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之战之炒冷饭之十个为什么之五 上一篇说我一眼就看出来《求医》不是韩寒写的,听起来很武断,其实这是和我经历相近的很多人的共同结论。这跟什么几十年代的医院细节全无关,魔鬼在文字本身。文字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像人的DNA,树的年轮。这篇文字,不可能是80后的文字。一个人的文字,无法脱离自己的成长环境,每天读的,听到的,和说的。不同的时代人写的东西,如果你熟悉,很容易分辨出来。像古代上溯1000年,可怜的中国文人世世代代读一样的书,可文风还是不到百年必有一变。近代白话文推广后,变化更快。建国后增加了政治运动的因素,说文风十年一变,还是低估了。没有一个作者能脱离环境。韩仁均可以培养韩寒,让他和老子读一样的书,在同一年龄读。可是他没办法让韩寒和他当年读一样的报纸,听一样的广播,有一样的同学老师吧。差一代人,20年以上,文风相差太大了。一眼看出才是正常。 还有人说可以模仿。是有模仿的。民国有几位当时不是后来全被封为语言大师的,喜欢模仿恶作剧。但都限于特定的体裁,几百字短的。再长就漏馅了。模仿可以当游戏,但不能是文风。韩寒为什么只模仿上一代人的?特别崇拜他爸,专仿韩仁均?模仿是不能在真刀真枪场合用的。你闲得没事,可以在家慢慢模仿周星驰的斧头舞,或者模仿舒淇洗澡。但是你跑一百米比赛的时候,不能每一步都去想这一步该探戈了,下一步一定要秧歌吧。《杯里窥人》是作文决赛,一个小时内完成的,也是刻意模仿? 这韩家两代人,都有一字不改的胆气。真正的王霸之气。也许他们认为这半文半白地,都算是师法古人,容易糊弄读者。这真的不靠谱。别以为半文半白就是百分比问题。罗贯中可以半文半白,曹雪芹可以半文半白,可韩仁均不行,方舟子也不行。硬凑成50%对50%,也只能是半白半文,不会是半文半白。基础不同了。至于80后成长起来,如果真是文字爱好者,想都不会想这样写东西。当然说了半天,还是一种感觉。现代文字分析技术已经可以做精确的对比研究,但是本案没人去做。因为那样要花大量精力去收集资料和做分析。我觉得方根本不想为这件事多花时间精力。他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 打个比方,有人吹牛说他徒手横渡了太平洋。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你不一定要去研究这个人的肌肉关节韧带皮肤,再加心肺血液什么的;同时还要研究水温洋流鲨鱼浮游生物,再准确地计算游到几米人会痉挛,再几米开始下沉。要让普通群众理解这些,太吃力不讨好了。你判断这个人根本不会游泳,所以你一指门前的小河,说:“你当我们的面游过这条小河,我们就相信你游过了太平洋。”这有风险,因为如果吹牛者舍命扑腾过去了,你就打假失败了。但是这一招对韩寒正好管用。韩寒的表演让方清楚,这是个连条小沟也过不去的混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