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2024-05-24 13:45:21

Dear Friend是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一书的简称。

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 (《亲爱的朋友,从我的生命中我写给在你生命中的你》,出版于2017年)是美国作家Yiyun Li(中文名:李翊云,生于1972年)的一本散文集。

散文是我开始阅读之后最早接触的文体,虽然当年读的是小说,而且是长篇小说。

奇怪的是,当我后来开始写作后,诗歌却是我最喜欢的文体。我说的“开始写作”不是被老师要求写作文,或者被编辑要求写报道那种写作。

许多年,我曾经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写作模式中转换。

而我对文体的偏好也持续了好多年。

最近几年,我的阅读兴趣发生了转向,从文学转向史学,从诗歌转向散文,从虚构转向非虚构。

我读了大量历史书籍、传记、回忆录、非虚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集……

对于这世间其他人生命的好奇心、对历史真相的求知欲、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知性、悟性、灵性的交织纠缠驱动着我。

毫无疑问,非虚构不是真实的代名词。阅读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有时就像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

然而,有时候,在非虚构写作中,我们仿佛触摸到了真实。有时候,阅读让我们距离真相、作者如此之近,仿佛我们在和作者对话,甚至进入了作者的世界。

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让我触摸到了真实,让我觉得与李翊云发生了近距离的接触。我仿佛能够感觉到她的家庭、她的童年、她的阅读、她的交际、她的精神创伤与疗愈……总之,她的精神世界。

然而作为人类的活动之一种,写作必然是人为的,是“伪”的。正如李翊云选择了英语作为她的写作语言是一种“伪”,她写作的内容必然是过滤、剪辑、改造、修饰的,也是一种“伪”。当然,“伪”从人为的意义上说是中性的、不含价值判断的。然而“伪”必然影响到书写构造的真实。

因此,阅读李翊云,我自以为的接近她也许是一个幻象,实际上是在远离她?

而她的写作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驱动力呢?她的文字究竟是在揭示真相,抑或在掩盖真相?又或者,与真相无关?

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的标题是李翊云从Katharin Mansfield(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的笔记本中看到的一句话。

这一句看似拗口的长句中,存在一种明显的张力:写作者与阅读者试图连接的努力与需要跨越的距离之间的张力。写作者或主体的from my life, 写给读者you from your life表明了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两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生命之间的——鸿沟。尽管如此,I write to you 是写作者连接的努力。而Dear Friend更凸显了写作者对与阅读者连接的难以遏制的渴望。

从这一点来看,李翊云写作的动力(之一?),也许是她那与读者、人类、世界连接的愿望。

回到这本书,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的主要内容是李翊云关于自己阅读、生活的一种回忆与检点。

不是自传,算是回忆录吧,充满了许多回忆的片段;不是读书笔记,却充斥了对某些个小众作家的阅读与感言。这些片段、摘录、感言在她流畅的叙述中串联成有意味的篇章,让人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思考生命的真相,既有消极的如丑恶、黑暗、痛苦、悲伤、绝望,也有积极的如互相扶持、互相欣赏、共鸣、同情、同理、精神的连接。

公开的信息显示:李翊云有精神健康问题,且尝试自杀,因病住院过。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提及她住院治疗两次,还叙述了她关于住院的记忆。虽然只是一些片段,然而在写作中直面人生。李翊云的勇气令人钦佩。

更有趣的是,李翊云阅读且评论的那些书主要是非虚构的作品:书信、日记、诗歌……这类阅读是否表明了她求真的意愿呢?她在寻求与那些作家之间的精神连接吗?

反观自己:当我阅读Dear Friend的时候,我是在寻求真实吗?我是在寻求与作者的对话与连接吗?

在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中,李翊云提及:有读者写信给她批评她的英语不够好。我没有读到直接引用的那些读者自己的英语写作,无从判断他们用以批评李翊云的底气从何而来。

从我自身的阅读经验来看,李翊云的英语写作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英语写作之一。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是我近年读到的最好的英文散文作品之一。

当然,用第二语言写作必然有利有弊。然而李翊云选择了这一条路,就像曾经的林语堂、康拉德、纳博科夫,同时代的李立扬(Li-Young Lee, 1957年生),哈金,等等那样。

作为美国作家,李翊云有创作的自由,有拒绝被民族、国家、读者定义的自由。没有美国提供的自由,就没有今天的Yiyun Li。作为读者,我感谢美国提供的创作自由为我们带来了李翊云。

而我之接触李翊云的作品却要感谢互联网、特别中文互联网的流言蜚语。

二月间,李翊云十九岁的儿子被火车撞死,坊间传言:疑是卧轨自杀。互联网的强大就在于,很快,网民们又发现:她的另一个儿子在2017年死于自杀。这样,她的两个儿子都自杀了!一时间,网络键盘侠纷纷对她的个人生活口沫横飞,大有满城风雨之势。

其中,少数人保持了理性,也有人撰文为李翊云抱不平。对于我,则是对她的写作发生了兴趣。

生活就是这么吊诡。

在这本2017年出版的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一书结尾的Acknowledgements(致谢)最后一部分我读到:

What anchors you? This question has been asked again and again, and the answer has never changed: my husband and my children. You help me take myself seriously.  (“什么是你的精神支柱?我屡屡被问及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始终如一:我的丈夫与孩子。是你们帮助我认真对待自己。”)

可见:丈夫与孩子对李翊云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据说,该书出版的时候,李翊云的丈夫与两个儿子都还健在。

然而2024年的今天,她的两个儿子都不在了。那么,她的精神支柱还足够强大么?

无论如何,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是我最近读到的好书之一。和我前不久读完的Li-Young Lee的The Winged Seed(书评见此)比较,各有优劣:

两本书都是美籍华裔作家写的,都是回忆录性质的非虚构作品,都非常个人化。Dear Friend围绕作者自己的人生、思想、阅读、写作来写;The Winged Seed不仅有作者的记忆,还叠加了作者家人,特别是他母亲、父亲的记忆。

Dear Friend胜在语言的干净、明晰,叙述的有条不紊、详略得当,或许得益于作者写小说时的谋篇布局。The Winged Seed的意识流手法与个人化叙述有时让人费解(虽然对于作者及其家人未必费解),颇具诗意与跳跃性,和作者诗歌创作的影响或有关系。

同是叙述生命中的痛苦与创伤,Dear Friend是保持一定距离的观照,痛苦也好,创伤也罢,都成为作者观照的对象。而The Winged Seed却是闪回与梦魇,让读者回到过去,无法回避与逃离,更难以保持距离,难以跳出情绪的陷阱。



浏览(5080) (19)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汪翔 留言时间:2024-05-25 06:18:26

人生不易却也色彩斑斓,活出了充足的味道。佩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敢做敢为。一个字,牛!

回复 | 1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394,85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运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中国历史】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运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读书】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运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北美社会】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运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侵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们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运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中国社会】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观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存档目录
2024-06-04 - 2024-06-21
2024-05-03 - 2024-05-31
2024-04-05 - 2024-04-26
2024-03-01 - 2024-03-28
2024-02-02 - 2024-02-24
2024-01-06 - 2024-01-26
2023-12-01 - 2023-12-29
2023-11-03 - 2023-11-25
2023-10-06 - 2023-10-27
2023-09-01 - 2023-09-30
2023-08-04 - 2023-08-25
2023-07-07 - 2023-07-29
2023-06-03 - 2023-06-30
2023-05-07 - 2023-05-27
2023-04-02 - 2023-04-29
2023-03-03 - 2023-03-25
2023-02-04 - 2023-02-25
2023-01-03 - 2023-01-28
2022-12-02 - 2022-12-29
2022-11-04 - 2022-11-27
2022-10-01 - 2022-10-22
2022-09-02 - 2022-09-24
2022-08-06 - 2022-08-27
2022-07-03 - 2022-07-29
2022-06-04 - 2022-06-25
2022-05-08 - 2022-05-28
2022-04-18 - 2022-04-30
2022-03-13 - 2022-03-27
2022-02-12 - 2022-02-26
2022-01-15 - 2022-01-29
2021-12-11 - 2021-12-18
2021-11-06 - 2021-11-27
2021-10-16 - 2021-10-30
2021-09-11 - 2021-09-25
2021-08-02 - 2021-08-22
2021-07-04 - 2021-07-24
2021-06-04 - 2021-06-26
2021-05-01 - 2021-05-29
2021-04-02 - 2021-04-24
2021-03-06 - 2021-03-26
2021-02-06 - 2021-02-27
2021-01-10 - 2021-01-31
2020-12-06 - 2020-12-31
2020-11-02 - 2020-11-29
2020-10-12 - 2020-10-24
2020-08-14 - 2020-08-14
2019-02-01 - 2019-02-01
2018-06-07 - 2018-06-17
2018-05-30 - 2018-05-30
2018-03-11 - 2018-03-11
2018-02-01 - 2018-02-01
2018-01-08 - 2018-01-20
2017-12-17 - 2017-12-30
2017-11-09 - 2017-11-26
2016-12-17 - 2016-12-27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18 - 2016-10-18
2016-09-30 - 2016-09-30
2015-12-28 - 2015-12-28
2015-11-06 - 2015-11-28
2015-10-03 - 2015-10-31
2015-09-02 - 2015-09-23
2015-08-03 - 2015-08-28
2015-07-07 - 2015-07-13
2015-05-02 - 2015-05-31
2015-04-04 - 2015-04-24
2013-12-03 - 2013-12-03
2013-11-14 - 2013-11-14
2013-10-03 - 2013-10-28
2013-09-02 - 2013-09-29
2013-08-02 - 2013-08-30
2013-07-01 - 2013-07-30
2013-06-01 - 2013-06-28
2013-05-01 - 2013-05-01
2013-04-02 - 2013-04-26
2013-03-08 - 2013-03-30
2013-02-02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23
2012-12-25 - 2012-12-31
2012-10-09 - 2012-10-09
2012-08-04 - 2012-08-18
2012-04-08 - 2012-04-08
2012-03-07 - 2012-03-19
2012-02-15 - 2012-02-28
2011-12-23 - 2011-12-29
2011-08-30 - 2011-08-30
2011-01-04 - 2011-01-19
2010-12-07 - 2010-12-31
2010-11-14 - 2010-11-14
2010-10-08 - 2010-10-08
2010-07-01 - 2010-07-09
2010-04-06 - 2010-04-29
2010-03-04 - 2010-03-27
2010-01-17 - 2010-01-21
2009-12-13 - 2009-12-28
2009-11-14 - 2009-11-29
2009-10-15 - 2009-10-31
2009-08-14 - 2009-08-14
2009-07-04 - 2009-07-23
2009-06-03 - 2009-06-03
2009-04-04 - 2009-04-24
2009-03-06 - 2009-03-06
2008-12-02 - 2008-12-21
2008-11-22 - 2008-11-22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