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反抗壓迫手記  
面對壓迫,我們別無選擇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高天闊海
來自: 來處
註冊日期: 2008-11-13
訪問總量: 1,422,70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歡迎轉載!請註明作者與首發網站。
最新發布
· 《我的父親母親(母)》讀後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詩人與哲人——讀《徐志摩書信集
· 華人與美加政治——美國總統“辯
· 重讀《棋王》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友好鏈接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分類目錄
【隨筆】
· 《我的父親母親(母)》讀後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詩人與哲人——讀《徐志摩書信集
· 華人與美加政治——美國總統“辯
· 重讀《棋王》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 奧杜邦:環保先驅vs.鳥類大敵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紀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李翊雲Dear Friend 讀後
【中國歷史】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詩人與哲人——讀《徐志摩書信集
· 華人與美加政治——美國總統“辯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紀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永不熄滅的星火——讀Sparks
· 毛主義的幽靈——我看美國挺哈學
· 幽靈之城的歷史——讀《北京零公
· 誰殺了袁崇煥——讀金庸的《袁崇
· 落葉要歸根,誰說的?
【讀書】
· 《我的父親母親(母)》讀後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詩人與哲人——讀《徐志摩書信集
· 重讀《棋王》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 奧杜邦:環保先驅vs.鳥類大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李翊雲Dear Friend 讀後
· 以筆為刀——讀Knife
· 永不熄滅的星火——讀Sparks
【北美社會】
· 華人與美加政治——美國總統“辯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 奧杜邦:環保先驅vs.鳥類大敵
· 李翊雲Dear Friend 讀後
· 以筆為刀——讀Knife
· 毛主義的幽靈——我看美國挺哈學
· 人類的終結?——再讀《人類簡史
· 《帶翅膀的種子》讀後
· 落葉要歸根,誰說的?
【詩】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詩漢譯)
· 走向2024
· 再讀北島
· 談論海子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鍾情正在我輩——讀《納蘭詞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爾赫斯詩三首
【翻譯】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柿子(英詩漢譯)
· 博爾赫斯詩三首
· 坐九路車到紅海灘
· 譯詩:而死亡必無力統御
· 譯詩:某夜我出門
· 譯詩:三個朋友的寓言和輪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國朋友們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專家細論俄
· 焦慮六論
【第三視點】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當胡適遇上哈馬斯
· 以巴衝突與有思考的立場
· 安息吧,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
· 孤獨之病——觀《伊尼舍林的女妖
· 鴉片戰爭: 一個神話
· 普京:一個瘋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國朋友們
· 兩種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對照
· 非理死釘主義
【反壓迫】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紀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以筆為刀——讀Knife
· 永不熄滅的星火——讀Sparks
· 毛主義的幽靈——我看美國挺哈學
· 落葉要歸根,誰說的?
· 《周處除三害》的啟示
【中國社會】
· 《我的父親母親(母)》讀後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詩人與哲人——讀《徐志摩書信集
· 華人與美加政治——美國總統“辯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紀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以筆為刀——讀Knife
· 永不熄滅的星火——讀Sparks
· 幽靈之城的歷史——讀《北京零公
· 《帶翅膀的種子》讀後
存檔目錄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我與宗教
   

聖誕節據說是基督教聖人耶穌的生日。時至今日,在地球上受到基督教文明影響的國度里,這一節日依然被大張旗鼓地慶祝着。

作為一個從無神論社會過來的移民,從小就被洗腦而把宗教等同於迷信,且把迷信視為落後,因而我對於宗教的認識實在是“紙上談兵”。但是半生經歷,卻也與宗教、宗教界人士、關於宗教的文化有過一些接觸、一些感想、一些反省,不妨獻醜,以就正於方家。

生活在中國,小時候只記得過年的時候,奶奶總要去廟裡燒香拜佛。以及叔叔們提起這事不以為然的態度。

上學以後,跟着父母,雙方都是所謂“幹部”,不燒香拜佛了。只有在春節期間去寺廟遊玩的時候才看到摩肩接踵的人在燒香拜佛。

初高中的時候,開始讀些“閒書”,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之外,特別借到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初步接觸了哲學,以及關於馬恩二人對宗教的一些看法。那時候覺得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是唯一正確的哲學(雖然當時那是我唯一知道的哲學),於是就輕視一切宗教,膚淺地認為宗教都是騙人的。

大學的時候,終於可以有多得多的“閒書”可看。別的不說,大學四年,我接觸到許多馬克思之後之外的西方哲學家、思想家作品,也接觸了一些中國古代的哲學,終於知道:在哲學上沒有唯一正確的理論,而宗教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迷信。

並且,當年的我最喜歡的哲學——存在哲學中,竟然存在有有神論與無神論兩個路徑。

大學期間,第一次去了教堂,不是因為相信,只是出於好奇。記得是在聖誕前夜和一眾大學生們同去的。還記得當時那教堂里有一個橫幅上書“上帝是愛”,處處人山人海。別的已不記得了。

也是在大學期間,買到了第一本《聖經》。記得某次,見一教士模樣的人在宿舍樓的過道里叫賣,身後的紙箱裡是一本本黑色封皮的漢譯《聖經》,於是買了一本,但後來並未讀過。

走上社會後開始大量買書、少量看書,有幸接觸到一些良師益友,也見到了人情冷暖。我當年的社交圈裡,信教的人似乎十中無一。有一兩個朋友似乎表明過自己是基督徒的,但是並沒有勸我入教,因而也沒有增加多少對於基督教的認識。

一次,因為要安裝空調,和某個自稱是基督徒的人有了一次不愉快的、面對面的接觸。那是一個相當炎熱的初夏,買了空調後,商場說第二天就來安裝。第二天果然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里里外外忙前忙後地折騰了大半天,一邊絮絮叨叨地勸我信基督。本來我也不在乎他說些什麼,只要他幫我裝好空調也就罷了。然而他囉嗦呱噪許久後,不但空調沒裝好,我對他的信心也喪失了。結果是打電話到商場讓他們換個師傅來。

當時看很多西方電影,聽很多西方音樂,接觸了一些與宗教有關的音樂,對於“騷靈”音樂印象深刻。也讀了一些奇書,對於劉小楓關於《紅》《白》《藍》電影以及基督教主題的闡述非常喜歡。劉小楓的書給我的印象是:他似乎認為中國人在精神緯度上有某種缺失,欠缺西方人對“神性”的追求、對人生苦難的關懷與救贖。在當時的我覺得非常新鮮,隱隱對基督信仰有了一些好感。

出國後我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會。當時住在城中,不知怎的就被拉到一個基督教會(具體哪一種哪一派就不清楚了,應該不是天主教)里去了。也沒有入教,只是去吃了幾次飯,小組討論(更像聊天)過幾次,買了一本英文的《新約》,還參加了一次大會。

那次大會還記得些。記得會場就是一個大房間,坐了五六十人吧,中青年為主,有華人有西人。自由發言的時候,聽到一些信徒說些不着調的事兒。比如,某男說自己丟了工作不久又找到一個,是因為信教的功用;某女說自己多年不育,因為向神祈禱,於是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我當時就覺得不自在起來。勉強堅持下來。但從此就不再去了。

在國外生活多年,時不時在郵箱裡會看到一些教會的傳單,都是隨手扔到垃圾堆里去。也有一兩次,遇到傳教的人摁了門鈴,開了門,問明來意,簡單的說一聲:我不感興趣,也就罷了。

幾年前認識了一位鄰居,說是在國內本科畢業的;大家年紀相若,家庭構成相像,住得又近,交往了一陣。沒想到有一天,這位女子居然要拉我去入教。我表示不感興趣,她居然說:“你的時間還沒有到。” 儼然她已然得道了,而我肉眼凡胎尚未覺悟也。再後來,因為我在她面前批評了美國總統川普,她一氣之下再不聯繫我了。看來,她的得道也只是假象而已。

這兩年開始讀《聖經》,慢慢讀來,頗有趣味,也有些許心得。《舊約》實在是猶太人的史書,講述他們祖先的故事,以及古時候的社會生活情況。當然也有關於上帝的神秘記載。除了那些講述血緣世系的和宗教儀式的細節未免囉嗦了些,大部分故事還是有趣的。

一個感覺就是舊約上記載的某些勸誡似乎在今人,特別是猶太教徒、基督徒身上已經不起作用了。或者大家都不讀《聖經》,或者大家對於《聖經》的看法與解釋有很大的不同,或者大家都只是為讀經而讀經……

總之,以我讀過的《舊約》部分看來,以我所見之基督徒言行看來,某些人信基督之行為頗為可疑。真信耶?假信耶?或許有真正的信徒吧,但我尚未見到一個。

之前在百科網站上尋找資料,得到的印象似乎是: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信任何教。那麼,我這樣的人在七十億人中就有二十三、四億人。可以說是:吾道不孤了。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哲學可以代替宗教。似乎有理,兩者同樣都是精神性的探索,在思想上都講求深度。然而卻也沒有見到哲學替代宗教的趨勢,因此不敢妄議。

讀書人姑且學習孔子,認真讀書,“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