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闲居》是陶渊明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及序如下: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
之所以会读《惜别》,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知道止庵之名。二是因为该书台湾版的封面设计:一大片的黄色中,两三撮黑色的汉字,彷佛漫山遍野的黄土地中人类留下一些稀疏的脚印似的。
止庵,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原名王进文,生于1959年。我第一次读到他的文字,是十多年前读
《钢铁是怎样炼不成的》是《南方周末》创办人左方口述的回忆录,是2014年在香港出版的。
前半部书是左方个人的自传,后半部才是《南方周末》的故事。
总体感觉:好看。
西方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重要概念:“个人的即政治的(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个人的生命历程
读到一本新书:On Civil Disobedience(《论公民不服从》,2024年)。书中收录了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文字:其一是Henry David Thoreau(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的文章;其二是Hanna Arendt(汉娜·阿伦特,1906-1975)在1970发表的文章。两篇文章同名,都是:Civil
《回望》是上海作家金宇澄(1952年生)的非虚构作品。讲的是他的父亲、母亲对往事的回忆。有人说是他父母的回忆录。
说是回忆录,也不全是。其中的父亲看来并未用第一人称写回忆录。然而金宇澄大量使用了其父生前留下的片言只语,有时是照片背后的回忆文字,有时是出版物
把川端康成的《古都》读了一遍。
很多年前或许囫囵吞枣读过,然而完全不记得了。这次读的是唐月梅的翻译。
《古都》的节奏真好,不疾不徐的,让人不能不练习一种平常心。
我读过的中国作家中,沈从文的节奏也是不疾不徐。不久前在读他的《湘行散记》和《边城》。
和第一次读
最近读了谢泳的《钱钟书交游考》。书不厚,却颇有趣。值得评论一下。
中国据说有所谓“钱学”,也就是研究钱钟书的学问。这一殊荣在中国近现代名人中怕是绝无仅有。
比钱钟书在文学上成就更高的鲁迅、周作人、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人;比钱钟书在学术界更受尊重的陈寅恪
法兰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在他2022年出版的Liber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中考察了欧美政局与世界形势,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制度在今天面临的左与右的挑战,认为:今天的政治乱象,不论是国际上的威权主义乃至极权主义威胁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 - 1942)是加拿大著名作家,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1908) 。
这本书虽然被许多出版社拒绝,然而1908年一出版就畅销了。《绿山墙的安妮》在影视作品中很常见。对英语儿童文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以百岁高龄(按中国人的算法也许是一百零一岁)在中国天津去世。
叶嘉莹(Florence Chia-ying Yeh,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号迦陵,土默特蒙古裔旗人,女,中华民国和加拿大双国籍。
我第一次知道叶先生之名,就找了她的书来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