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景德镇” 文/红叶
众所周知陶瓷是中国发明的, China在英语里就是瓷器的意思。 中国最有名的千年瓷都是景德镇,而在遥远的欧洲德国也有一座类似的城镇梅森Meissen,是欧洲制瓷业的发源地,出产欧洲最有名的梅森品牌瓷器。自1708年始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地位在欧洲相当于中国的“景德镇”。
从17世纪起,就有大量的中国精美瓷器销往欧洲。根据史料记载,在1604-1656年,仅荷兰就从中国买走300多万件瓷器。这些瓷器运到欧洲后,价格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 当时欧洲报刊上有一首诗里写着:“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 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瓷器当时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贵族之家以摆设瓷器为荣,用来炫耀地位财富。但欧洲人一直苦于不知道是如何制造瓷器的,所以只能依赖从遥远的东方进口。 直到18世纪初, 德国的梅森镇才成功地烧制出欧洲的第一代瓷器,尽管还不如中国瓷器那般精致,但已有七到八成的相似。 关于梅森镇的起源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当年的统治者萨克森大公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命令手下的大臣波特格为他炼金子。波特格苦心钻研,结果金子没炼出来,却无意中发明了白瓷的制法,自主制造出了欧洲的第一件瓷器。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瓷器的制造业为当地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似乎也并不比炼金术差吧。 说来也凑巧,那天我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去的梅森镇。在欧洲旅行时我同当地朋友无意之间聊起瓷器,朋友立即提议开车带我去看看梅森瓷器厂,于是我说:“ 好,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同许多德国的小镇类似, 梅森镇风景优美,整洁漂亮,家家户户门前草地碧绿,鲜花绽放。与众不同的是梅森镇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当地出产一种类似于景德镇高岭土的矿石,是制造瓷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到达梅森镇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梅森瓷器博物馆,导游是位金发的中年德国女子,举止优雅,英语讲得非常流利。她好奇地问我从哪里来?因为这个小镇来访的大多是欧洲本土游客,华人旅行团一般也不会来这里。我如实相告:“是朋友带我来的。” 否则的话不懂德文的我也找不着这个小镇。
跟随着我们的导游,大家进入了一个房间, 导游告诉我们制瓷技师将演示梅森瓷器是如何一步步被制造出来的。 第一个房间里有位女技师坐在长条桌后,她的面前摆放着一些模具。先是制坯,她拿起一团白色瓷泥放在转盘上,转盘高速转动着,她用灵巧的手指不断调整着造型,一个花瓶在她的手下慢慢成形,接着她将花瓶从转盘上取下,放在桌上展示给大家看。 这时导游示意我们进入下一个房间,那里有位男技师也同样坐在一个长条桌后,他继续着制作花瓶的程序,将花瓶打磨,定型。 然后我们又进入另外一个房间,这里有位女技师, 她面前的长桌上摆着许多不同颜色的颜料,她在花瓶上描画着漂亮的图案。最后是展示成品,一个烧制好的花瓶。 导游告诉我们:“ 这几位技师演示的只是制造工序之中的主要几种,每件梅森瓷器成品都要经过80多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没想到就是一个小小的花瓶,就要经过制坯、打磨、定型、绘画等等复杂的工序,让人由衷地赞叹一碟一盘原来皆是来之不易。导游还告诉我们,在梅森制瓷工作的每个技师,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三年到十年的严格专业训练,以确保质量。 梅森瓷器的商标是两把交错的蓝剑,如今这个品牌如此已经成为全球高级瓷器的象征。 走进梅森瓷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那里有历代流传下来的精品,许多是出自于制瓷大师之手的名作,琳琅满目,巧夺天工,精致无比,看得我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浏览一番,时间就不知不觉飞逝而去。这些博物馆里的瓷器都是非卖品, 如果想要购买梅森瓷器的话,附设的商场里有各种瓷器制品可供游客挑选,包括成套金碧辉煌的高档碗碟盘杯,花瓶摆设等。虽然梅森瓷器的价格比其他品牌的昂贵, 但是具有保值功能,市场上梅森瓷器收藏品的行情是每年不断上涨的。
下午我们在梅森瓷器厂附属的餐馆吃饭,菜单上的是典型的德国菜,说实话味道一般,但所用的餐具都是全套精致的梅森瓷器。大家开玩笑说:“ 可千万别失手打碎了餐具,不然要赔偿那就亏大了。”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如果想要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与景德镇相比,梅森瓷器虽然起步晚,却后来居上,如今在国际瓷器市场上的质量和价格已经超过了景德镇,这必须要归功于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匠态度。 但所有产品的发展与竞争,其实是一个长跑过程,中西瓷器的交流,两种文明互相借鉴带来的新的艺术启迪,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景德镇瓷器又会赶超梅森,那也未可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