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患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來治癒經濟學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宿命嗎?
我已經搞不清是經濟學家的精神分裂導致了學術分裂,還是學術上的精神分裂導致了學者的人格分裂。迄今為止最冷冰冰的經濟學,是慈悲為懷的馬爾薩斯牧師發明的。他認為饑荒、瘟疫、戰爭也是那隻看不見的手。曾經被當作道德旗幟的馬克思主義,被馬克思本人堅決反對,他甚至說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因為他一生都在和以道德為基礎的經濟學者作鬥爭,比如歐文、傅利葉、蒲魯東等。他堅持認為經濟學應該是客觀的規律,不是道德工具。
根子可能還是出在亞當斯密身上。他的經濟學說當時是驚世駭俗的。這兩大概念一被拋出來,立刻受到敏感的道德家們的攻擊。現代經濟學從一開始就得到了“不道德”的科學的稱號。大概在《國富論》出版前十幾年,亞當出了一本《道德情操論》。許多人認為這兩本書其實是交叉寫作的,其中一本先完成。雖然亞當斯密生前的聲譽主要來源於《道德情操論》,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被他自己的經濟學精神分裂症擠出來的一個多餘的屁。其作用相當於當年伽利略寫給教皇的懺悔書,只不過是在向世俗的道德求饒而已。
順便提一下,前一陣溫家寶居然推薦這本書,作為經濟大國總理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除了做秀別無解釋。當年馬克思曾經說我們學習古典經濟學的時候,要注意別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和作秀的區別所在。今天美女作秀會當街洗澡,而政治家作秀就會當街大喝洗澡水。至於習大大推薦什麼《弟子規》,那就是當眾喝洗腳水了。。。
言歸正傳,主流經濟學家們苦苦堅守這條底線,不能與世俗道德合作。這是關繫到本門學科生死存亡的關鍵。可是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社會現象,又是這麼個出身的美人胚子,天知道紅顏有多薄命。最終的均衡必須達到全社會利益的最大化,這其中如何才能做到不包含道德判斷呢?要命的是,“看不見的手”太不給力了。關鍵時候屢屢掉鏈子。不僅從來沒有達到過“最優均衡”,還三番五次把事情搞砸了。看來不革命就沒法活了。
現代社會提倡個人主義,所以第一公理就是:雖然事情都是人搞砸的,但所有的搞砸不可以怪罪搞事的人。情急之下先顧一頭,讓我們保持經濟人的假定正確,先怪那隻“看不見的手”。激進的如社會主義,用看得見的來代替看不見的“手”。很顯然,社會主義也是假定存在和可以達到某種“最大(優)化”均衡的。
溫和一些的如凱恩斯主義,這個學說已經對“最大(優)化”均衡有所動搖了。但凱恩斯主義有些投機,說市場有可能不能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需要用“看得見的手”來幫一把“看不見的手”。既然保留了“看不見的手”和最優均衡,是不是隱含一旦動用了看得見的手,就無法達到最優均衡? 或者說,充分就業的均衡肯定不是最優的,最優均衡應該就是不充分就業的?人類想要最大的福祉,就應該有些人失業!無論真假,面對虎視眈眈的政治和道德勢力,經濟學或經濟學家敢公開這麼說嗎?真能這麼說嗎?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