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阅读主导的时代结束了,为何要读书? 2021-08-01 11:25:05

  我一直认为,到我们这一代,文字时代开始落幕。我们是完全靠阅读长大的最后一代,差不多是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字时代的最后一代人。下一代人吸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一样了。我们一向叫做“思想”的东西是跟文字连着的,今后会是什么样子、如何传承?


  老高按:最近一个月,个人生活的主题词,就是“书”。本来开始着手对自己的书籍加以甄别、淘汰,不料各种原因凑巧了,各方师友的书大量涌来,或一两本、三五本,或几十数百本;其中有的是签名馈赠;更多的是师友们也在清理自己的藏书,忍痛将自己不会再读的好书转交给估计会喜爱它们的我;还有经营中文图书批发的朋友必须处理一大批书——这些书虽然良莠不齐,但是其中的“良”也数量惊人,其中我爱看的,就是不眠不休也得数年才能读完。朋友不得不通知本地一些爱书朋友前往各取所需,想要哪本拿哪本(当然都是赠送,不要钱!),又通知本地的公立图书馆,看哪家有能力消化就捐给哪家——一本书或捐或售到达图书馆之后还得经过许多工序、耗费大量人力,才能上架、出现在图书馆网站的书目中与读者见面,许多图书馆没有这样的人力;若没有懂中文的馆员,就更无法接收这些书。
  我和老婆拿到这些书,赶快发挥二传手、集散地的功效,通知认为可能需要的朋友“认领”,果然响应热烈——毕竟都是不要钱白得的啊!我们心里很快乐:毕竟还有这么多爱书的朋友!不过仔细一想,又不免泄气:都是我的同代人,垂垂老矣!
  不管怎样,我们家转送出去了很多,自己留下的也很多。床头堆着书,餐桌旁堆着书,卫生间堆着书……古人有读书“三上”之说,“马上、枕上、厕上”,我岂不也有点那意思了?能得到多少思想营养、精神收获且不说,那一份读书的喜悦让我陶醉!
  前天一位纽约的作家朋友老哥来信,他几个月来一直在清理藏书,把估计我会爱读、打算馈赠给我的书装箱了,估计也有几十上百本,光是《吴宓日记》《吴宓日记续编》就是二十厚册,是他珍爱的藏书,从中国漂洋过海,在美国多次迁徙,都舍不得丢弃,一直跟随他。他说,住在新泽西的儿子什么时候去看他,就交儿子带到新泽西,并通知我去取。这些爱书赠书的朋友,让我不知怎么致以谢忱才好!
  想到书,说到书,实在是话头不断。正是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之中时,读到哲学家陈嘉映的一篇谈书的演讲,让我冷静不少!
  陈嘉映也是同代人,1952年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至199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哲学系博士,获得学位后1991年至1993年,任法国跨文化研究院研究员。199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转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被聘为终身教授、紫江学者。2008年,转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
  陈嘉映在1987年首次将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翻译为中文版,此后与他人合作翻译了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后首批译介西方现代哲学的中国学者。
  本文应该是他对青年学子的演讲整理稿。原来有一两个小标题,我又加了几个,让读者喘口气。


  微信,是对文字时代的最后一击

  陈嘉映,原载陈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观》,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版


  那个年代,靠读书在谎言的汪洋里寻找真理


  跟从前的时代相比,读书这事儿变化很大。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每年都办旧书大卖场,还没开门,门口就挤满了穷学生,开门,冲进去挑自己要的书。成千上万本书,书脊朝上摆在大长条桌上,谁抢到算谁的,美国学生眼快手疾,我们留学生眼慢,吃亏。一美元一本的,两美元一本的,三天后撤场,一袋子几块钱。
  十年过去,盛况不再。这两年在美国逛社区图书馆,也都有卖旧书的,也摆在长条桌上,价钱更便宜,无人问津,也就是老头老太过去瞎翻翻。我自己读书,读过了大多数就送人——没住过大宅子,只放得下那么几个书架,新添一批就得送出去一批。从前,年轻人还挺稀罕你送的书,现在都改网上阅读了,人家看你面子才接受这些书。
  总的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比你们更爱读书。倒不是说我们多么读书上进,主要是因为我们那时候,读书差不多是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我们那时候连电视都没有,更别说微博微信了。电影翻来覆去就地道战、地雷战那几个。我们那时有共同文本——有它可悲的一面,我们有共同文本,一个原因是那时候能够找来读的书数量有限。今天很难凑到几个人,都读过同样的书,大家的共同谈资不再是书,大家都看过的多半是同一个电影什么的。那时候,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聚到一起,都读过同一批书,说起读过的书,立刻就可以交流了。书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交流平台。三四年前我在这个图书馆做过另一场关于读书的报告,题目好像是“我们青年时代的阅读”。我说,那时候,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在当时,读书几乎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但远不止于知识,我们靠读书保持自己的精神高度,靠读书来抵制那个恶劣愚昧的时代,在谎言的汪洋大海里寻找真理。
  现在年轻人更多网上阅读,或者读读微信什么的,所谓“碎片化阅读”。有了网络,流传的文字多了,流传得快了。“作者”多了,更新率大大加速,每篇文字的读者就少多了。即使哪篇文章有几十万点击率,也不是共同文本,很少有人会认真读,多半是草草溜一眼吧。我自己上网,主要是搜索信息。网上阅读本身就有点儿像信息搜索,我是说,网上阅读好像你只是在读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完整的东西。

  从围绕书的实体,到以我为中心组织信息

  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交谈,培育自己的心智,而不只是搜寻信息。培育需要一遍一遍的慢功夫。旧时读书,一字一字细读,读了下文回过头来读上文,还可能背出不少篇章。就此而言,读书这种学习方式最自主,看电视不行,听音频也不行,我常常听一些语音课程,你当然可以回过头来再听一段,但太费事,所以通常听内容比较简单的导论课。
  我们以前不大说“信息”这个词——说“消息”,消息里蕴含着真义,呼唤你去理解。密集的信息不一定带来相互理解。一切都在bit的平面上传播,深心的交流难遇。于是,一方面是信息爆炸,另一方面每个人愈发感到隔绝与孤单。读书当然要求我们有点儿寂寞,但我们在这种寂寞里跟伟大的心灵交流。
  我们说“实体书”、“实体书店”,这里说的“实体”,可以深一步去想。书在那里,它是个实体,读者围绕着这个实体;搜索信息的时候呢,我是中心,信息本身没有组织,今天根据我的这个需要组织起来,明天根据你的那个需要组织起来。从前的经典是共同文本,是把读书人联系到一起的实体。从前有经典,今后不再有经典——从前的经典今后当然还有人读,但只是很少数人。经典不再是读书人的共同文本,就不再是经典了,更宜叫作“古文献”,从读书人床头进了博物馆。从前的经典是成篇的文章,是一大本一大本的书,现在的“经典”是经典段子、经典广告词,一两句话,理解起来、传播起来都容易。它们多半跟时事联系得紧,也更适应于老百姓的理解力。那些段子有的的确很精彩,不过,要紧的不是隽永深邃,要紧的是惊警甚至惊悚,一时振聋发聩、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求经得起一代代咏诵。网络新词也是来得快去得快,出来个新词,一下子人人都在说,到明年,消失了,又换上一批新词。过去,没有报纸、无线电广播、电视、网络这些即时媒体,新词儿不容易普及,它得先慢慢爬升到文化阶梯上端,然后通过阅读普及开来。有人说,有了网络,我们的语词变得更丰富了,这我可不同意。要说一种语言里有丰富的词汇,那得是这些词汇始终保持活力。
  语言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变化。人类的精神不再是以经典为顶端的金字塔那样子,而会是好多好多结点相互联系的网络一一正好跟眼下所说的“网络”呼应。
  不仅是读书,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途径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前,地远天长,交流要靠书信,于是有鸿雁传书,现在,你在美国,他在广州,发个手机短信发个微信就好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发张照片就好了。

  文字时代和图像时代

  你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文字时代正在落幕。差不多六十年前,先知先觉的人就谈论新时代的到来,有一本书,叫《图像时代》。但那时的图像还不能跟现在比,毕竟,图像制作起来比较费劲,也就是广告、电视热闹点儿,现在有了电脑,有了手机照相有了互联网,铺天盖地都是图像。你们早就习惯了到处都是图像,而我们不是。我们小时候,照个全家福是件大事儿,现在,一人一天可以产出多少照片?那时中国刚开始有电视,大多数人没见过。街头也没有五颜六色的广告。要看图像,就看连环画。想学油画,当然不可能到国外去看美术馆,运气好的也只能看看画册,而且多半是一些印刷很劣质的画册。今天生产图像变得非常容易。从文字时代转变到图像时代,其中有技术的支持。文字生产和图像生产哪个更容易?这要看技术的发展。刚才说,有了造纸术、印刷术,文字变得便宜了,现在,生产图像变得便宜了,反倒是好的文字越来越少。图像和文字当然很不一样,我们想知道林黛玉长什么样子,写上好几页也写不清楚,拿张照片来一看就知道了,但照片无法取代“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样的文字意象。文字转变为图像,会在好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会剧烈改变。同样还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改变,比如说吧,读书人以往的优势差不多没有了。在文字时代盛期,大本大本的著作写出来——写出来是因为有人读。后来,文字越来越短,而且开始从纸面上转到屏幕上,从博客变到微博,文字已是强弩之末。我一用上微信,就说这是对文字时代的最后一击,短信都不用写,直接说话,发照片,发表情包。文字的两千多年就结束在微信手里。好坏再说。
  图像时代的大背景是平民化。文字一开始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后来王官之学传到民间,文字没那么神圣了,但掌握文字的仍然是小批人,他们构成了一个精英集团。在中国,士人集团既服务于皇廷,也与皇廷分庭抗礼——皇族把着治统,士人集团把着道统。西方掌握文字的是僧侣阶级,他们跟贵族的关系也有点儿是这样:这个世界由贵族统治,但基督教这个大传统由教会管着。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是属于精英集团的。
  王侯以及官廷文士,会有点儿看不上印刷出来的书籍,这些工业制造品的确不能跟那些用深红天鹅绒包封并配有白银搭扣的羊皮纸书相比,翻开来,里面是抄写专家的精美书法,抄在高质地的羊皮纸上。像彼得拉克这些“人文主义者”,读的就是这样的书,往往来来,多是公侯将相。有一种说法,是说印刷业的兴起导致了人文主义学者的式微。
  近百多年,普及教育,首先就是文字普及了,人人都能够读写,掌握文字不再是一种特权,我们就来到了平民时代,平民开始读书了。然而,一旦有了图像,平民就不读书了,他们更喜欢图像,文字成了配角,简单易懂的短短两句。文字是artificial(人造的)东西,我们需要专门学习,否则就是文盲;与此对照,图像是自然的东西,一幅照片,风景或人像,不用上学也能看明白。

  读书的90%属于精英:思想与文字是连着的

  文字仍然与精英有种联系,坐在那里看书的百分之九十属于精英,不过,他们不再是政治精英,跟统治权没多大关系。就像印刷业的兴起导致了人文主义学者的衰落,图像时代的到来导致旧式读书人地位的衰落。统治者现在更需要技术专家,而不是读书人。图像生产不靠读书,靠的是技术。技术专家不同于读书人,他们没有很强的道统观念,对统治权没啥威胁,他们也不像工商人士,有自己作为一个集体的诉求。统治阶级下面新的精英集体,读书人和艺术家,工商人士,技术专家,他们是平民时代的三种精英——不过,“精英”这个词不怎么妥当,这个词有点儿过时了,这三种人都是平民,有点儿特色的平民,书读得多一点儿,或者钱挣得多一点,不像从前的精英阶级那样掌控着全社会。
  我一直认为,到我们这一代,文字时代开始落幕。我们是最后完全靠阅读长大的一代,差不多是两千多年的文字时代的最后一代人。我们两代人虽然只差了四十年吧,但你们所处的是全新的时代。
  我说文字时代落幕,当然不是说,文字和阅读会消亡,以后就没人阅读了。据艾柯说,书就像轮子,一旦发明出来就永不会过时,哪怕有了宇宙飞船这种用不着轮子的交通工具。的确,没有那么多人去读大部头了,我觉得有点像京剧爱好者——现在还有人喜欢京剧,但不像一百年多前慈禧那时候,上到官廷下到街巷,大家都在听剧,大家都在玩票。文字从前是主导社会的力量,现在不再如此,今后,阅读和写作不再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文字还会存在,像我们这种关心文字的人也会存在。《红楼梦》和《浮士德》还在那儿,阅读不会消失,永远会有相当一批人仍然热心于阅读。的确,文字有它特殊的品质,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能够取代的。我们一向叫做“思想”的东西,是跟文字连着的,主要落实在文字上。
  说到文字时代落幕,我们这些伴着文字长大的人,难免有一点失落。不过,人类生活形态的根本转变,争论它是好事坏事没多大意思。我更关心的是,文字时代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寄身于文字的有哪些独特的价值。文字在新的生活形态中会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称作“思想”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有一些我们珍爱的东西会失去,叹息归叹息,复古从来都是不可能的事儿,我是希望将来会出现种立体的传播方式,把文字保留在其中,它不是全部,但仍然是立体传播过程中的一维。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你们比我知道。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吧,曾经有思想的盛世,留下那么多璀璨的作品,毕碌碌一生,欣享还来不及呢。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学院里的人,读书是你的本分,当然要多读几本。我们跟古人不一样。孔子博学,但没读过几本书——那时一共没几本书。他们所谓读书,恐怕每个字都记在脑子里。现在,即使在一个小领域里,也有无数的书要读。不过,不同专业要求的读书量也不同。你是研究唐史的,唐代的史料你读到的越多越好;你是数学家,就不一定要读那么多数学书。爱因斯坦说,我需要的只有两件东西:一张纸和一支铅笔。我们哲学工作者间于两者之间吧。
  学院里的人读书太少可能不行。但天下的好书太多,没谁能通读。刚才说到了唐朝,书已经多得读不过来了,今天,每年印行几万本,当然更不可能有人读那么多。我们除了读书,还得学外语、学数学,学生物,没那么多时间读古书,像在《红楼梦》里,那些几岁的女孩子做诗、行酒令、玩笑,都用那么多典故,典籍烂熟于胸,我们现在只能望洋兴叹了。小阿姨打扫书房的时候问,大哥,您这么多书,读得完吗?我说,读不完。“吾生也有涯,学也无涯”。到了我这把年纪,更不得不挑着读。我年轻时候有个毛病,不管好书、坏书,只要读了前十页,就一定要把它读完。也是因为那时候书很少,好容易逮着书就玩命读。现在书太多了,但很久才改掉积习。现在多半几本书同时读,脑子好用的钟点读费力的书,脑子不大转的时候读轻松的书,一本书一次只读几十页,第二天接着读时会有新鲜感,也不能隔太多日子,否则,读长篇小说,前面的人名什么的都忘了,接不上了。
  做研究,不得不读书。专业之外呢?读哪类书倒没有一定,有人更爱读历史,有人更爱读文学,有人更爱读科学。我想,首先是读好书。人生有限,闲读要读好书,有知识含量的书,有思想性的书。不像做研究,你为了写论文,不得不去读好多二手资料、三手资料,就没那么好玩了。如果不幸你的专业是研究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你只好一天到晩读没意思的书。读书有点儿像交朋友,当然是挑有意思有内容的人去交朋友,只不过,你看他好,要跟他交朋友,他不一定搭理你,这就不如读书,你看着这本书好,拿来就读,它拗不过你。
  最后说两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大贤大智说了很多,我只补充点个人的体会吧。我不想从高尚什么的来说读书。宋朝人明朝人比我们爱读书,不见得是因为他们比我们高尚。这是跟社会情况相连的。他们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微信,除了读书能干什么呀。他们那时候要靠读书来做官,他当然好好读书了,我们读了书没什么用,不学无术官做得更大,那当然大家书就读得少了。读书是不是能让我们变得更高尚,这个我不知道,非要知道,得去做实证研究,你们做社会学的同学真可以把这做成一个研究项目。我个人比较爱读书,同时也比较高尚,但我不知道是读书让我高尚呢,还是高尚让我读书,也许我这个人碰巧既爱读书又高尚。书读得比我少但人比我高尚的,为数不少。读书是不是让人善良,我也不知道,这个也需要去做实证研究。我们知道,有些坏人读书读得很多,我能列出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就我自己来说,读书的好处多多,只说一点吧,读书能让人变得谦虚,你自以为聪明,你读读费曼,就知道自己跟傻子差不多;你自以为博学,你读读雅克・巴尔赞,就知道什么叫渊博了。书不像口传传统,两千多年古今中外,你想知道谁想了些什么,谁说了什么,你上图书馆拿出书来一读,孔子离你不远,亚里士多徳离你不远,伽利略也离你不远,你直接就跟人类产生过的最伟大的心灵和智性面对面,就在一张书桌上。书把你带到两千年前,带你去游览中东古迹和美洲丛林,把你带到宇宙大爆炸,带进双螺旋结构。世界无穷之大,我们得乘着书的翅膀遨游。这同时也是一种超脱,生活里到处是些琐琐碎碎的事情,你把这些破事忙完了之后,读你最喜欢读的书,一卷在手,宠辱皆忘。
  虽然阅读主导的时代或者说文字主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我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但既然我们有幸成为大学生、研究生,我觉得多多少少还是沾一点读书人的边,还是应该有点阅读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在世界上,中国人的阅读量排名很低,希望你们这一代人把排名提高一点。


  近期图文:

  西方误判中共,从误判土改开始  
  
土改:以革命的名义实施的超大规模暴行  
  
平型关大捷击毙日军166名,你信不信?  
  
河南:从“水旱蝗汤”到“水旱谎党”  
  
葛剑雄说的是大实话?为何遭抨击?  
  
官办文学枯萎了,自媒体可谓生逢其时  
  
与其说维护英烈名誉,不如说维护统治权威  
  
《今日简史》作者提醒:人类面临两个重要选择  
  
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处境如何?诉求如何?  
  
穷躺平,富躺赢:中国面临“躺危机”  


浏览(3496) (20) 评论(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西北角 留言时间:2021-08-02 12:23:01

我也是那个无书可读的年代长大的,那时抓住一本书就要读完。最近发现自己已经十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吓了一跳,也仔细想过是为什么。结论和这篇文章差不多,读书已经不再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从网上获取知识不像读书那样“高雅”,却是简单有效,很适应这个时代。

回复 | 0
作者:艺萌 留言时间:2021-08-02 06:16:42

我只喜欢跟爱读书的人交往。读书越多的人越谦逊,没错。逛图书馆和实体书店一向是我的生活乐趣之一。书就是一个人每天保持健康的维他命。我曾经把我北加州当地的三个图书馆的相关的艺术书籍都翻个底儿掉。哈哈。把小孩送到学校,一个人静静的在美东家的书店里临窗喝着咖啡翻看最新出版的艺术刊物是无以伦比的享受。哎!真心希望这种咖啡香伴着书香的日子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都不要消失。

回复 | 3
作者:gugeren 回复 渔阳山人 留言时间:2021-08-01 14:56:03

【整天传播假新闻,自己也不动脑子想一想?】

说出这种话来,就是“罔”的典型表现,哈哈!


回复 | 0
作者:渔阳山人 回复 gugeren 留言时间:2021-08-01 13:47:00

您都思到哪里去了?整天传播假新闻,自己也不动脑子想一想?唵?

回复 | 7
作者:gugeren 留言时间:2021-08-01 11:46:47

学而不思则罔。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800,65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件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02
2024-11-01 - 2024-11-25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