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武器威力强大,仿佛给一帮还拿着木棒石斧的原始人,突然都发了机关枪,五毛们一时还掌握不好。对孔子的五毛运动,在两汉彻底失控了。一不小心,野合问题解决了。“孔子母征在游于大冢之陂,睡,梦黑帝请己,已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故曰玄圣。’”(《演孔图》)这么说,孔子因该姓黑吗?还有一篇春秋纬,名叫《汉含孳》,写道:“孔子曰: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幸亏隋炀帝一把火把这些谶纬书都烧了,不然直到今天我们都不需什么“人大”了。 孔子只差一桶膏油就成神了。这个时候,一些头脑清醒的儒家,出面制止这场造神运动。五毛毕竟是个新党,先天缺陷是头脑容易发热。只看到成神的好处,看不见其中的陷阱。成了神就不是一家所有,变成是全民的。任何匹夫匹妇烧两根香,供个猪头,夫子就得颠颠儿跑去显灵。还要去和玉帝王母的手下抢位子,有好结果么?孔子这个牌子已经够亮够响,价值非凡。品牌独有还是品牌共享,儒家作了一个精明的选择,保住了商标专利。 这里话外区分一下儒家和五毛家。儒家始于孔子和孔子之前,但五毛家只是孔子七十后狂热思想的产物。虽然很多人身兼两家,但还是基本可以分出来的。时代相近的大佬们,比如孟轲是五毛家,荀况不是。董仲舒是五毛家,叔孙通不是,司马迁也不算。比如朱熹是五毛家,王守仁不是。他们都在讲一样的话,怎么区分儒家和五毛呢。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讲他自己相信的东西,不管讲什么,都不是五毛。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还振振有词地教导别人,不管讲的是什么,都是五毛。孔子一辈子讲仁义,他坚信不疑,所以不算五毛。但他编《春秋》,有意识地篡改历史,作假,就是五毛。孟子到处强辩,只求胜,不求实。同样的事判断因人而异。说明他根本不信他所说的,只是在利用。是五毛家一位。 今天我们很多人喜欢思考所谓的终极问题。如世界起源、思维本质、第一动因等等。所借助的无非哲学科学宗教。但哲学的羊肠小道不是一般脑质的人能走得下来的。科学则现在没明确答案。多少年有一点进展,却还告诉你只是百分之几的可能性。有限的人生等不起科学。宗教最好,当场告诉你完全彻底的答案,还附加许多额外好处。所以世人多归依宗教。 儒家和五毛家尊一样的圣人,共用相同的典籍。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儒家泥古不化,言不及利。注定要“生活在别处”。言不及利,就说不清任何道理,做不了实事。想要进取,自然而然会借助五毛大法。所以这世上五毛日多,真儒日少。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儒家自以为得计,坐拥孔子这神州第一品牌。可不及捂热,就被偷走了。这个偷圣,就是董仲舒,他是除了孔孟二圣之外,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五毛,五毛之王。历史选择了董生,董生选择了五毛。他学《春秋》出身,既深通五毛之术,又继承了儒家的商业眼光。敏锐发现和抓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一举奠定了两千多年五毛事业的俗世基础。 我感觉董仲舒是个很现代的人。他的书和今天的硕士生论文似的,东拼西凑大杂烩。但他的水平很高,像今天我们这儿社科院院士,你要什么他都能提供成套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据说为了写这部书他曾经 “三年不窥园”。这本书主要研究解读春秋,也顺便说些降神求雨等秘术。他对《春秋》的解读,确实前无古人。比如他读到第一句,就得出天下大一统的基础已经奠定了。“元年春,王正月”,这句话,所有的天地人三才,王道乐土,仁义礼智都在里面了,洋洋洒洒论证一篇。比如其中“王”字:“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庸能当是。”每个字都像这么解读,把后人的饭碗都抢了。 他真正自己的东西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个理论今天又焕发青春。据说可以指导环境保护,阻止温室效应,地球和人类的未来全寄希望于此。怎么个天和人就合一了呢?让我们看看什么叫不是一般地有才: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 叹为观止!三年不窥园,都还干了些什么?他先是把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这五伦缩减成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三纲。又把仁、义、礼、智四德加上个“信”变成五常。三纲五常。又将金木水火土五德始终改造成三统:黑统、白统、赤统说。商朝是正白统;周朝正赤统。注意:不是秦也不是汉,是孔子继承了正黑统。最后,宇宙的终极秘密被破解。据董仲舒研究,宇宙由十种成分组成:天、地、阴、阳,五行的木、火、士、金、水,最后是人(《春秋繁露•天地阴阳》)。有两个感觉,一,他不是一个儒;第二,他在拼命。这么折腾,他是为了拿学位还是评职称?他为什么在四德后面加上一个“信”字?我估计是因为他自己对这一切都不信。大概是缺什么补什么,吃什么长什么的偏方吧。 董仲舒就这样东拼西凑的编造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可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漏洞百出,自己都不信的体系?因为原有的体系支撑不下去了。世界上的思想体系,大致有唯物和唯心之分。中国或儒家的思想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是“唯本主义”。“人穷则返本”的本。一切以祖宗做的说的为准。虽然有孟子的强辩,也挽救不了理论距离现实越来越远的状况。董仲舒想挽救这个体系,他的做法是隔断思想和现实的联系。 世上的思想,大多是有界限的。他们有基点或参照系。可以是神、自然、物质、人类社会、统计数据等等。体系的界限清楚,什么是思想本身,什么是神的精神或客观事实。这些基点或参照系,虽然不能指明方向,但让思想知道自己的位置,离原点有多远。孔孟的参照系原来是“天”。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这里天和人的界限是清楚的。 董仲舒所要做的,就是模糊掉这个界限。他要把他的思想体系,做成一个封闭的自洽的体系。不需要再和外界有交流,自己可以证明自己。天就是人,人就是天。我的理论就是天理。前面我们说过,孔子通过著《春秋》,给大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让人们知道,我们可以假装住在一个虚构的正义世界里,这里的一切和现实无关,是完美的。孟子的强辩提供方法,如何说服别人和自己,去相信假的就是真的。董仲舒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觉得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世界,只有我体系中的世界。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董仲舒要把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门关上,彻底断绝。 从此中国“唯本主义”,变成了“唯书本主义”。所有的思想、证据、真实性都只能从圣贤书中去找。没有了参照体系的思想,像一只盲眼的乌龟,四下游荡,无论什么时候问它在哪里,回答都是:我在自己的房子里。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思想要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这个难免冲突不断。自董仲舒建立这个天人合一的太虚幻境,一千四百年后,第二大五毛朱熹,再一次努力,想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天人合一的延续。他不是在说有天理人欲之别,而是要讲天理人欲是一件东西,没有区别。 最能反映这个思想体系封闭性特点的,就是一个词:格物致知。源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我们今天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是最不符合古人心意的。例如百年前曾经把刚从海外引进的物理化学叫做“格物学”,谬以千里。那么格物到底是什么意思,两千年来一直在吵。明末劉宗周就說:“格物之說,古今聚訟有七十二家!”格物,可以是来物、约束物、端正物、抵御物、产生物,等等。数司马光的解释最绝:“抵御外物诱惑,而后知晓德行至道”。吵来吵去,目的其实一致,就是要否定知识是从研究实际事物而来的。因为这个和主流的思想体系学术传统太格格不入了。 倒是朱熹的解释跟我们的理解表面上有些接近:“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听起来像一回事,但有必要看看他是怎么格物的:“天下无性外之物。因行阶云;阶砖便有砖之理。因坐云;竹椅便有竹椅之理。” “问: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如物之无情者亦有理否?曰:固是有理。如舟只可行之于水,车只可行之于陆。”又有一段说:“问:枯稿有理否?曰:才有物,便有理。天不曾生个笔。人把兔毫来做笔,才有笔,便有理。”完了?他已经把台阶、竹椅、车船、毛笔这些物都格完了,得到理了。所以,中国这种封闭思想体系,外人是很难理解的。五毛世家,一以贯之:忽悠。孔子说是在修史,动机是害怕后人了解历史真相;孟子看起来在说理,真实目的在阻挠你说理。朱熹表面在格物,其实在防止别人真的去格物。现在他已经把世上的物都一一格完了,你就接受他的“天理”吧。 王守仁(阳明)认识到这种格物的欺骗性,准备反其道而行之。盯着一片竹叶,一刻不息地“格”了七天,差点搞出神经病来。实在是思想禁锢太久,毫无实事求是的学术传统,不知从何着手。王守仁最后放弃了。独辟蹊径,创立了心学。在中国本土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一点“唯心主义”(不算从佛教来源的)。也算对“唯本主义”的一场反动和突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列八目之首,两千年格物的成果是诸如“六跪二螯”,“腐草生萤”。其余条目的实践可想而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