教师协会基本上采用终身制,在教师内部,没有考核制度,即使有一些考核,其结果与教师的去留和薪酬,也没有关系。加州如果迫于经费压力必须要解雇教师的时候,也严格按照教龄排资论辈,甚至严禁考虑教师和教学水平相关的资料。这些被原告认为对于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2014年,法院判决原告胜诉。教师工会不服,上诉到上诉法院,2016年上诉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认为教师工会的法规不违宪。2016年,此案被上诉到加州最高法院,但最高法院最终决定不受理。加州教师协会最终胜诉。

0000.jpg

  Vergara诉加州案9位学生

  既然不能靠打官司来赢,就只能修改宪法。加州规定可以通过公民投票来修改宪法,目前一些加州居民就在进行这一项工作。他们试图将保护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权益,加入加州的宪法中。
  公平地说,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因为是各州甚至各县自行管理,因此水平差别很大。像华盛顿州、新泽西和弗吉尼亚等州的基础教育都很不错,但总体上来说,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州,整个中小学教育基本上就是糊弄人的。他们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变和提高。
  但这里引申出来这样一个话题:我们真的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吗?
  这问题咋一听起来很反直觉。我们当然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现代科技发展那么快,我们的孩子如果不学习,不是很快就被时代抛弃了吗?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难道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我觉得问题越来越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理成章了。
  现代科技的发展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大大地提升了一个人的能力。但是,这种提高不是普遍性的,而是选择性的。比如说,在古代,一个文明大国,和一个荒蛮部落,是有一些差距,但其实差距也并不太大。无非一个用纺织品裹住自己,一个用兽皮裹住自己;一个有复杂的社会层级,一个全部由酋长说了算。一个古代人再聪明,再勇武,其能力也最多能超过普通人的两三倍。中国的古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句话在古代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在现代社会里是完全不适用的。科技使得一部分人的竞争力大大地高于其他人。你可以想象一下掌握了马克沁机枪技术的人,他可以敌得过几百倍于自己的蒙古勇士。而在古代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个蒙古勇士最多也就能打得过三四个相对体弱的敌人。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技术指数级地放大了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优势的差别。
  而技术的本质,就是要替代人的劳动,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这就使得技术越发达,对人的数量的要求,就越低。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懂技术的人吗?

  另一方面,从教育本身来说,我们其实也一直在改变着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古代,无论是希腊战士,还是中国古人说的君子六艺,在教育内容中都有搏斗技巧方面的要求。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是需要这个的。但到了机枪被发明之后,这种教育就退化到仅仅只是保持健康的身体而已了。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体育,没有一项是希望将你培养成一个斯巴达战士的。为什么?因为工业化革命之后,社会已经不需要你的体力了。机器替代了人类的体力。
  那么智力呢?我们的智力很快就会被网络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有一本在中国曾经很畅销的书,叫《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根本不是学历史的。他的写作大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换句话说,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来自教育的训练,而是因为网络的云储存功能的强大。这种类型的书,目前已经可以粗略地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写了。换句话说,《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如果完全是人工智能创作的,恐怕很多人也觉得可以接受。
  好了,现在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从前可以抛弃君子六艺中的射箭和驾驶马车技术的教育,因为那些技能变得没有用了。那么,我们未来为什么需要知道读书和算四则运算这种完全可以由电脑完成的技能呢?事实上,我们今天的教育系统,本质上是来自于工业社会的。在美国我们开始做了很多改进,但其核心还是工业时代奠定的阅读、计算、逻辑思维和判断力的培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真的需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吗?真的需要成为一个将来必定会被淘汰掉的工程师吗?
  这一看法是不是太超前了?我的估计是:很可能是太超前了,但这无疑将会是我们的未来。所以,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可能很多基础的观念就需要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教孩子什么呢?
  我最后想说的是:天才往往是自我教育出来的,正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而中小学中强制教育出来的人,可能上大学,但他们最多也只能成为工程师,而工程师这个职业,是很容易输给技术本身的。只有在中小学教育中表现出有极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孩子,他们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他们进入大学深造,才可能是将来这个社会还需要的极少数的顶尖天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似乎不应该在知识本身,而应该是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和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近期图文:
  
  人类进步了吗?为什么大家还是活得这么累?  
  
中国三大转型困境决定了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中国生育率为何大降,比发达国家还低得多?  
  
游戏本身并无高下,但游戏规则却有优劣  
  
人类为何互相仇恨?福山找到了一个原因  
  
糊涂蛋知识分子如何把整个世纪搞得一团糟  
  
政治心理和文化基因:揭露和阐释一个不同的文革  
  
报道六四获普利策奖的著名记者为何离开《纽约时报》  
  
法国版华为事件?中国版阿尔斯通事件?  
  
阅读主导的时代结束了,为何还提倡读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