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的菩提树
有一位拜香信佛大半生的老太婆,在二十多年前,她从花木市场买了一棵菩提树,栽植在自家的院落里。当时的小树苗,已经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了。老太婆把这棵她亲手栽植的菩提树看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经常既骄傲又虔诚地坐在大树下诵经念佛。
可是,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位客人,愣说这棵大树不是菩提树,而是一棵与菩提树长得很相似的糠椴树。老太婆很惊讶也很意外,甚至有些伤心,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和心绪。为了辨明真伪,了却心结,她托人捎信给丛林寺院的天明法师,让他来看看这棵大树究竟是不是菩提树。天明法师很快就带一弟子来到老太婆的家,他见到那棵大树后,马上顶礼膜拜,亲近无比,连声说:菩提树啊,真正的菩提树!我佛荫庇、我佛慈悲!老太婆一听连大法师都说这棵树是真正的菩提树,就深信不疑了。
可是,天明法师刚走出老太婆的家门,他的弟子就悄声说:“师父,您不会看走眼吧?那的确不是一棵菩提树,而是一棵椴树啊。”天明法师连念阿弥陀佛,悄声对弟子说:“那棵椴树对老太婆来说就是菩提树,真真正正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我们所认定的菩提树原本也不叫菩提树,还不是因为释迦牟尼佛主坐化其下幡然成佛的原因吗?而今,虔诚的老太婆二十年如一日地呵护深爱、坐化成佛的一棵树,不是菩提树,又是什么树呢?”
弟子终于明白了法师的一片佛心,讷讷地自语道:人人若菩萨,树树皆菩提。
人间禅话
无论是承载佛教的菩提树,还是祭奠先祖的其他法器,都是诚则灵、信则有。天明法师为人处世的圆融和智慧,既体现了佛性的慈悲,也蕴涵着人生的哲理。
遍地的木鱼石
一僧人到山村去化缘,他看到村庄附近的山上全是上好的木鱼石,就捡了一块放到怀里,想着带回寺院珍藏。
可是,当他走进一家院落,轻敲木鱼,准备化缘时,却发现这家的生活特别困难。与主人的交谈间,僧人了解到,这家的男主人原来是个石匠,由于近年村里盖房多是使用砖砌,很少再有用石头的了,他原来的一技之长便无用武之地了,致使他本来就不宽余的生活雪上加霜。
了解这一情况后,僧人再不想从这家得到什么施舍,而是想着开导、扶持他们一把。于是,僧人从怀里掏出了那块他刚刚捡来的木鱼石,用双手郑重其事地交给曾经做石匠的主人,口中念着阿弥陀佛,转身告辞。
僧人走后,这家人针对这块木鱼石,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争论之后,一致认为,这绝非一块平常的石头,僧人送的礼物肯定是一个珍贵的宝物,说不定能卖个大价钱。
于是,男主人揣着这块木鱼石四处打探它的价值,去收藏品市场、去博物馆,甚至去地质勘探部门做了石质鉴定,玩家和专家都说这是一块普通的木鱼石,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这家人便非常气馁地把木鱼石丢在院落的一角,不再理它,甚至对僧人颇有微词。
再说那个僧人,走出那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去的路上,他又捡了一块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木鱼石揣在怀里。
说来也巧,在另一个村庄的另一人家,他遇到了先前遇到的同样的情况----这家的男主人原来也是石匠,而且遇到了与上家人家同样的遭遇和处境。于是,僧人又从怀里掏出了木鱼石,同样用双手郑重其事地交付给曾经做石匠的主人,口中念着阿弥陀佛,转向告辞。
僧人走后,这家人针对这块木鱼石,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议论之后,一致认为,僧人留下这块石头,肯定有说法和寓意,肯定有某种启发和开导。男主人灵机一动,当天就把木鱼石雕成了一尊佛像。家人一看,都乐了,异口同声地说:村里村外到处都是这样的木鱼石,咱们何不就地取材,雕刻佛像、佛龛,雕刻砚台、茶杯等文具和生活用具呢?这样一来,遍地的木鱼石不就成了宝贝?
几年过后,丢弃木鱼石的家庭一如既往地贫穷拮据着;而灵动一动、变废为宝的家庭经过一番努力,建成了一家远近闻名的木鱼石石雕厂,用木鱼石雕制的佛像和其他工艺品、日常用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人间禅话
僧人馈赠的同样的木鱼石,同样的家庭和境遇,其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因由就在于不同的眼光和心态,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佛缘如斯,人生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