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到消息,今天(4月25日)五十多位浙江省的维权人士聚会喝茶竟遭中共八十多位特务、警察包围,随后,邹巍、陶恒良等三人被中共警察强行带到西湖区玉泉派出所盘查讯问一小时。释放之前,他们被警告不要“聚众喝茶”,否则会被抓捕。所有喝茶的人均被检查、登记、录像。 邹巍表示,公民有权在家一个人喝“独茶”,也有权在茶馆约请朋友喝“众茶”。喝茶议政,是行使“参政议政”的公民权利。人民是主人,中共是仆人,主人有权“清议”仆人。 不料,中共警察却要求公民喝茶要提前请示,并在得到中共警察批准后,才可以到茶馆喝茶。 得此消息,我唏嘘不已。我堂堂中华泱泱大国,以茶闻名于世久矣。从“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顿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等诸多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茶与中国人的关系。 国人“聚众喝茶”久矣,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顺便说一下,我对西藏的研究考证显示,如果中国没有茶叶,古代西藏是根本不会愿意和内地统一的。藏族由于地处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大量的高脂肪,由于没有蔬菜,需要用茶叶分解体内脂肪。故藏族特别嗜茶。茶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自然成为藏族地区所需的大宗商品。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茶作为陪嫁之物而入藏。《西藏政教鉴附录》称:“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随之西藏饮茶习俗蔚为时尚,以使奶与肉食为主的边民得茶之大益。西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干燥、寒冷,藏族同胞主食以糌粑、牛羊肉、酥油及奶制品为主。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茶品成了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据《滴露缦录》记载:“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族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可见茶叶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 2005年,我在川藏地区的贡嘎山与藏民生活在一起,每日喝藏民的油茶,吃藏民的糌粑,以至于回到南京后,面对汉食多日没有胃口,一心思念油茶糌粑,夜不能寐。 西藏地区由于它的特殊地理环境,根本不适宜生产茶叶,所需饮用茶叶全靠内地运去,千里迢迢,马驮车载,从唐时开始,已有千年。在中国的大西南,有一条被誉为“第二条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这条滇藏贸易的重要通道,远在西汉时已现雏形。它东起云南和四川,会合于西藏昌都地区,并穿越西藏中南部。藏人需茶,汉人需马,于是茶马交易成为汉族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此即“茶马古道”的由来。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古代印度向西藏不断输送茶叶,西藏一定百分之百的归向印度。所以,我们在西藏问题上,也要感谢茶叶呢。 杭州人爱茶,与西湖是中国高品质茶的著名产地有关,我知道4月24日至27日在杭州有2008中国(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其主题是“聚天下茶事,展神州茶品”。没想到杭州市民在4月25日,也就是在这个国际茶会期间喝茶,也被中共禁茶,实为咄咄怪事。 其实也不难思忖,中共杭州警察的“禁茶”,实质在于不让中国人民在一起“清议国事”。因为中共特务认为,此等“清议”对“党国”不利。其实中国人民谁都知道,“清议” 对专制政党不利,但是对国却很有利。而专制政党的思维,向来就是“朕即国家,党即国家”,所以,他们自然要“党国不分”,对党不利的清议民意,也就自然被他们界定为“清议误国”了。 今天的杭州禁茶事件,让我想起了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即“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郑国在春秋属于强国之一,但是郑国原本是一个小国,它之所以能变成强国之一,依靠的是明主和贤臣。最初是葛繻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再后来是郑子产成为千古名臣。 子产就是公孙侨,是郑国的首相。孔子对子产推崇倍至,“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当时,郑国的人民喜欢聚集在“乡校”议论当政者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只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的。毁乡校的确很容易,但是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不做;不如开个小口导流,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听后很惭愧,对子产曰:“小人实不才”。 仲尼闻是语,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与子产不毁乡校比起来,今日中共禁止人民喝茶,“以是观之,人谓中共不仁,吾信也”。 中共的“禁茶”,与王安石的“钳天下之口”有的一拼。王安石施行新法,原来的中书和台谏多为变法的反对派。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后,逐谏官,罢谏院,排中丞,罢中丞御史,《宋史·王安石传》列举了四年中被王安石罢免的19位台谏名单,之后“台谏之臣,默默其位而不敢言事,至有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者。”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安石对中书、台谏实施“禁谏”之后,熙宁五年,王安石下令设逻卒兵丁,对百姓实行“监谤”,不许议论新法。并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以严厉的措施管制和搜刮百姓,国富民穷,其结果是赵宋王朝人心离散,40多年后,北宋灭亡。 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令人百读不厌,但是我想中共领导人一定没读过,否则也不会有今日“禁茶”之丑闻。全文不长,抄录如下: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中共居天安门以治地理,住中南海以辖黎民,其间皆有华表树立,不知中共是否知晓此华表为何物也? 华表即古之“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汉孝文皇帝时期也曾明令竖立谤木,因而一朝盛世与此有极大关系。《后汉书·蔡邕传》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因为有此等胸怀,汉武帝同样成为一代天骄。静心听取不同意见,不仅仅是胸怀博大,那也是自信和勇气的表现。 中国历史上,以清议光照千古的,是明朝的东林。黄宗羲《明儒学案》里说:“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庙堂亦有畏忌。”这才是清议的真精神。 复观中共今日之“禁茶”,当知中共无人懂得“华表”之深意。 呜呼,我巍巍中华,竟被宵小窃据,实乃吾族之大不幸。仲尼如在,当叹:“以是观之,人谓中共不仁,吾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