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呀大海,就像媽媽一樣? 朱明瑛的歌“大海呀故鄉”唱到:大海呀大海,就像媽媽一樣。大海,像媽媽嗎?不用去深海里,就在海邊游個泳就會發現,隨便一個小浪,就能把你拍在岸上。媽媽不會這麼凶的。大海,不是人類的故鄉,也不像媽媽。
網上這張照片,讓人一言難盡。有說是P過的,是假的,我不知道。我沒當過海軍也沒出過海,但我出過湖,釣魚。船和陸地不同,在水上,前方或後方來的衝擊還算好,頂多把船給頂出去而已。船最怕側面來的衝擊:側面刮來的風,打來的浪,或是撞過來的船,不需要太大的力就會導致船進水或者翻船。所以遼寧艦允許美軍在它這麼近距離的側面,那就跟你家寵物翻身把肚皮露出來和你玩差不多,非常友好!船上兩位美軍,看起來很悠閒,可以看見他倆穿的水兵工裝服有金色的扣子,是指揮官級別。帽子也是金線繡的,一個繡着XO,Executive Officer副艦長。另一個繡着CO,Commanding Officer艦長。馬斯汀號是艘導彈驅逐艦,2018年夏天,美軍時隔11年,再臨台灣海峽,引起議論紛紛,兩艘船之一就有這艘馬斯汀號。去年故意逼近台海“海峽中線”的,也是他。本月初闖入長江入海口附近逼近寧波的,還是他!DDG89! 二戰以前,稱霸海洋的是戰列艦battleship。所謂船堅炮利,厲害不厲害肉眼可見,看噸位,看速度,看裝甲的厚度,看艦載炮的數量和口徑。戰列艦的數量和技術參數代表着一個國家海軍的實力。也因為太燒錢,海軍的實力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實力。當年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 定遠號戰列艦和鎮遠號戰列艦,一個140萬兩白銀,一個142萬兩白銀,裝甲厚度300多毫米,為“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是日本戰艦的3倍厚,炮彈打上去就一凹坑而已。排水量什麼的也比日本戰艦大出1/3還多。亞洲第一。甲午海戰之前沒人覺得北洋水師會輸。 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當年雖然不是艦隊主力,但也相當活躍。巡洋艦Cruiser,在沒有航空兵和雷達的年代裡,跑前跑後的巡邏偵查搜捕,基本上就是偵察兵特工隊。所以巡洋艦不大,但航速極快,也有一定的戰鬥能力,一旦和敵人遭遇,也不白給。英國皇家海軍尤其重視巡洋艦。因為日不落國有大量海外殖民地需要守護,巡洋艦正適合幹這來回跑腿的活兒。巡洋艦可以偵查敵情,保護戰列艦,也可以群攻大型軍艦。二戰時,德國的海上神話–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國艦隊擊沉,就始於被兩艘英國巡洋艦發現,一邊死死尾隨盯梢,一邊通風報信,招來包括航母在內的大批英國艦船圍毆,直至其沉沒。 然後就是驅逐艦destroyer。“驅逐”二字翻譯得太客氣了,英文更貼切,就是滅霸艦,專門攻擊用的,綜合戰鬥力強。1866年英國人發明了魚雷,這玩意兒比大炮好使,一艘小小的魚雷快艇可以輕鬆搞定龐大的戰列艦,很划算。於是魚雷快艇的天敵,驅逐艦應運而生,船速比魚雷快艇還快,並配有火炮專門捕捉魚雷快艇,同時攜帶魚雷水雷,裝備掃雷工具,進行艦隊警戒,保護補給線,支援戰列艦等任務。後來潛艇出現,驅逐艦又安裝了深水炸彈充當反潛艦,成為商船隊不可缺少的護航力量。去年Tom Hanks演的Greyhound就是艘驅逐艦。在遼闊的大西洋上護衛物資商船,對陣德國U型潛艇群狼。驅逐艦真的能打,一邊用聲納尋找德軍潛艇,投擲深水炸彈,一邊左扭右扭躲避魚雷,還要開炮與被迫浮上水面和它拼命的潛艇互轟... 天吶!太緊張了,我吃飯時候看的,一口飯卡在胸口不上不下,直到電影演完才順過氣兒來。只有一個觀後感,就是:不要打仗啊! 二戰時航母開始登場,但當時美國和日本都有兩派,一派主張造航母,一派主張造戰列艦。日本傾盡祖宗八輩兒的力量造了宇宙最大戰列艦大和號。有多大?目前Royal Caribbean 的郵輪平均長度為325米,大和號長263米,27門大炮,164挺機槍,側舷鋼甲厚0.41米,近半米!炮彈根本無法擊穿。美國人也鉚足了勁兒設計了一艘巨型戰列艦,打算和大和號拼一拼,但美國人同時還在不停造航母,實在忙不過來,還沒等造出來,大和號就被美國航母給擊沉了,僅用了3小時!當時,美國從航母上起飛了400多架轟炸機,輪番狂轟濫炸,大和號受傷,但不礙事依舊航速不減。最後趁着大和號弧形拐彎,速度沒那麼快,美國的魚雷攻擊機抓住機會,下餃子似的投下魚雷,大和號被至少8枚魚雷擊中,尾部彈藥庫發生爆炸,斷成兩截沉入太平洋。日本拍過一部大製作電影YAMATO,反町隆史演的,講大和號的覆滅,劇情有點鬼扯,說南雲忠一是反戰的, 造戰列艦掣肘航母派山本五十六,就是求敗以結束戰爭。什麼情況?Anyway,但戰爭場面拍得非常慘烈,沒有海上制空權的一方就是刀俎下的魚肉。所以,此戰終結了航母還是戰列艦的爭論,美國叫停了所有戰列艦的製造,從此戰列艦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巡洋艦,驅逐艦迅速轉換職業方向,改給航母打工。雖然還是一個巡邏和一個進攻,但分別越來越模糊,兩種艦基本都配備了這導彈那導彈的,裝備相差不大,只是側重不同而已。前面提到的馬斯汀號的照片可以看到,如今的驅逐艦上,炮只有小小的一兩個,跟玩具差不多。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導彈發射井,馬斯汀號前甲板有32個,後甲板有64個。
艦樓上的兩個“大眼睛”是雷達,和蜻蜓的複眼差不多,眼睛裡邊還有好多眼睛,所以可以大範圍內同時監視跟蹤測量幾百個目標。
那兩個鍋是制導雷達,導彈往哪兒飛都聽它倆的。那個大桶不是中央吸塵器,是個雷達,和炮連在一起的,攔截敵方導彈用的。
更多時候,美國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是加入航母戰鬥群,和航母一起行動的。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般包括: 1. 航母,基本上就是個水上飛機場,從噴氣式戰鬥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到兩棲和陸軍一應俱全,連維修車間都有。走哪兒打哪兒,完全不需要陸地支援。 2. 一艘補給艦,緊挨着航母,裝油,彈藥和食品。 3. 兩艘導彈巡洋艦guided missile cruiser,一左一右在航母前方開路。 4. 兩艘導彈驅逐艦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一左一右在航母兩側隨時準備打人。 5. 一艘護衛艦corvette,在航母后側方。護衛艦不太能打,但是具備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是反潛專家。近身護衛航母。盯着海洋深處最黑暗的部分。 6. 兩艘攻擊潛艇。在水下,隨時張着血盆大口。
美國有時有雙航母的編隊。據說是事半功倍的組合,雙航母攻擊能力翻倍,但周圍各種艦船的輔衛配置卻基本沒有變化。美國有現役航母11艘,取了名字正在造的3艘, 全部核動力無限續航。據說可以同時打兩場世界大戰。當然說說而已,二戰以後還沒驗證過。我是說也不用驗證了,驗證下來,說不定他能打三場! 而且如今戰艦都至少攜帶一般導彈,潛艇飛機可以攜帶核導彈,如果真像二戰,太平洋大西洋那種級別的海戰,那可就不是扔炸彈或魚雷了,而是下餃子一樣扔導彈,那地球也就消停了,又要鑽木取火再來一遍了。所以,美國航母沒真打過仗,所謂參戰也就是從航母上起飛個飛機什麼的,去轟炸個什麼目標而已。航母也不總前呼後擁地編着隊出來, 閒時也單悶兒自己在海上溜達。前面照片,遼寧艦好像就是一個保鏢也沒帶,獨自出來散散步,雖然被美國臭小子給偷窺了,但至少說明他很悠閒。所以只要美國沒鬆口說不管台灣,台灣就不會真打,吵吵而已。 大海,應該更像父親吧,他用洶湧的海水把愛打架的孩子分開,有人在大海身上看到了危險和深淵,有人在大海身上看到了第二個天空。天連水尾水連天,你看到了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